窝牛号

(逍遥津之战)逍遥津之战,张辽最后一次追击,或是一次以多打少的围歼战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逍遥津之战,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

三国时期江东孙氏是有过称霸天下之心的,不过在天下三分之势渐成之时,孙权屡屡受挫于合肥战场之上,孙权一生征伐合肥五次,可惜的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合肥之地又是孙吴梦寐以求的,无论是从进攻还是防守上来说,对孙氏政权都极为重要,合肥就处于联系江淮两条大河的水陆交通枢纽,孙权夺得合肥就有了北伐的前进基地,而曹操要是以合肥为根基,在拿下濡须水口,就可占据长江中上游,对建康就有了绝对的军事威胁,所以说,吴魏两国基本上就是在这一片区域死磕,直到吴国灭亡。

在5次合肥之战中,最出名的就是第二次 ,也就是张辽以800精锐骑兵大破孙权10万吴军的威震逍遥津,孙权自己都差点被找了活捉,此战也是让张辽这个名字成为所有吴人心中的恐惧,也就有了张辽止啼的故事,就是拿来吓唬小孩的,不过我们仔细看一遍历史记载的话,逍遥津之战,张辽的确睿智骁勇,但没有800破10万那么夸大,而且也不是张辽一人之功。

可以说不仅是逍遥津之战,包括之前第一次的合肥之战,吴军战事不利,始终打不下来合肥城,曹魏一方一个从未参加过合肥之战的人是立下大功的,这个人就是刘馥,他是在前任扬州刺史严象被孙策部下所杀后上任的,《三国志.刘司马梁张温贾传》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南怀绪等,皆安集之,贡献相继,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於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

在乱世之中,刘馥治下的合肥百姓安乐,民生富足,同时刘馥修葺城墙,积累守城器械,可以说刘馥是替曹操建立了一个难以被吴军攻克的桥头堡,合肥城不仅仅是城防坚固,最主要的是人心向曹不向孙,合肥城矗立在那里,最起码就有了人和于地利,孙权自然屡屡受挫,在刘馥死后,孙权就率众发动了第一次合肥之战,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时天连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贼以破走。《三国志.吴主传》也是记载了权攻城逾月不能下,孙权的大军攻合肥城打了一个多月打不下来,其实更多的就是城中百姓是抵制吴军的,就和之前吴军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出的英勇一样,你是在保家卫国,人家合肥城中百姓也是啊,所以我才说,张辽能够取得逍遥津的战绩,要感谢刘馥,他建立了两道防线,一道是合肥城防,一道是人心。

我们再来看张辽在此战中两次战略时机选择,只能说名义上是800破10万,但是实际上一次是奇袭,一次是以多打少,而且孙权是号称10万,估计是把后勤部队也算上了,以东吴的国力,支持10万能打仗的士兵北伐还是很难的。

备归,而曹公已还。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孙权选择的时机应该是历次北伐最好的,曹操在赤壁败绩,率军而还,在合肥留下了三员大将以及不足万人的守军,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而且曹操当时的主力部队在征讨张鲁,也就说在合肥一线,曹军是处于弱势的,加之很难得到支援,这就好比曹操将自己的背身转向了孙权,孙权不狠狠的捅一刀才怪,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曹军三位主将,进、典、辽皆素不睦,也就是三人互相看不惯,按理说这样的人放在一起太容易出事了,不过曹操就是这么做了,可能曹操认为三人在怎么闹,都会有一个底线,那就是对自己的绝对忠诚。

面对孙权大军压境,曹操是有干预的,在他出征张鲁之前,就派了一个人过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护军可是古代的高级军事长官,可以选拔监管武将,这也能看出曹操多少还是不放心合肥一线的,毕竟如果自己深陷汉中,后方合肥失守了,那么刘备可不会闲着,各方会一起扑上来抢地盘,所以说合肥之战事关全局,曹操就派了薛悌来稳定合肥一线,个人猜测,薛悌总不能孤身一人来的吧,是不是也会带些兵马,最起码,自己的部曲总是有的吧。

在曹操给张辽等人的命令上也写得很明白,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还是以守为主,张辽李典伺机出战,乐进应该就是主帅了,坐镇守城,最有意思的是,护军薛悌不得出战,他要是没带兵过来,他就是想和孙权打也没兵啊。

话说回来,这个时候曹操的想法没错,但是过于保守,曹操是求稳的,力求主力平定汉中后在支援合肥,所以曹操给张辽等人的命令可以理解为拖,能拖多久就多久,但是张辽根据实际情况提议主动出击,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当然张辽的核心也是守,不过是先主动奇袭,挫败吴军锐气,这样守城更有机会,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写的清楚,吴军“未合”,合肥城下的并非全部吴军,具体兵力不明,但是既然是孙权亲征,2、3万还是有的吧。

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张辽选了800勇士养精蓄锐,感觉孙权是有些大意的,兵临合肥城下是不是有些膨胀了,自以为兵力占绝对优势,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合肥,所以并非设防以防偷袭,不然张辽的这种骑兵也不会奇袭到孙权大帐之下,加之张辽选择的时机也很好,“平旦”,也就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那个时候大部分人还在熟睡,面对冲进军营的曹军,吴军就显得仓促应战了,孙权也是有些狼狈。

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

在张辽这次突袭中,吴军猛将陈武战死,《三国志.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建安二十年,从击合肥,奋命战死。权哀之,自临其葬。(江表传:权命以其爱妾殉葬,陈武的爱妾也是太悲惨了)可惜了一代名将在乱军之中战死,就显得死的有些稀里糊涂了,当时吴军在曹军骑兵冲击之下,是阵型打乱的,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潘璋斩杀了两个乱兵才遏制了一部分混乱的局势,历史上还记载了另一个细节,徐盛是负伤败走的,《三国志.贺全吕周锺离传》时城中出战,徐盛被创失矛,(贺)齐中兵拒击,得盛所失。徐盛也是孙吴名将了,但是被打的兵器都丢了,可见当时孙权所率吴军是毫无防备的,但凡有点防备,张辽的800人怎么能如此肆虐吴军军营。

张辽此次突袭最厉害的就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将士,他不会在战场上丢弃任何一个人,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其实就战果而言,突围而出的张辽已经达到战前效果了,作为一个将军,如果冷静的从大局出发的话,就不要在杀入重围了毕竟要是他不小心战死或者被俘了,那对合肥守军绝对是巨大的打击,城还怎么守,所以张辽再度杀入吴营是很危险的,不过吴军将士多少是被打怕了,张辽可以二次杀出重围,那个时候的吴军军营就缺少一个类似张辽这样的猛将,猛打猛冲,直接把张辽摁在重围中,没准合肥城就打下来了。不知道当时甘宁在哪里,他也是曾经率百余人杀入曹营,逼退了号称40万的曹军的。

多说一点就是,三国演义中吴军名将太史慈是战死于此役的,不过历史上的太史慈早在此战之前就死了,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逍遥津之战发生在建安二十年,你总不能让太史慈老将军从坟里爬出来再死一次吧。这里“以慈能制磐”,指的是刘磐,也就是刘表的侄儿,为人骁勇,在艾、西安诸县为寇,孙权让太史慈去震慑刘磐,效果显著,后来刘磐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话说回来,张辽此次突袭稳定了合肥守军的军心,战争就是这样,一次胜利就能极大鼓舞军心,而气势受挫的吴军有在攻城战中难以取得战果,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围城十多天,久攻不下,气势就更加衰败了,加之吴军发生了疫情,孙权只好选择撤退,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10万大军谁先撤,如果不处理好,那就是容易引起恐慌,要是在加上张辽追击,那10万大军发生践踏,结果就是大溃败,所以这个时候孙权还是有些胆气的,他选择了殿后。

别的不说,这也是能够获得军心的,起码孙权也在军中挽回些面子,不然如果孙权先撤,容易导致大溃败不说,你这率领10万大军北伐,让人家张辽戏耍一阵,攻城又不利,结果灰溜溜先走了,下次孙权还好意思北伐?

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在吴军大部队已经度过逍遥津后,只剩下孙权近卫和一些将军了,当然其兵力应该不至于一千多人,那时孙权的近卫,还有吕蒙、蒋钦、凌统、甘宁四位将军的私兵呢?他们四个可不是光杆司令,陪着孙权的。

根据有关凌统的记载,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最后,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也就是说当时凌统身边有自己的亲卫300余人,像这样的私兵,吕蒙等人也是有的,就是规模应该不大,都是几百人的规模,那么粗略估计,当时孙权殿后时,身边的兵力加在一起大约两千人,那么张辽的追兵呢?既然是可以围困孙权所部,那么兵力势必要多于孙权,按照《建康实录》的记载,前部渡将欲尽,辽知之,密使人断桥,以轻骑来袭。张辽是打算围歼孙权所部的,那么在合肥的守军没什么保留的了,断了逍遥津的桥,吴军已经渡江的部队难以回援,《三国志》记载,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张辽率领骑兵部队先行袭击孙权所部,之后步兵在上来合围,和之前张辽800骑奇袭吴营不同,那真是以少敌多,而这最后的追击,张辽是想打一次围歼战。

从当时吴军的几位主要将领表现来看,当时的情况也的确是很危机,掩护孙权杀出重围,并护送国逍遥津的,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当时凌统是伤得很重的,统创甚,权遂留统於舟,尽易其衣服。其创赖得卓氏良药,故得不死。可以说当时的吴军将领中,最拼命死战保孙权的就是凌统了。

吕蒙和蒋钦没有太多亮眼的表现,但是史书中记载的是“力战扞敌”之类的词,当时的情况是吕蒙等人在给孙权殿后,凌统率部给孙权在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不知当时孙权想没想起前些天,他大军围困张辽的情景。还值得一提的是,甘宁的表现,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可见当时吴军军心是不稳的,再一次被突然袭来的曹军感到害怕,甘宁也是知道气不可衰,吴军将士战力虽然未必有曹军那么强,不过大家都是军人,听到战鼓号角声,还是能够激发战力的,不能小瞧了甘宁此举,如果吴军气势全无,很有可能会被张辽一次冲锋就击垮的。

相传张辽是差点活捉孙权的,张辽素不识权,权去后因得吴降人,问云:“向者紫髯将军、长上短下者,是何人?”答曰:“孙将军。”辽惋愕久之,举军叹恨。个人觉得,张辽很可能只是在很远的位置看到过突围的孙权,未必可以轻松俘获,不然孙权这样有出奇外貌的人,张辽会想不到他是身份特别的,会放孙权走?而且孙权又不是什么神秘人,张辽就没听过被人说过,孙权张啥样?所以个人觉得说张辽差点活捉孙权不太可信。

帮助孙权逃离险境的还有一人,也就是谷利,谷利者,本左右给使也,以谨直为亲近监,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权爱信之。《江表传》权乘骏马上津桥,桥南已见彻,丈馀无版。谷利在马后,使权持鞍缓控,利於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

孙权过了桥,贺齐等回军津南,列阵以待之。到了这个时候,孙权才算彻底逃离了险境,此战之后张辽的威名是威震江东,看看孙权北伐合肥的时间就可以看出来,逍遥津之战后,孙权第三次发动合肥之战是在公元233年,张辽已经死了11年了,距离逍遥津之战将近20年后,孙权才再度北伐合肥,可以说张辽此战给曹魏在东线打出了20年的相对稳定局面,毕竟孙权想北上必须要占领合肥,合肥不失,孙权就闹不出大动静,这20年时间对于占据中原的曹魏来说,足以蓄积足够的钱粮,即便面对吴蜀两路进攻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国力决定了一切。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主传》《三国志.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三国志.贺全吕周锺离传》《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三国志.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江表传》《资治通鉴》《建康实录》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逍遥津之战)逍遥津之战,张辽最后一次追击,或是一次以多打少的围歼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