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关于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一些推荐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

摘要:以科学的法则确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依据,使审计评价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核心内容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百分考核表”,在主观判断和客观情况相结合基础之上,通过确定固定分值和变动分值,完成百分分配。评价内容分为八大类:第一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第二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第三类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第四类个人廉洁自律;第五类单位或部门遵守财经纪律;第六类重大决策事项;第七类目标完成及经济效益;第八类社会效益。通过定性——定量——再定性考核,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关键词:经济责任科学评价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十分重要,是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是审计人员和被审计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是矛盾从对立走向统一的必然过程。大家都希望有一套可循的标准作为审计评价的依据,我们对历年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审计评价的要求进行分类,并按问题出现的频率实施量化分析。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任何一门学科,只要与数学相联系,其科学化程度就大大提高了”。如果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能进行量化,无疑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大大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含量。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意义、原则和要求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意义

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助于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十分关注的关键环节。评价原则、依据、方法、内容的确立能进一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也能有力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单纯的定性评价受主观因素影响,定量评价又难以量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科学化为经济责任审计注入了科学含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科学化使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充分考虑审计的实际情况,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助于引导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形成的结果为当地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和使用干部提供了决策依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也充分听取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纪检、人事部门的意见,反映民意,因此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有客观性、公正性、时效性强的特点,成果明显。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关键是要求审计人员运用辩证法,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别于其他一般性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确定审计重点,运用“重要性概念”进行审计判断。

2、客观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客观性原则,是指以审计查证的事实为依据,在全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发表审计意见和建议。

3、谨慎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谨慎性原则,是指审计评价应采取谨慎态度,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审计事项或证据不足的、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以及超出审计职责范围的审计事项不予评价,对审计难以定性的事项应予如实描述。

4、科学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科学性原则,是指审计评价的标准、方法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5、历史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历史性原则,是指审计评价要考虑当时的政策环境、当地的经济运行环境,要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相适应。

6、统一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统一性原则,是指“三个统一”:评价标准统

一、评价内容和范围统

一、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统一。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要求:

1、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办法

审计机关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相关规定,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审计事项评价,是指审计机关按照确定的审计目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分析判断,并发表审计意见的行为。

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尤其是在任期内对本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重点工程管理、重要资金运作应负的责任,以科学发展观和专业知识水平,发表客观的审计评价意见,并充分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和情节等因素。

审计机关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2、科学设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分值分配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百分考核表”,实施固定分值与变动分值相结合、主观判断和客观事实相结合、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该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发展方向。通过设置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使分值的分配趋于合理。由于贴近实际,因而更具科学性。

3、全面实行集体打分,内外二次修正

由审计小组将审计发现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集体打分,列出基本得分表;然后由审计机关召开审计业务会议,组织审计小组以及审计小组以外的审计人员对一些指标和得分进行评定(第一次修正);最后聘请组织、纪检、财政、人事、国资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评定(第二次修正)。

4、合理划分评分档次,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按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评价内容分项确定分数,依据审计结果确定得分,按照得分多少确定五个档次:

(1)优秀档 90分(含90分)的;

(2)良好档80分(含80分)-----89分;

(3)称职档70分(含70分)-----79分;

(4)基本称职档60分(含60分)-----69分;

(5)不称职档60分以下的。

审计综合评价结论一般表述为:经审计,我们认为:XXX同志在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担任XX职务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综合评价档次为优秀(或良好、或称职、或基本称职、或不称职)。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一律评为“不称职”。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确立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确立的依据是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在审计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

《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企业对外投资和资产的处置情况;企业收益的分配;与上述经济活动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在审计的基础上,查清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分清企业领导人员对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真实、投资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

特别要强调的是,当前经济发展快速,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复杂,每个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或多或少都有重大的经济决策、重点工程管理和重要的资金运作,做好这方面的经济责任评价尤为重要。

根据上述情况,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分为八大类,并对各类内容进行具体描述:

第一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指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和决算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评价一般从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三个方面作出。

1、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评价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三个等次。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审计调整幅度不超过1%,并且审计委员会或审计业务会议认为审计调整数额较小不影响使用“真实”评价用语的;基本真实的标准为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完整,调整幅度不超过5%,并且不影响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不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审计调整幅度在5%,或违规行为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无法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

2、对财政财务收支合法性的评价分为合规、基本合规、不合规三个等次。合规等次的标准为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或者违规行为显著轻微不需要处理的;基本合规等次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占审计金额5%以下或有违规行为,但不影响使用“基本合规”评价用语的;不合规等次的标准为违规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或拒绝提供审计资料,或提供不真实资料,导致审计人员无法进行职业判断。3、对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性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好等次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90%;较好等次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80%(含80%)--90%;一般等次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60%(含60%)----79%;较差等次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60%以下。

如果是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那么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的真实性、成本效益情况以及利税指标等确定评价标准。

第二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指国家所有的财产,包括国家拨款、补贴、贷款、生产性资金和固定资产等。国有资产主要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因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主要考核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保值是基础,增值是目标。按照公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如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国有资产增值;如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小于100%为国有资产减值;如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国有资产保值。

第三类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指在单位或部门内一些主要控制环节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后执行的情况,主要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的健全性和制度的执行程度对内控管理制度情况一般从健全性、有效性两个方面作出评价。

1、对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健全性评价分为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三个等次。健全等次的标准为所有的控制点齐全,达到控制目标,各项制度均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基本健全等次的标准为控制点基本齐全,基本达到控制目标,各项制度基本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不健全等次的标准为关键控制点有疏漏,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要求。

2、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无效三个等次。有效等次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有关人员的资格和能力能够胜任控制的职能,实现控制目标,没有出现内部管理控制问题;基本有效等次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但有关人员的控制能力有一定差距或不能全面执行内控制度,没有出现重大控制漏洞,基本实现控制目标;无效等次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但没有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控制人员,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没有实现控制目标。;

第四类个人廉洁自律,主要评价在审计中有无发现领导干部本人违法乱纪以及贪污受贿、侵占挪用国有资产的行为;评价因不廉洁自律给单位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划分有和没有两种情况。

第五类单位或部门遵守财经纪律,是指遵守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情况,主要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经济行为是否遵守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对遵守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合法性评价分为合法、基本合法、不合法三个等次。合法等次的标准为领导干部作出的决策和与经济有关的行政行为符合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规;基本合法等次的标准为领导干部作出的决策和与经济有关的行政行为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的现象,但不涉及重大原则问题;不合法等次的标准为领导干部作出的决策和与经济有关的行政行为违反国家的政策和财经法规,或违反重大原则问题。

第六类重大决策事项,主要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建立情况,民主决策情况,决策执行情况、决策是否顾及到近期和长远的发展及决策有无造成重大损失浪费情况。对重大经济决策一般从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及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作出评价。

1、对重大经济决策规范性评价分为规范、基本规范、不规范三个等次。规范等次的标准为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健全,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提供的决策方案至少两个,决策时主要负责人能够尊重多数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决策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基本规范等次的标准为建立了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决策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但个别环节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不规范等次的标准为缺少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或决策前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论证不充分或缺失,或决策的内容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

2、对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较差三个等次。有效等次的标准为决策被全面执行,能够有效监管人、财、物的使用,实现决策目标;基本有效等次的标准为决策被全面执行,能够基本有效监管人、财、物的使用,并基本实现决策目标,但有轻微损失浪费;较差等次的标准为决策没有被执行,不能有效监管人、财、物,造成明显损失浪费,不能实现决策目标。

第七类目标完成及经济效益指标,是指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及应达到的各项指标,根据要求确定其完成情况。看有没有通过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制度来实现目标。指标一般为收入增长指标、支出控制指标、成本效益指标等。可以与历史指标、同行业先进指标以及同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第八类社会效益指标。主要评价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如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对社会非营利机构的投入是否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投入等。该项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主观判断和客观情况相结合基础之上的,通过确定固定分值和变动分值,完成百分分配;其次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实施百分倒扣,确定基本分数;再进行审计机关内部修正,称为第一次修正,再由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进行第二次修正;最终形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

例如:我们对2000年至2005年160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模拟分类,对每一类问题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

1、分值分配依据(图表略)

2、百分考核表确立(图表略)

3、根据审计结果实施百分倒扣法

具体各类分值的详细分配,应根据审计方案的要求和审计发现的问题确定。假设:第三类,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共设有10分,详细分配如下分值:

(1)是否建立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内控制度;(1分)

(2)建立的相关规章制度是否得以有效落实;(1分)

(3)重大项目支出是否经集体讨论;(1分)

(4)长期挂帐款项是否及时清理;(1分)

(5)实物资产的领用、保管是否建立台帐管理;(1分)

(6)费用的报支是否履行相关手续;(1分)

(7)国有资产的处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1分)

(8)重要的管理环节是否建立相应的关键控制措施;(1分)

(9)有经济利害关系的事项是否实施回避制度;(1分)

(10)大额现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1分)

注意:其中某一项出现扣分,其相关事项也同时扣分。如:第(5)项扣1分,即实物资产的领用、保管未建立台帐管理;那么第(1)项也应扣分,即未建立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内控制度;第(8)项也应扣分,即重要的管理环节未建立相应的关键控制措施;如果没有其它扣分情况,该类审计结果扣3分。

4、内部修正内部修正是指审计机关内部人员对审计结果进行评定,一般是与该项目无关的审计人员或由审计师、经济师、会计师等组成的业务审理委员会对指标及其得分进行一次重新界定,对存在影响分数的事项作出书面意见,提交专家实施最后修正。

5、专家修正专家修正是聘请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部门的内行或专家,因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实施是由审计机关负责,但该项目涉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政、国资等部门,审计机关确保审计结果真实、正确。为了保证审计评价的公正、公平、合理、合法,由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对审计评价作出最后裁决。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科学研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实践和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仅仅对评价体系的科学化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或者说是提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方向,比如:问题发生频率的研究、具体分值分配的研究等,有些问题还要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才能得到解决;同时,随着审计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会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其作用也会得到进一步发挥。(昆山市审计局课题组)

[参考书目]

1、《经济责任审计向导》朱尧平主编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研究》河南辉县审计局课题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关于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一些推荐》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