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第一届春晚,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
1982年第一届春晚在电视上播出时,在彼时娱乐事业很不发达的我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那一晚可以称得上万人空巷,全都去看电视了。
春节联欢晚会的每个节目都被老百姓来来回回的看,此后的好多天,春晚就是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到后来一年一年的办下来,春晚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已经有了特殊的意义,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个项目,也是阖家欢乐的一夜。
现在的春晚总是被吐槽越来越难看,可叹的是按照这个规律,现在可能是未来最好看的一届。
越来越多人想念以前的春晚,不禁让人想知道当时第一届春晚播出时是怎样的盛况,参加春晚的第一拨明星现在又在做什么?
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
大家一般口中说的春晚就是指每年除夕夜,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以来,中央电视台除夕联欢晚会就秉承一贯的风格,以其实力权威性和影响力,成为华人世界年度最盛大的综艺晚会,领先各类春节晚会。
因此提到春晚,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央视春晚并且直接用春晚代称。
其实春节联欢晚会最早创办于1978年,但是从1983年起开始才改为现场直播方式,并且在各方面都有所创新,所以1983年的晚会成了电视前观众朋友们心目中的“第一届”春晚,而那一年春晚也成为了春晚的“元年”。
1983年央视举办的第一届春晚虽然略显稚嫩,但是却是中国电视节目跨出一大步的标志,标志着春晚这个新生文化事物的诞生。
跟现在彩排很多遍,还要提前录音对口型的春晚不一样,第一届春晚完全是没有彩排的现场直播,现在看来是一台非常青涩的晚会,段落之间衔接松散,节目比例严重失调,穿插“笨拙”,连摄像机都经常对不上焦。
一段不好笑也不是很精彩的相声可以占据二十多分钟,郑绪岚和刘晓庆等人每个人都能唱三首歌。
李谷一更是不得了,如果要算上跟姜昆和袁世海的山歌对唱,那她足足唱了十首歌,《春之歌》、《年轻的朋友》、《高山流水觅知音》……晚会的后半段几乎都成了李谷一的个人演唱会。
那一届晚会采取了一种非常新颖的方法,导演组安排了四部热线电话,可以让观众自己点播喜欢的演员来演出节目,就在李谷一唱完自己的第八首歌之后,还有大量电视机前的观众打来电话点播她的《乡恋》。
导演组不敢擅自做决定,还是当时的广电部长下了最后的决心,让导演给播出去,之所以这么纠结,是因为在春晚之前,《乡恋》曾经被批评过“抒发的不是健康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怀念依恋之情,而是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
甚至,还有一位高官在公开讲话中点名批评了《乡恋》,当年邓丽君的歌也被批评过是靡靡之音,所以这个人就说大陆现在有个“李丽君”,他指的当然就是李谷一,被批评后,《乡恋》就成了禁曲,直到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才重见天日。
春节晚会能够造就一个人,也能够毁掉一个人,别看1983年春节晚会很土,但是这两点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有所体现了,比如王景愚,他与刘晓庆、马季和姜昆一起主持了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并且表演了风靡一时的,至今还经常被提起的默剧小品《吃鸡》。
那之后,王景愚的名气传遍大街小巷,变得家喻户晓,走到哪里都会成为焦点,但人们对他的评价就固定在了“只会吃鸡”,这一点就让王景愚颇为烦恼,因为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他还可以自己撰写剧本,是一名优秀的编剧。
说那届晚会土,从演员们表演的服装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穿的都是高领毛衣和不合体的西装,哪像现在大家穿的全都是定制款的西装,但是这种“土”反而拉近了表演者跟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受到亲切。
即使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1983年的春节晚会仍然为演艺界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自此以后,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人过春节年夜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精神大餐,折射出中国变革的同时也引领着时代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的节目内容以主旋律歌曲为主,反映出革新的初期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涌现出《难忘今宵》、《十五的月亮》、《故乡的云》等一批传唱至今的歌曲。
而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的春晚开始注重情节,内容上也变得更加轻松,语言类节目增多,产生了《羊肉串》、《虎口》、《英雄母亲的一天》、《懒汉相亲》、《小九老乐》、《打扑克》等经典节目,也捧红了一批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笑星。
另一方面,随着开放程度的放宽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港台明星成为了春晚舞台上的常客,进入千禧年后,娱乐成为节目不容忽视的新要求,网络语言和以网络为题材的创作走进了春晚的舞台。
小品中一些前卫新潮的台词往往会成为当年流行语言的风向标,同时各种选秀催生的草根明星也开始在春晚上崭露头角。
而除了节目形式的多样和创新,春晚作为一种科技形象化的综合载体,在灯光、音响、舞美设计和道具等方面不断地采用新技术,使晚会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尽管主持人从以前的董卿、周涛换成了李思思和马凡舒,节目内容和形式创新了一次又一次,人们对春晚的评价也是有好有坏,但是除夕夜看春晚仍然是中国人情感的寄托。
春晚的意义及现状
从春晚25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八十年代启动发展期的火爆,走过了九十年代成长期的壮大,也迎来了二十一世纪成熟期的稳定。
但无论如何变化,央视春晚这个诞生于革新初期的电视综合文艺形式,已经成为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节日文化,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世界上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春节,他们还会在除夕看春晚。
春节是中国人千年传承的传统节日,也是整个华人世界最看重的一个节日,它意味着旧一年的终结和新一年的开始,更象征着团聚的时刻。
城市化的进程使得传统的民俗活动受到地域、场地和社会规范的约束而无法传承下去,但是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特别是电视的普及,使得春节联欢晚会这一电视综艺晚会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中国人民民俗文化缺失的遗憾,以一种新民俗的形式来庆祝除夕这一时刻。
三十多年的春晚以相对稳定的“团结”、“奋进”、“欢乐”、“祥和”等主题展开叙事,以电视媒体特有的声画合一的特点,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举国欢庆的节日氛围。
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内容、形式和题材,紧扣时代脉搏,塑造了一个个美好的时代形象,运用文本设计与安排上的处理传递出国家、民族、社会的意义,制造意识形态的解读,鼓励人们稳定社会,维护现有的秩序。
现在每到除夕夜,大家看着一年不如一年的春晚,不由得想念起最初的那一批春晚明星,第一次站上春节联欢晚会的他们还只有二三十岁,现在四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明星基本上都到了古稀之年了,其中还有十位已经彻底离开了我们。
赵忠祥是第一届春晚里唯一一个专业的主持人,在此后的十余年里,他和倪萍就是春晚的灵魂人物,每逢除夕打开央视频道,最先迎来的就是他温暖的笑容和亲切的问候。
由于年龄的增加,赵忠祥于2004年退出春晚舞台,没有他的春晚还真是让人不适应了一段时间。
因为身体原因,赵忠祥于2008年就正式退休了,之后他慢慢淡出大众的视线,
2020年1月16日,赵忠祥因病去世。
马季是一位著名的相声大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春晚的诞生跟他也有关系,当年他跟好朋友邓在军导演聊天时提到了联欢晚会,就激发了邓在军的创意,回去就打报告申请在央视也搞一场联欢晚会。
正是这一次闲聊,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个时候,谁又能想到春晚会这么受欢迎呢?
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开办的时候,马季不光表演了自己的老本行相声和小品,还客串了一把主持人。
2006年9月,马季得到了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发的终身成就奖,遗憾的是,同年12月20日,马季因为心脏病逝世。
其余还有严顺开、索宝莉、侯宝林、王景愚、袁世海、李文华、侯耀文、马长礼也都已经离开了我们。
虽然有一些人已经遗憾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在舞台上留下的快乐和感动会永远留存在观众的心中。
现在春晚年复一年地办下来了,投进去的钱和人的数目越来越多,舞台越来越大,应用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节目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明明应该越来越好的,但是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春晚就不对味儿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初春晚获得成功的某些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市场的繁荣使春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观众们的心理和审美需求已经由饥不择食变成了食不厌精。
这个时代的电视节目不是太少,而是过剩,因此与80年代的供不应求、审美饥渴相比,现如今的中国百姓已经对娱乐节目明显表现出审美上的疲劳,在电视节目极为丰富的基础上,观众一定会对春晚呈现出高期待以及不满足的心态。
而在电视之外,人们精神层面上的选择也日益丰富,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会拉走原来固定在电视机前的一部分人,而网络春晚也成为了人们春节的新宠。
这些变化,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带给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但是也必然使央视春晚面临着巨大压力。
人们对春晚的评价一年比一年差,以前每回春晚都会出一些流行语,现在连个好笑的小品都找不到,大家都说众口难调,但是春晚现在就变成了一道大家都说不好吃的菜。
可以说,春晚的没落既有来源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也同时存在属于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创作中思维的固化。
现如今春晚的模式和内容在贴近现实,贴近人民生活等方面存在着欠缺,说到底,春晚是给广大的普通群众看的,所以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一定要贴近人民群众,才能真正的赢得喝彩。
而近年来春晚在创作上却表现出了形式大于内容的趋势,豪华绚丽的舞美、耀眼璀璨的灯光和唯美精致的服装一年比一年好,但是真正能够走进人们心里的,并不是这种技术的先进和形式上的奢华,而是那些真正可以反映时代、体现生活的节目内容。
与20世纪80年代春晚产生的轰动效应相比,如今春晚的影响力已慢慢衰减,人们对它不再是惊喜的心情与赞扬的态度,更多是产生了厌倦和质疑,而且这种负面评价从偶然变成了近年来的必然,年年对春晚抱有期待,但是又年年失望。
但是,无论春晚怎样发展,无论对春晚的评价如何起伏,人们仍然期待着春晚的到来,一家人都会坐在电视机前讨论着春晚,因为春晚已经成为春节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王娟著. 媒介仪式与社会再现[M]. 2019
《声动中国》编写组. 声动中国 七十年歌声里的中国故事[M]. 2019
任嬿如主编. 追光逐影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概览[M]. 2017
景志刚主编;蒲英副主编. 另一种镜像 中国电视综艺四十年 1979-2019[M]. 2020
-END-
编辑:如如是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第一届春晚)第一届春晚明星现状,10位已经离开了我们,时光飞逝,经典永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