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元代龙泉青瓷的仿金银器元素成因研究

文 | 老余论史

编辑 | 老余论史

从唐朝开始,陶和瓷器就流行模仿金银器的造型和装饰,在北方和南方的窑炉中都很受欢迎,龙泉窑也不例外。通过对龙泉窑青瓷出土品与传世品的检索,我们可以发现,宋代龙泉青瓷中的金银仿制品还不多见,而到了元代,仿制品中的金银仿制品却大放异彩,仿制品的种类与数量远远超过宋代,并一直延续到明代。

龙泉青瓷的仿金、银器要素

宋、元、明三个时期的龙泉青瓷,或多或少地借鉴了金银器形饰的要素,其中以元代龙泉青瓷为代表的仿金、银器要素最为集中。元代龙泉窑除了部分地模仿某种形状和装饰要素外,还“精仿”了许多金银器,其形制和装饰与金银器十分相似。

1.“梅梢月纹”盘。“梅梢月纹”在宋元时期十分流行,在金银器皿、漆器、瓷器和铜镜等器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只梅梢月纹银盘盏,一只在江苏江浦黄悦岭发现,一只在南宋时期出土的张同之夫妇墓中。银盘开着五瓣梅花。底部錾刻水波纹,雕刻梅枝、新月、云朵,形成了一个梅梢月冈的图案,银盏也是梅花的形状,是南宋晚期金银器皿的代表。此外,类似的作品还包括福建邵武故县一座南宋窖藏出土的一只梅梢月纹鎏金银盘;湖南涟源市桥头河镇石洞村一座元窖藏出土的一只仡佬银盘;以及江西鄱阳县站前乡一座元窖藏出土的一只鎏金梅梢月纹银盘。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从南宋到元代,梅梢月纹银盘的制作一直没有停止过,其形制、纹饰也是一脉相承元代龙泉窑忠实地仿制梅梢月纹银盘,采用露胎贴花的工艺,表现出梅梢月的图案,模拟金银的浮雕效果。元朝龙泉窑梅梢月纹盘,大英博物馆收藏。作五瓣梅花,底部用露胎贴花,表现梅花枝条,月牙,云彩,火石红露胎与青釉形成鲜明对比,枝条上的梅花用白泥涂抹;除此之外,他还画了一幅倒映在水面上的梅花和月亮。

另外,浙江省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件元朝露胎梅梢月纹花口的残片。除了露胎贴花,龙泉窑还制作了以刻划手法表现的梅梢月纹青瓷盘,如龙泉窑刻划梅梢月纹盘,在浙江温州洞头县东屏镇一处地窖中出土。

2.芙蓉盘。荚芙蓉盘灯盏是宋元时期流行的象生花造型,多以银或金为主。盘和盏在整体上都模仿了木荚蓉,银盘是一层一层地展开的花瓣,内底中央是一个凸起的半球形花心,而银盏则是一个收拢的花冠。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器物是四川彭州宋金银窖藏中的一件器物,它是一件平底、敞口的银盘。

四川蓬安南燕乡“龙滩子村”墓中出土的一套南宋时期的芙蓉纹银盘盏十分珍贵。浙江东阳“金交椅”山南的宋墓中,也曾出土过一只镶有葵花籽的银盘,但出土时已残破不堪。元朝时,“芙蓉盘盏”的造型仍沿袭宋人的风格。江苏无锡钱裕墓(1320年)出土了一件鎏金莲花纹银盏,其造型与彭州和彭安两个窖藏的造型很相似,只有一片花瓣。

湖南涟源市桥头河镇石洞村一座元朝地窖中出土的一件莲花纹银盘,与这件作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元代的龙泉窑,采用了模压、镂空等技术,模仿了银盘的造型,将金银器物的雕刻,雕刻成金银器物的图案。

浙江杭州龙泉窑青釉莲花盘出土于南宋太庙遗址,该盘呈圆形,呈半球形,中间有三个花瓣环绕,花瓣呈圆形,花瓣呈层叠状,花瓣的卷曲边缘和纹路与银盘一模一样。龙泉东源口窑址元代晚期地层中出土的莲花碗,其形制、纹饰均与太庙盘相似,只是腹部较深,底部中央没有素胎的花心装饰。

3.江苏溧阳和福建泰宁两个银窖出土的瑞果纹银盘,是宋元时期象生花果类装饰器皿的典型代表,代表着这一时期金银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准。银盘的边缘很薄,腹部很浅,底部装饰着桃子、瓜子、石榴、荔枝等瑞果,每一颗都比盘高出一截,枝叶从盘底微微凸起,果实与花叶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层次分明。就拿溧阳银盘来说吧。桃子、瓜子、石榴呈“品”字形摆放在盘子里,旁边则是并蒂的荔枝,中间则是一片绿叶,所有的果子都是打好的,凸起在盘子里,上面有镀金的装饰。

圆盘口径为16.5,高1.4公分。泰宁银盘全为鎏金,形制、纹饰均与溧阳银盘类似。口径1.68毫米,1.4厘米。龙泉窑址出土的元代青釉菱口折沿露胎贴花瑞果纹盘,其形制、纹饰和大小均与上述瑞果纹盘相似,但其形制、纹饰和大小均不相同。圆盘边缘折,腹浅,内底“品”字形贴塑露胎桃子、瓜子、石榴,外周模印阳纹藤蔓,花叶,瓜果高低错落。

圆盘直径为16.5,高为2.5公分。不同的是,溧阳和泰宁的银盘是圆形的折边,而这个青釉盘是菱花的折边,使它的形状更加漂亮。然而,菱花口是金银器皿的典型特征之一,在宋元时期,也曾出现过菱口折沿、瑞果纹饰的银盘。此龙泉窑瑞果盘明显是仿照宋元瑞果银盘制作的,反映了元代龙泉窑对金银器皿的忠实模仿。

4.双螭龙折沿盘宋元时期,以双螭龙折为装饰的一套金银盘盏较为普遍。龙一般都是没有角的。宋元时期的兽脸,大多都是上宽下窄,头部鬣毛分作两侧,没有毛发,身躯纤细弯曲,尾部则是卷曲的草尾,身上有许多不规则的斑点。贵州遵义一座双螭龙金盘盏,是南宋后期杨价十四世播州土司夫妇合葬墓中出土的一件标准器物,具有明确的时代特征。金杯是平口,边缘有褶皱,内底錾刻着密密麻麻的雷电,中间雕刻着两条蛟龙,蛟龙首尾相接,有浮雕的效果。

金盏的两只耳朵都是螭龙的形状。江苏元朝金坛窖藏出土一只蟠螭银盏,其上有一条蛟龙盘绕在盏边,它原本应该配有两条蛟龙相配的银盘。元朝龙泉窑生产的双螭盘数量众多。其中,日本茧山“龙泉堂”博物馆藏有一件元龙泉窑双螭龙纹盘,与杨价墓中双螭龙纹盘极为相似。盘沿平坦,腹部浅弯,底部平坦,呈圆形,釉面上有两条凸起的蛟龙。

蛟龙的头颅和身躯,都与金盘螭龙有几分相似,只是没有地面的纹路。龙泉溪口二号瓦窑窑址出土了相同的两条螭龙纹饰。龙泉窑还出过一件青釉双蛟龙纹盘,这件盘面上有两条蛟龙,给人一种水波荡漾的感觉。

5.双凤(鹤)纹菊花盘。江西渝水区水西镇元金银窖中出土双凤纹菊花盘,菊瓣形口,折边,腹浅,双凤纹菊花盘。内底巾心是一朵菊花状的花瓣,其实就是一个小盘子,用来配酒。盘外饰双凤纹,以锦绣花束作衬托。叶佩兰在《元代瓷器》一书中记载了一件龙泉青釉双凤纹菊花盘,花瓣状的口部,中间有一块凸起的花瓣,花瓣周围有一对飞舞的凤凰,上面有一朵云彩,造型和装饰都与之前的双凤纹菊银盘肖似,但因为材料和工艺的限制,装饰没有金银器皿那么华丽。

在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菊盘,而在河北满城的元朝张弘略墓中出土的菊盘,都是以双鹤为主题的。其中,上海博物馆的菊花盘是露胎刻划的双鹤图案,而张弘略墓出土的菊花盘是用细细的线条画出的。从形制和纹样上看,元代龙泉窑的这种双凤双鹤菊花口折边盘,都是仿造金银折边盘的。

6.花口折缘盘状的口缘是金属器皿,特别可以说是金银器皿的主要特征之一。宋、金两个时代的金银盘碟,多为敞口或平折,配以菊花、菱花、向日葵、莲花、芙蓉等花口,如四川彭州南宋后期金银窖中出土的十曲花口银盘和六曲花口银盘。南宋龙泉窑已开始仿造金银器花口折边盘,如浙江“庆元”开禧元年(1205年)胡绒夫妇合葬墓出土的一件青釉葵口折边盘,是其典型代表。青瓷盘的造型与彭州窖藏的葵口银盘相似,都是六曲葵口、折边浅腹的造型。

另外,以前还在浙江小梅瓦窑路龙泉地区发现了一批黑色的菱花口瓷盘,这些瓷盘呈弧形,腹部向内弯曲,底部向内弯曲,底部扁平,足小,形体纤细,颇有几分金银器形。但总体上看,龙泉青瓷折沿盘的数量并不多,目前只在南宋前期和中期之后的作品中发现。元代金银器皿中,花口折沿盘面仍然是很常见的一种。例如,在湖南攸县凉江村的元朝地窖中发现了一件菱花银盘,银盘呈菱形,底部錾刻阔叶菊花纹。

这种花口折边盘至今仍为元代龙泉窑所仿造,如在浙江杭州商储公司窖藏和江苏丹徒县窖藏中发现的青釉菱花口折边盘,两者均以简洁的折枝荷花或菊花图案装饰,与凉江村窖藏的菱花口银盘在底部錾刻折枝花卉的手法如出一辙。到了明代,花边盘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明初官器的典型代表。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出土的永乐官器堆积如山,有一件菱花刻花牡丹纹,大口51公分,口径62.4公分,纹饰繁复,工艺精湛。

7.金瓜杯在宋元时代很常见,可以用来劝酒,也可以用来祝寿,是一种流行的祝寿方式,有“瓜瓞绵绵”的意思。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库出土的两件“金瓜杯”,以细瓜藤为柄,瓜蒂上有五叶,福建福州茶桐山南宋许峻墓穴出土的“鎏金瓜杯”。

湖南临澧县新合元窖出土的两个西瓜杯,金杯底部有一个“寿”字,杯侧生有一个小枝叶的西瓜作为杯柄;银杯的边缘,有几片叶子伸了出来。元朝龙泉窑的瓜杯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宋元金银瓜杯影响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瓜杯和银瓜杯的典型特征。

浙江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元龙泉青釉西瓜杯,呈直口圆口圜底,外壁上有六瓣西瓜,每一瓣上都贴有一朵花和一朵花。这只杯子的釉面为青灰色,接近于瓜皮色;外底无釉,烧成了黄褐色,就像是没有光照的瓜皮一样。

结语:

纵观中国古代瓷器的历史,瓷器的制作除了追求实用、美观之外,还不断地追求符合时代的时尚,主要表现为对“高贵材质”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珍贵的材料也发生了变化。瓷器模仿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龙泉青瓷这种高品质的瓷器。

如前文所述,在宋元时期,青铜器和金银器皿的地位都有了明显的下降,青铜器和金银器皿的地位也有了明显的下降。这种变化反映在龙泉青瓷的形制、纹饰上,宋代的龙泉青瓷以青铜为主要特征,而以金银为主要特征的仿制品较少;元代的龙泉青瓷虽然沿袭了仿铜器的传统,但对金银器物的仿造却比宋代多了许多,出现了许多与金银器物极为相似的精致仿造品。

龙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的这种变化,除了受当时青铜器和金银器物地位不断变化的时代风尚影响之外,也与龙泉窑场靠近金银器业生产中心的地理优势和元代龙泉窑装饰技术的全面繁荣密切相关。所以说 ,元代龙泉窑大胆地将金银元素引入其中,丰富了自己的造型和装饰形式,给青瓷的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推动了元代龙泉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有学者将仿金银(属)器陶瓷器按仿效程度、胎釉品质、装饰的工细程度及工艺应用上的差异,分作“概仿”工艺和“精仿”工艺两种。其中“精仿”工艺是对金银器极其逼真的模拟.是精品之属。参见袁泉《唐宋之际陶瓷工艺对金属器的借鉴》,《华夏考古2008年第4期》。

[2]扬之水曾就“梅梢月”一词作为纹样称谓做过详细考证,认为宋代古琴名款、古琴曲名、元代散曲皆频用“梅梢月”一词,以此为题材的工艺品装饰纹样流布南北且延续时间很长。见扬之水《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第3卷,第24~25页,中华书局,2011年。

[3]南京市博物馆《江浦黄悦岭南宋张同之夫妇墓》,《文物))1973年第4期;南京市博物馆《故都神韵——南京市博物馆文物精华,文物出版社,2013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