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深度剖析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功能,及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注意事项

文 | 老余论史

编辑 | 老余论史

前言:

大学艺术教育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当前,大学艺术教育的作用更多的是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情操、完善大学生的个性。以上几个方面的确是大学艺术教学的主体和基础职能。其实,大学艺术教学的作用远远超出了艺术教学的范畴。

大学艺术教育具有诸多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开发和培养。在当前应试教育严重泛滥的情况下,对大学艺术教学的这种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

从根本上说,艺术教育是一种美育。艺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美的事物以视觉和听觉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以美的表现来引导人去鉴赏和追求美。大学的艺术教学,就是要在这种审美过程中,让学生对人性中美的一面有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让他们用一种美学的眼光来看待生命,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一种超越功利性的审美经验。

大学艺术教学中的美学作用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我们明白,科学与艺术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联系。两者的差别仅仅是相对而言的。在它们的最深层的本质上,科学与艺术具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科学就是要从自然、人、物等事物中发现本质的规律性。

这种规律其实是一种强烈的审美,是一种内在的美。不管是古希腊创造出来的几何学,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所创造出来的物理法则,又或者是天文学者总结出来的关于星球运行的法则,都有着令人惊叹的美感。

哪怕是数学、逻辑、化学这些极为抽象的学科,从人类的角度总结出的数的法则,思维的法则,元素的排列法则,都是很美好的。

它是一种简单、和谐、对称的美,它不仅给发现它的人带来了一种巨大的美,它也给每一个研究和接触它的人带来了一种奇妙的美。所以,从根本上讲,科学探究的实质是一种“美””,科学探究其实就是对美丽事物的创造。

自古以来,对美的追求,一直是人们探索科学,实现创新的最大动力。一个人如果不会欣赏美,不会执着于美的事物,那么他就很难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也很难有强烈的创造力。这也是为什么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他对科学和艺术都很在行。很多科学家,都可以一边搞科研,一边还会好几种艺术。这就充分表明,在最深层的层次上,科学与艺术是十分相近的,也表明,艺术美对科技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大学艺术教育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从而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而为他们在今后从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艺术教育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

艺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与文化教育是有区别的。艺术教学不只是将抽象的程式与象征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能享受到直观的视觉与听觉。我们都知道,在一般情况下,知识性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的抽象性的培养,而艺术教育则侧重于对学生的形象性的培养。

因此,知识性教育的重点在于对人的左脑的开发。艺术教学的重点在于对人的右脑进行教学。但是,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类的右脑中,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对发展青少年的创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人的创造力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两种思考方式。一种是合理的,一种是正确的。创造性思维实质上是一种逻辑和非逻辑两种思维方式的相互作用。

在进行创造性思维,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时候,除了需要使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等逻辑思维的方法之外,还需要使用联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的实质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这需要我们的思想超出我们的认识,超出我们的经验,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一个“新”字,一个新的“东西”,一个新的事物,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

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使我们不能只停留在逻辑上。逻辑的作用在于,单纯依靠逻辑的思考方式,不可能超出人们的知识和经验的范畴,它的作用在于维持与以前的思考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这并不会导致新的思考成果。创造性思维,就是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思维过程,方法,成果,并在已有的认识和经验上取得突破。这就要求有一个新的想法来参与。它被称为“无逻辑性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联想,想像,直觉,灵感等等。

联想、想像、直觉和灵感等非逻辑性的形象,是新观念的萌芽和创造的源泉。如果没有这种没有逻辑性的图像思考方式,那么就很难取得创新。一段人的创造的历史,足以证明许多发明创造,许多新的发现,都是靠着联想,靠着想像,靠着直觉,靠着灵光。而爱因斯坦,就是靠着他的想象力,才创造出了这个理论。

比如,他想象了一辆火车,以近乎光的速度前进,一辆电梯,以光的速度上升和下降等等。他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在自己的思维中进行试验,从而创造出了这一理论,并对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对想象力的重要性如此看重的原因。

他说:“想象远胜于认识,认识是有限度的,但想象却能总结出世间万物,促进社会发展,也是认识发展的来源。”它很好地解释了以想像为代表的非逻辑性的意象在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在创作过程中,除联想、想像外,直觉、灵光也是创作的主要手段。比如鲁班,比如阿基米德、门捷列夫。

要发展人的非逻辑性意象思维,就必须发展人的右脑。小学和中学的很多课程都是为发展学生的右脑,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而特别设置的。例如,在中学和中学的语言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然而,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普通中小学普遍存在着一种应试教育,即以数学、物理、化学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和训练为主。就连语言课,也被分成了词语解释、语法分析、语篇分析三个部分。

其结果是,过分强调了对左脑的发展,导致了他们在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超常发挥,从而导致了他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右边的大脑却很弱,没有任何的联系和想象。思维僵化,狭隘,不够灵活。他已经习惯了用逻辑思维,去寻找唯一的答案。相反,在进行创新思考和有创意的问题时,就会显示出智力低下的趋势。

这就导致了在整个中小学阶段,人们对右脑的开发,以及对形象思维的训练,都受到了极大的忽视。如果学生考上了大学,进入了自己的专业领域,那么在这个领域之内,就很少有机会再进行形象思维和右脑的训练。这使得现在的大学生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短板”的现象,即左边大脑发育良好,右边大脑萎缩,没有形象化的思考能力,没有创造力。

因此,我们相信,在大学中开展艺术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大学艺术教学中,利用生动的视听作品,运用音乐、舞蹈、朗诵、戏剧等艺术形式,来训练和培育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实现对他们右脑的开发,对他们的联想能力、想象力进行训练和提高。使得长期以来没有办法解决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改变。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极大地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笔者结语:

大学艺术教育无论从其美学作用,还是从其对人的思想的培养作用来看,都对人的创造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此,大学应加大对艺术教学的投入,提高对艺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从教师的配备、课时的安排等方面予以扶持。这对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培育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光武.思维科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枉,1999.

【2】郁慕镛等.思维科学新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