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从宋代瓷器装饰分析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追求

文 | 老余论史

编辑 | 老余论史

在“道德沦陷”与“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崇文禁武”的方针得到了成功的贯彻,大量的平民百姓得以进入政治领域,文官的地位也逐渐提升,因此,宋代的文学家、学者、政治家等多种角色并存,他们不但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洞察力与才干,还与儒家、哲学、宗教等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程朱”思想,并以其美学思想对当时的美学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三个部分对此进行阐述。

一、玉质崇拜

陶器被认为是一种很早就被认为是一种实用材料,吴中杰所著《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第3册就把它列入了中国古代美学文化的十种主要类型之中,可见陶器既是一种实用材料,又是一种“火焰”的艺术。

从商朝到唐代,瓷器已经逐渐变成了各个阶级的生活用品,在宋代,瓷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在这个时期,因为有了文人的介入,瓷器的质量、釉色和装饰都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因此也就有了一套的美学准则,而这一准则就是以人们的审美偏好为基础而来。

长沙窑以后,我国陶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青”和“北洋”的界限越来越清晰,但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白瓷”和“彩色瓷”,白瓷主要以汝、官龙泉两个窑口的制品为典型,而“磁州窑口”则主要以“白釉”为主,白瓷是士大夫对“玉”的一种审美追求。

它的外形大多模仿商周时期的青铜和玉石礼器,表面通常没有任何装饰,或者只有一些简单的纹路,这样一种光滑又带着一丝玉性的陶瓷,深得上层君主和士大夫们的喜爱,比如朝廷会用一些特殊的工艺来制作一些精美的彩瓷,而不是那些五颜六色的五颜六色的彩瓷,像《武林旧事》中所说的,“绍兴二十一年十月份,·······臣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

汝窑瓷器不但因为它的颜色是蛋黄白色,而且颜色是白色的,像是一层薄薄的奶油一样,所以才能得到它的馈赠,而且它的种类也是繁多,用来满足皇宫的各种需要,由此可见,皇帝对它的宠爱。此外,文人墨客们的诗词里,大多都把定窑、汝窑、哥窑等模仿得惟妙惟肖,像彭汝砺《送许屯团》中所说的“雕梁画栋,色彩比琼玖”,费城德镇的白瓷,像是一块美玉;苏轼曾在《试院茶》中写道:“定窑瓷器赤玉”,说的是,定密县的瓷器,就像是一块被雕刻过的赤玉,晶莹剔透,水汪汪的,这是怎么回事?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以玉比德”的美学观念所形成的。

正如孔子云所言,‘比德于玉’。《礼记·玉藻》有云:“君无事,不取其所,君以其人之道,行其人之道也。”显然,对王氏而言,玉是一种道德的标志和体现,唯有&34;,义&34;智&34;勇&34;五德&34;玉"。所以他们才会将自己对玉石的信仰引入到陶瓷的生产过程当中,让陶瓷的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精细,进而产生一种“玉石精神”的需要。

二、清新简单

宋朝从建国到衰败,始终没有摆脱内忧外患的窘境,但是根据历史上的记录,宋朝要比后来的明、清两代要富有许多,商业城镇的出现,手工作坊的崛起,外贸的发展,这些都给宋朝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因此,随着陶瓷的崛起,人们开始关注实用和欣赏的人群,也就是宋朝,一个被称作“瓷”的时代。

从20世纪开始,中国20多个省份,170余个县级市,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出土了大量的瓷器窑址。在这些地区里,有130个县级以上的窑址,占到了76.4%。明察时期,民间窑林立,除五大名窑外,还有柴窑,官窑,钩窑,定密,哥窑,柴窑,磁州窑,耀州窑等。没有哪个纪元,能够与这个纪元相提并论。但是,宋朝的美学并没有它们的繁复繁复,与其后的明清时期推崇的五彩斑斓的图画图案相比,更是天壤之别,其以简单清爽的画面为上。

在大量的宋朝陶瓷中,不仅有一部分是纯白色的,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用花纹和其他一些东西作为装饰的。这些东西种类繁多,比如牡丹,莲花,菊花,龙,凤,鹤,麟等等。此外,唐代的人物纹样也受到唐代绘画的影响,以婴儿戏人物、人物生活等为主题,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定密、磁州窑等都有大量的人物纹样,这些纹样都是以一花一叶的装饰和缠枝莲组合而成的。

比如,某窑划花梅瓶上,莲纹基藤盘旋,荷花迎风绽放,这样的设计非常的有条理,再加上白色晶莹的陶瓷,在柔和的灯光下,更能凸显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而这一种花卉,也是历代士大夫最喜欢的一种花卉。

由于荷花不仅是一种品格高贵的文士,其本身就是一种读书人始终在追求的灵性,而且还是佛家富意宁静的一种符号,与当时读书人的主要思想——程朱理学相吻合,因此,带有一种清丽脱俗的荷叶就成为读书人最喜爱的东西。因此,在宋代文人雅士的美学喜好下,荷花不但在书画和诗歌中有了表现,而且也在生活用品上有了刻划和刻画,并以此为主题,大量运用于各种窗户器皿。

此外,从图案的内容来看,宋人喜爱贴近真实的生活,不像唐人那么痴迷于鬼斧神工的图案,但是在图案的运用上,也并不繁琐,“不论是花苞、叶片的粗细、旋转、以及对花鸟鱼、人像的方位、姿势的安排,都能在随意随意的图案之中,努力维持画面的均衡,不显得呆板,不拘泥于常规,富有生机,表现出一种美好的情绪与境界。”

比如鹤壁市集窑白地黑花童子戏莲枕,以黑白色调为主,图案很简洁,在灯光亮起的时候,有两个孩子,一个抱着莲蓬,回头看,另一个拿着荷叶,一只手往前伸出。左侧是一片荷花池,池中有两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右侧则是一棵粗犷的柳树,遮住了童儿。画师并没有刻意去勾勒孩子的五官,只是用笔墨勾勒出了孩子的形状,虽然简单,但给人的感觉很有趣。这些简单的装饰方式,来自于文人对“简易”和“致用”的美学要求,而这些美学要求,则来自于宋朝儒家的“实用主义”。

朱熹说:“某常谓衣冠,本以便身,古人亦未必一一有义,又是逐时增添,名物愈繁。若要可行,须是酌古之制,去其重复,使之简易,然后可。”

三、意趣自然

以上所述,宋朝的陶瓷除有素瓷外,还有一类彩瓷,这类彩瓷着重于陶瓷的装饰性。这种技术在宋朝的州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宋朝磁州窑及其家族生产的陶瓷,有的只是“忍”、“道德清净”、“高枕无忧”等简单的纹饰,有的则是“游子在尘埃里,指着落英缤纷”,有的以绘画装饰为主,但从整体上看,却是一幅诗、一幅画。

从宋朝陶瓷的文字图案上可以看出,这不但反映出了那个时期受到异族威胁的政治形势和人民保守的个性,还给单一的器物增添了一些感情的寄托。

宋朝的陶瓷装饰用的是毛笔作为绘画的手段,一幅天然形成的中国画,需要对构思、布局、意境、力度、色彩、变化等方面进行严密的把控,所以,这样一幅蕴含着丰富内容的中国画,绝对不会是来自于一般的工匠之手。

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东西,而工匠们的简单的绘画很难让顾客们满意,于是,文人和士大夫们就成为了一些陶瓷装饰画的创造者,而这些工匠们就像是一个临幕的角色,他们将文人们的创作和自己的工艺美术融入到了瓷器之中。

因为有了这些人,他们的审美观就会对这些人的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陶瓷的画作中,看出他们的审美观。

在绘画方面,宋朝有一种端庄、富丽堂皇的宫廷画派,但也有一种文质彬彬、悠然自得的感觉,这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他们把中国的水墨、素描等艺术形式,应用到了陶瓷的艺术创作中。

宋朝的花鸟画非常繁荣,很多时候,文人士大夫都会利用花鸟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在陶瓷的纹饰上体现出来,他们注重以墨情趣,讲究以韵取胜,以笔胜之,将意境与情趣的完美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写实,还可以做到传神。

比如,在描写沙滩上的芦雁、野鹊败荷等景色的时候,往往会营造出一种萧疏而淡远的野性,比如残荷,秋雁枕,鹰击野鸭枕,这些景色都充满了一种悠然自得的自然之美,这也是一种文人雅士们所说的,潇洒野逸,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宋人并不是很刻意地去追求纹饰的堆塑与彩画,而是提倡自然、含蓄,注重陶瓷自身的釉色与纹饰的自然完美。宋朝的很多陶瓷也正是体现了文人们对这种美学的追求。比如,在青瓷中的开片,以南宋的哥窑陶瓷为例,在该陶瓷的釉面上会出现一定规律的裂纹,大的如冰片、龟裂纹,小的有牛毛、蟹爪、柳叶等。

这些裂纹是由于工艺的不够完善所导致的,但是,追求自然天成的文人墨客却对其自然裂纹情有独钟,他们将其运用到了对陶瓷进行装饰的一种独特的方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哥窑无法取代的特点。又比如江西吉州、福建建安等地生产的陶瓷中,均有大量的“纹”、“免毫纹”、“油滴斑”等图案,它们的产生,均与釉料的组成、施釉工艺及烧成温度有关。

这种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的美,并没有被那些文人墨客所摒弃,反而让它们变成了宋朝陶瓷的一大特点,很显然,这种奇妙而又巧妙的花纹,才是他们追求的,也是他们无法取代的美的根本。

结语:

宋朝是中国古往今来第一个国家,虽然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一统,也没有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宋朝的文化却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发达,王国维在《宋代之金石学》一书中写道:“所以,天水一朝的思想和文化,是以前的汉、唐、元、明所不及的。陈寅烙对宋朝的评价是:“华夏文明,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始创于赵宋”。

宋朝也是一个陶瓷的年代,陶瓷在装饰上与其他朝代都有很大的区别,对翡翠的欣赏,清新自然以及意趣韵味,是一种亘古不变的审美追求,这种美学,不但对现在,对将来都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晓路典雅的宋资[]7.装饰,2001(4)

【2】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文物图案集Z朝华出版社1991.

【3】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王国维静安文集续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5】陈宽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