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浅析宋代瓷器五大名窑艺术审美研究

文 | 老余论史

编辑 | 老余论史

宋瓷是中国陶瓷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瓷之纪年”之美誉。它的瓷器数量之多,品种之多,质量之高,对今天的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任何一种时期的艺术成果,都有它所处时期的深刻历史环境与美学诉求。文章对宋朝的主要审美观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希望可以为当今的艺术创作和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朝的陶瓷工艺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经过“盛唐之世”的不断发展,宋代的诗词书法绘画和陶艺都有了很好的发展,文化和艺术欣欣向荣,尤其是陶瓷,更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八大容”系列,其陶瓷生产的窑址分布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就像陈寅恪,一位伟大的历史学者说的那样;“华夏的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兴盛于赵宋时代。”但是,任何一项巨大的艺术成果,都有着它蓬勃发展的内部原因,它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和丰富的美学意蕴,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主导的观念和文化观念,并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

一、宋瓷五大名窑的艺术特色

经过三百余年的发展,宋朝遗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和宝贵的艺术财富。宋瓷是一支五彩缤纷的美术队伍。五大名窑,就是以汝窑,钧窑,福窑,哥窑,定窑为代表的八大窑的主要工艺。

宋朝时,有官窑和民窑的区别。那时候,宋朝的瓷器,都是由皇上亲自挑选的,五大名家,被称为“官方瓷器”。其艺术特点是:汝窑以其琉璃为“雨后云破”“干峰碧色来”的美学而闻名。此胎质地精良,釉色厚重,光洁温顺,又有“梨子皮,蟹爪,芝麻花”之特色,有“似玉,非玉,胜玉”之美称。

钧窑更是以“五彩缤纷”而著称于世。它以其稳固的铜红色釉料及奇妙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单一釉料风格,成为一种色彩艳丽的青瓷。而官窑则是在烧成的时候,充分地利用了这些缺点,从而产生了类似于哥窑的优点,破碎的碎片,自然而简单。其中,哥窑以其通体龟裂,万于千变万化,展现了陶瓷的纹路之美;而定瓷以白色陶瓷的烧制方式,以雕刻、印刷、捏塑等技术著称,且在陶瓷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五大名窑所反映出的主要美学倾向

在这一时期,主流的社会美学倾向对美术作品的制作和创造起着很大的作用。五大名窑代表着当时的主流审美观念。宋代以宫廷为主体,士大夫为主体的文艺美学,体现了官宦人家的人文情怀。在这些瓷器之中,宋徽宗最喜欢的就是瓷器,也是最受欢迎和推崇的。这些都是宋朝官吏和文人在陶器上的审美和艺术追求的集中体现。他们更加重视对灵魂的追求,以及对心灵的追求。宋朝的淡泊、温润、内敛、含蓄,在色彩上以淡泊的色彩,突出了一种内在的美感。

宁静之美

宋代人“有意识地去追求一种至繁至简美学理想样式”。在文、诗、书、画等不同的艺术类型中,其思维取向和艺术态度都使得“平淡”在对美学境界的追求上得到了显著的体现,它重视心灵的审美经验,以达到心灵的自我完善。宋瓷那“清雅”、“沉静”、“湿润”、“不张扬”等特点,与其浑然一体、富于变化的艺术意蕴,反映出了这个时期“含蓄”的美学特质与艺术领域。

“类银类雪”,似冰,似玉,却又比玉更美,透着一种恬静和内敛。李泽厚曾用一句话概括了宋朝的文化特色:“这一时期的精神不再是马背,不再是世界,而是一种心态。”又如宋朝诗歌的主要趋向是关注心灵,它是宋朝文艺美学的典范,它是宋朝文人的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心灵的描绘,包含了他们的主观情感和思想感情,并且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美学理念——一-宁静与朴素之美。就象季羡林所说的“平淡之美”的美学特点“平实,亲切,不雕琢,不浮夸”一样。而宋瓷的审美正是表现出一种恬静的、含蓄的美。

神韵之美

古代的美学是以“神”为主要特征的,宋代的美学更加重视这一特征。“神韵”指的是一种“意境,其审美特点是自然而然,意蕴悠长”。从宋瓷的釉色表现、造型制作到艺术规范,无不体现出宋代文人对“神”的执著和追寻。

宋瓷以其圆滑的形体呈现自然之物之神和风韵,不论其形之放或缩,皆不会有一丝的疏漏和松散。在葫芦瓶、微型橄榄瓶、石榴樽鱼签罐中,都可以看到宋代人以巧妙的方式创造出的造物论,并用一种仿生的形式来表达出大自然的气息和神韵。在釉色方面,宋瓷似以流光溢彩来呈现琉璃表面的质地;仿佛是在表达“气”的节奏中伸展,起伏,奔腾;仿佛象征着有序,动静相辅相成;仿佛在展示着大自然的魔力和磅礴;仿佛在表达着天地人的和谐。其“一种颜色,一种深沉,万千种颜色”的顺其自然,随心所欲,尽显宋代陶瓷艺术的潇洒和魅力。

精致之美

程朱学派在宋代的蓬勃发展,使得整个时代的精神发生了内在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宋代的美学特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美术等各领域,已不像唐朝一样,将美学目光向外投了许多,属于“外向型"”美学,而将美学目光放在了里面,这才是美学精细化的内在来源。与唐朝相比,古代的味道更为典型和深刻,“审美成果更显精致老到”的内在特点的表现就是精细化和精致化,工艺制作复杂,精致艺术作品精湛,趋臻,是一种完美心态的物质形式。

在宋瓷的总体形式和细部,其在静态和动态上的平衡和变化,以及在曲直和节奏上的协调和变化,无不显示出其精湛和巧妙。宋瓷具有原彩陶器的浑厚;还利用了商周礼器的直中有曲、方硬厚重的丰富变化,将方圆相结合,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细微艺术处理,还有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精致质感的创作,体现出了宋人的人文思想、艺术体验在陶瓷艺术中的继承与精美之美。

自然之美

在宋代人眼中,天生丽质犹如心灵之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催生了“美学移情”学说,它是对“人”与“天”(自然界)关系的一种确认。那种“雨过天晴”和“碧波翠色”的汝瓷美学意境,在宋朝的权贵阶层中,受到了得宠的文贵们的“崇尚自然名山奇川”的一般推崇。宋瓷的釉色之美,不但表现在颜色上,而且更加重视对琉璃本身质地的追求。瓷器的烧制风格庄严而又深邃,内敛而又耐人寻味,融合了陶艺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钧窑变化多端的窑彩,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宋代人尊崇自然的美学趣味。而体现在陶瓷的形体上,则是对自然形象的提取和对自然美感的膜拜和表现。宋瓷艺术形成了一种厚重、朴实、浑然天成的审美风貌。

美学的出发点是美学的认识。五大窑口的不同审美观,使宋朝陶艺呈现出一种异彩纷呈的美感。这五大名窑在宋代瓷器艺术中各自展现了不同的审美风格和特点。汝窑追求纯净、静谧的审美,官窑注重庄重、典雅的审美,哥窑追求奇异、独特的审美,定窑强调朴实、典雅的审美,钧窑以其独特的紫砂釉展现了华丽、宝石般的审美。这些名窑的艺术审美都对后世的瓷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瓷器艺术的宝贵遗产。

结语:

在中国陶艺史上,宋人“不仅是一种历史上的存在物,而且是一种文化上的存在物。它既是一种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载体,也是一种在陶艺发展演变过程中独一无二的“符号”。在当今的城市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多了些“躁动”,却少了些“平静”。

然而,当我们再一次审视这一时期的陶艺和美术,并进行筛选和继承时,必然会给美术的创造和革新带来新的灵感和思索。

[参考文献]

[1]李辉柄,中国瓷器时代特征连载一一两宋时期的瓷器[紫禁城2005(2)

[2]满网忠成,林忠干,宋朝瓷器与日本文化[J]南方文物,1990(1).

[3]胡习珍,试论宋代瓷器的装饰艺术[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7.

[4]吕成龙汝寄瓷器的鉴定与欣赏!收藏,2010(9)

[5]王勇南宋官密与丝路遗珍!丝绸之路,2003(1)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