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wegener肉芽肿的特异性抗体 肉芽肿是几型超敏反应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wegener肉芽肿的特异性抗体,以下关于肉芽肿是几型超敏反应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

本文提供以下相关文章,点击可跳转详情内容,欢迎阅读!1、变应性肉芽肿简介2、恶性肉芽肿简介3、Wegener肉芽肿简介4、P-ANCA及C-ANCA的意义是什么?变应性肉芽肿简介

优质回答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别名 4 疾病代码 5 疾病分类 6 疾病概述 7 疾病描述 8 症状体征 9 疾病病因 10 病理生理 11 诊断检查 12 鉴别诊断 13 治疗方案 14 并发症 15 预后及预防 16 流行病学 附: 1 治疗变应性肉芽肿的中成药 2 变应性肉芽肿相关药物

1 拼音

biàn yìng xìng ròu yá zhǒng

2 英文参考

allergic granuloma

3 疾病别名

过敏性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病,变态反应性肉芽肿病,过敏性肉芽肿症,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综合征

4 疾病代码

ICD:L92

5 疾病分类

风湿免疫科

6 疾病概述

变应性肉芽肿(allergic granulomatosis,AG)也称过敏性肉芽肿或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陆渗是一种以肺内及系统性小血管炎症、血管外肉芽肿及高嗜酸粒细胞血症为特点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以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血管炎性疾病。

本病任何年龄皆可发病,男女的发病率比为1.1∶3,发病年龄从7 岁至74 岁均有报道。平均发病年龄大约为40 岁。本病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风湿病,常为发作性,可两叁个月至数年发作1 次。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有发热、贫血、消瘦、全身不适和食欲不振,有时发热可呈稽留热或弛张热。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炎或关节痛,但几乎所有的患者均以肺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7 疾病描述

变应性肉芽肿(allergic granulomatosis,AG)也称过敏性肉芽肿或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一种以肺内及系统性小血管炎症、血管外肉芽肿及高嗜酸粒细胞血症为特点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以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血管炎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动脉。最早在1951 年Churg 和Strauss 将这一组疾病命名为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allergic angiitis and granulomatosis)。他们认为过敏因素在该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首次将此病从PAN 中鉴别开来,并提出本病可看作是PAN 与韦格内肉芽肿的中间型,或为吕弗硫综合征与韦格内肉芽肿的中间型。

8 症状体征

本病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风湿病,常为发作性,可两叁个月至数年发作1 次。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有发热、贫血、消瘦、全身不适和食欲不振,有时发热可呈稽留热或弛张热。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炎或关节痛,但几乎所有的患者均以肺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ChurgStrauss 综合征的主要表现见表1。

1.疾病的分期 Lanham 等将ChurgStrauss 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分为3 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为前驱期,可持续数年(一般都在10 年,有时可长达30 年),主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鼻息肉,常伴有哮喘。②第二阶段以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早辩脊和受累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灶烂浸润为特征。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或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病变可持续数年,缓解和复发常交替出现。③第叁阶段为系统性血管炎期。临床上并非每个病例的发展都符合这种分期顺序。一般而言,系统性血管炎在哮喘发作数年(平均约3 年)后出现。哮喘出现后很快就出现血管炎者预后较差。

2.呼吸系统表现

(1)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见于大多数患者,是ChurgStrauss 综合征最常见的初发症状。另外,常同时伴有反复发作的鼻窦炎、副鼻窦炎和鼻息肉。主要症状为鼻塞,排出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息肉严重时可阻碍呼吸,鼻黏膜可呈颗粒状易碎的结痂。鼻黏膜活检常见肉芽肿,常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血管炎少见。

(2)哮喘:哮喘是ChurgStrauss 综合征最主要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几乎见于所有患者。与普通的哮喘相比,一般发病年龄较大,常在35 岁以后开始出现。在血管炎出现以前,哮喘一般症状较重且发作频繁。但血管炎出现以后哮喘反而可得到缓解。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与系统性血管炎的损害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3)肺部浸润:肺部的浸润性病变一般出现在疾病的第二阶段,可同时伴有哮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很相似。肺内浸润在放射学上的表现是多样性的,常较为短暂,可迅速消失。呈斑片状,边缘不整齐,弥漫性分布,无肺叶或肺段分布特点等。有时也可见有肺间质的浸润和双侧弥漫性结节性浸润,但很少形成空洞。有25%~50%的患者有胸膜的浸润,表现为胸腔积液和胸膜摩擦音,但一般出现较晚。有时也可见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3.皮肤的表现 约2/3 的患者有皮肤的损害。这也反映了变应性肉芽肿以小血管受累为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各种皮疹,例如类似于多形红斑的红斑丘疹性皮疹、出血性皮疹(瘀点或瘀斑)。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出现皮肤的紫癜。皮疹多见于四肢,尤其是肘部伸侧,其次是指(趾)处。30%的患者可出现皮下结节,好发于头皮及四肢末端。它与其他疾病中出现的结节有所不同,组织病理学改变有特异性,常表现为ChurgStrauss 综合征典型病例改变。皮肤的网状青斑也多见。

4.神经系统表现 ChurgStrauss 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以外周神经受累为主,常表现为多发性单神经炎。发生率为63%~75%。运动和感觉异常的症状为非对称性的,主要见于下肢,特别是坐骨神经和它的腓侧和胫侧分支受累最常见。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一般较少累及。多发性单神经炎不经治疗也可逐渐恢复,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而不留后遗症。在疾病晚期出现的外周神经受累,感觉异常比运动障碍更常见。本病较少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脑神经病变是缺血性视神经炎。

5.心脏表现 变应性肉芽肿常有心脏的受累,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功能不足等。Lanham 等报道有50%的患者可有心电图的异常,25%的患者可发展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肉芽肿形成和冠状动脉血管炎。

6.消化系统表现 有17%~62%的变应性肉芽肿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胃肠道出血。其发生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肠系膜血管炎(较常见)和肠壁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较少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部分患者黏膜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伴肉芽肿形成,可出现结节性肿块,压迫胃肠道,引起胃肠梗阻。嗜酸性粒细胞还可侵犯浆膜,引起腹膜炎,表现为腹水,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肠受累少见,表现为以回盲部和降结肠为主的多发性溃疡。病变侵犯肝脏或大网膜时常形成腹部包块。

7.肾脏表现 约16%~80%的患者有肾脏受累。变应性肉芽肿肾脏的损伤相对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有时可自行消退。但少数也可发展为严重肾功能不全而需要透析治疗。变应性肉芽肿的肾脏病理主要表现为局灶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可有新月体形成。其他的表现还有肾的血管炎、肾间质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

8.关节和肌肉表现 有20%~51%的患者有多关节痛和关节炎。关节炎一般在血管炎期出现,任何部位的关节均可受累,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痛。肌痛也很常见,主要位于小腿部肌肉,呈痉挛性痛。腓肠肌痉挛性疼痛往往是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期早期表现之一。

9 疾病病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粉尘颗粒、禽类抗原和自身抗原可能是触发本病的主要原因。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明,CSS 是由免疫发病机制所造成。免疫复合物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和致敏T 细胞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均可能参与本病的病理过程。进入体内的有机抗原能够直接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从而使C3 裂解为C3b 和趋化因子C3a, C3a 可诱导体内的巨噬细胞释放溶酶体酶。该类酶进一步裂解补体产生更多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产物C3a、C5a 和C5、6、7,以及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C3b,C3b 进一步补充本身消耗,并激活巨噬细胞,从而形成一种炎症“放大反馈环”。这种机制可以解释肺及系统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形成。动物实验发现:巨噬细胞吞噬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使其本身释放溶酶体酶,后者可促使裂解C3 和其他补体成分,使之产生更多的趋化因子(C3a、C5a、C5、6、7)和C3b,补体激活旁路途径中的B 因子,与C3b 相互作用,可进一步裂解补体C3 同时致敏的B 淋巴细胞也可成熟为浆细胞分泌抗体,使抗体增多。根据抗原性质的不同,抗体的产生可为多克隆、多种类。当抗体在此与相应的抗原相遇,即可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沉积于血管壁上。此种免疫复合物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将其激活。同时,趋化因子(C3a、C5a、C5、6、7)和黏附分子的作用可使中性粒细胞向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定向移动,聚集吞噬免疫复合物,释放炎症介质和溶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使炎症“放大反馈环”得到进一步加强。大量的实验资料证明,进入体内的有机抗原能直接激活致敏的T 淋巴细胞,CD4+或CD8+淋巴细胞在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受损伤的部位也有CD22+B淋巴细胞的存在。被激活的T 淋巴细胞如可分泌大量的淋巴因子如IL1β、IL6和TGFβ1 岛等参与炎症过程,也可使巨噬细胞进一步活化。由于体内抗原呈持续性存在,最终可通过巨噬细胞介导的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作用而导致纤维化。活化的巨噬细胞是造成免疫病理损伤的关键因素,它在致病抗原和诱导免疫病理损伤之间起著一种功能桥梁的连接作用。近年来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病变血管损伤部位的免疫细胞种类取决于参与免疫病理损伤的反应类型。即浸润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时,损伤主要是由免疫复合物造成的。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时,损伤主要是由细胞免疫介导的。本病血管损伤处的内皮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或其残骸。充分说明本病的血管炎与免疫复合物密切相关。另外,在损伤部位可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从而说明IgE 对介导Ⅰ型变态反应起重要致病作用。除上述进入体内的有机抗原直接激活T 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激活因子作用于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之外,在血管损伤处尚可出现淋巴细胞浸润,这说明Ⅳ型变态反应也参与组织损伤过程。局部器官组织限制性免疫机制与本病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有关;从患者的支气管冲洗液中获得的免疫活性细胞对自身肺组织具有反应性,而对其他自身组织无反应性,这说明局部器官限制性免疫机制对本病肺浸润起一定作用。

10 病理生理

变应性肉芽肿的病理改变的基本特点是血管炎和血管外的坏死性肉芽肿,同时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管炎可以是肉芽肿或非肉芽肿性的,动静脉可同时受累。在受累组织中的小动脉和小静脉一般均会出现坏死性炎症改变。而血管外的肉芽肿形成和纤维素样坏死约见于50%的病例中。典型的肉芽肿直径约1cm 或更大,常位于小动脉或静脉的附近。上皮样组织细胞环绕中央坏死区呈放射状分布,而中央坏死区可见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内还可见有其他炎性细胞如多形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浸润,但数量较少。吞噬细胞和巨细胞在慢性损伤期较为常见。在疾病的早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而在愈合阶段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明显减少。坏死性血管炎、肉芽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同一活检标本中很少同时见到。在肺部,变应性肉芽肿的病理表现主要为坏死性血管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样改变。血管炎可累及动脉和静脉。它以肉芽肿形成和血管壁的巨细胞浸润为特征。在某些病例中,有时可见到透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的浸润。血管外的小肉芽肿较为常见。血管炎和肉芽肿改变还可见于心脏、胃肠道、肝、脾、淋巴结、肾脏及泌尿道等部中央坏死区可见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内还可见有其他炎性细胞如多形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浸润,但数量较少。吞噬细胞和巨细胞在慢性损伤期较为常见。在疾病的早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而在愈合阶段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明显减少。坏死性血管炎、肉芽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同一活检标本中很少同时见到。

在肺部,变应性肉芽肿的病理表现主要为坏死性血管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样改变。血管炎可累及动脉和静脉。它以肉芽肿形成和血管壁的巨细胞浸润为特征。在某些病例中,有时可见到透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的浸润。血管外的小肉芽肿较为常见。血管炎和肉芽肿改变还可见于心脏、胃肠道、肝、脾、淋巴结、肾脏及泌尿道等部。

11 诊断检查

诊断:AG 的诊断通常要依照典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来判断。中年以后发病的哮喘史数年,或哮喘伴过敏性鼻炎和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多发性单神经炎、肺部浸润、心脏损伤、腓肠肌疼痛或痉挛,以及皮肤改变的临床表现,诊断本病一般不难。Lanham 等提出:有反复哮喘病史数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1.5×109/L;系统性血管炎累及两个或两个的肺外器官;血沉增高,ANCA 阳性;活组织检查有大量的嗜酸粒细胞浸润,即可肯定本病。

1.1990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G 分类标准(表2),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9.7%。我们通过应用,认为此标准适用于临床。符合上述6 条标准中的4 条或4 条者,即可诊断为CSS。

2.诊断标准

(1)哮喘:有哮喘史或在呼气时有弥漫性高音调啰音。

(2)嗜酸粒细胞增多,大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10%。

(3)单发性或多发性神经病变:系统性血管炎所致的单神经病变,多发单神经变或多神经病变(即手套/袜套样分布)。

(4)非固定性肺内浸润,X 线片上出现由系统性血管炎所致的迁移性或一过性肺浸润。

(5)鼻旁窦病变,有急性或慢性鼻旁窦疼痛或压痛史,X 线片上鼻旁窦模糊。

(6)血管外嗜酸粒细胞浸润:病理示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外周有嗜酸粒细胞浸润。

具备6 项标准的4 条或4 条即可诊断。

至今为止,变应性肉芽肿的诊断主要还是依据临床和病理相结合。患者大多数在中年发病,常已有数年的哮喘病史。除哮喘以外,如有过敏性鼻炎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其他的系统性病变如单发性或多发性单神经炎、肺浸润、心肌病变等应考虑ChurgStrauss 综合征的可能。如果有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多发性单神经炎等症状,同时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或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存在则高度提示ChurgStrauss 综合征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几乎所有活动期CSS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沉增快,也可出现血白细胞降低。贫血及白细胞减少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95%的患者嗜酸粒细胞可超过10%,其绝对数平均为12.9×109/L。当哮喘患者伴有嗜酸粒细胞1.5×109/L 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但应至少反复检查3 次,并排除药物等干扰因素。

2.免疫学检查 75%的患者血清IgE 增高。几乎所有患者的发病与HBsAg 无直接关系。60%~70%的患者血清ANCA 阳性,其PANCA 和CANCA 具有同等的临床意义。

其他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CSS 患者的胸部X 线检查可出现一过性肺部浸润阴影,病程早期可表现为双中下肺网状改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斑片状或大片状阴影,有时肺部阴影可呈游走性。肠系膜动脉及肾动脉造影通常是正常的。

2.组织学检查 皮肤、肺部及肾脏等的任何一个受累器官或组织的活组织检查显示受累部位的血管肉芽肿样改变,并伴有嗜酸粒细胞浸润,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12 鉴别诊断

变应性肉芽肿应主要与其他的系统性血管炎相鉴别,同时还应与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某些疾病以及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鉴别。

1.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第叁阶段(系统性血管炎阶段)的许多临床表现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相似。过去曾将变应性肉芽肿归纳在结节性多动脉炎中,两者均为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都有广泛组织和器官受累,病理表现也有相同之处。但结节性多动脉炎无哮喘和过敏病史,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两者鉴别并不困难。结节性多动脉炎与变应性肉芽肿的易受累部位也不完全一致,变应性肉芽肿常影响外周神经和心脏,虽然肾小球肾炎也较常见,但病情较轻,很少像结节性多动脉炎一样出现肾功能衰竭。结节性多动脉炎通常不侵犯肺,而变应性肉芽肿肺受累很常见。另外,结节性多动脉炎常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而变应性肉芽肿征则无此特点。

2.韦格纳肉芽肿病 韦格纳肉芽肿病与变应性肉芽肿两者在临床上区别并不很困难。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无哮喘和过敏病史,也很少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应性肉芽肿上呼吸道的损伤一般是非坏死性的,而韦格纳肉芽肿则坏死性表现多见。此外,变应性肉芽肿与韦格纳肉芽肿病呼吸道以外病变的区别还有:变应性肉芽肿的肾脏损害常比韦格纳肉芽肿病要轻,极少有肾功能衰竭的表现,但韦格纳肉芽肿病常见。两者在病理上的表现也有明显不同。变应性肉芽肿患者皮肤病变比韦格纳肉芽肿病要多见。变应性肉芽肿易侵犯心脏,韦格纳肉芽肿病则少见。另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个重要的鉴别诊断工具:胞浆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和(或)抗蛋白酶3 抗体是韦格纳肉芽肿病的特异性免疫学指标,而变应性肉芽肿中的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常为核周型或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

3.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 以外周血和骨髓中持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同时伴有器官嗜酸性粒细胞的弥漫性浸润为特征。它与变应性肉芽肿有许多相同之处,两者都为系统性疾病,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织,都可表现为Loftier 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继发改变。但与变应性肉芽肿相比,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更明显,且常有心肌内膜纤维化,无哮喘和过敏性病史。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常可伴有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栓性栓塞以及血小板减少症,而变应性肉芽肿征很少有这些现象。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组织活检无血管炎及肉芽肿的表现,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4.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常见于女性。特点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肺内持续性浸润,分布于肺边缘。但无肺外组织的受累。病理学上无血管炎和肉芽肿的表现。

5.PAN AG 与PAN 均属于血管炎疾病,以累及小动脉为主要病理特点,也可使小静脉受累;二者均有2/3 的患者可累及肾脏,但AG 以损伤肺和肾为主,又有哮喘为特征的临床表现,而PAN 则缺乏这一特点。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CSS 得到理想的缓解效果,PAN 对此治疗反应效果欠佳。

6.韦格内肉芽肿 其病理改变为上呼吸道和(或)肺的坏死性肉芽肿,肾小球肾炎和全身小动脉、静脉血管炎,组织病理学方面仅可见到有少许嗜酸粒细胞浸润,患者无哮喘发生,最终多死于尿毒症。而本病常无上呼吸道和肾的进行性发展的肉芽肿和肾功能不全,仅表现为一过性肺浸润所致的反复发作性哮喘。韦格内肉芽肿主要是PANCA 阳性,AG 则主要为CANCA 阳性。

7.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此病以女性多发,一般不累及肺外器官和组织,亦无肉芽肿和血管炎的组织学特点,易与AG 鉴别。

8.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本病与AG 共同的组织学特点是血液、骨髓和其他多器官、多系统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且在血中的嗜酸粒细胞较AG 更高,并可伴有典型的心肌纤维化。但常无哮喘发作,也无血管炎和肉芽肿的组织学特点。

9.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过敏性肺曲菌病 本病可使血清IgE 明显增高,痰中可查到病原体,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再结合其他临床和胸部X 线检查,与AG 鉴别不难。

13 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特别是环磷酰胺的应用使变应性肉芽肿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变应性肉芽肿开始时应该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1.0mg/(kgd) 泼尼松(强的松)或等量的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一般应早晨顿服。对于重症患者,特别是有重要脏器损伤或严重的多发性单神经炎患者,目前主张开始时即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治疗的剂量常根据经验而定,常为15mg/(kgd)静脉滴注,连用3 天。一般而言,变应性肉芽肿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较好:过敏性症状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很快好转。大多数患者的血管炎也可得到缓解。当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和血沉降至正常后(通常在1 个月以内),泼尼松可开始减量。但通常糖皮质激素很难完全撤除,因为哮喘一般需要低剂量的激素(10~15mg/d)维持治疗。

环磷酰胺一般作为二线药物使用。主要用于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差者。一般采用低剂量(每天2mg/kg)的环磷酰胺口服,同时还应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不应超过1 年。环磷酰胺也可用静脉冲击治疗,一般剂量为每次800~1000mg,每月1 次。环磷酰胺的主要副作用包括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卵巢功能衰竭、诱发肿瘤及严重感染等。环磷酰胺的静脉冲击治疗可能发生严重副作用的比例比口服少。但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变应性肉芽肿的临床研究还很少见有报道,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14 并发症

最常见的脑神经病变是缺血性视神经炎。心脏受累时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功能不足等。病变侵犯肝脏或大网膜时常形成腹部包块。

15 预后及预防

预后:变应性肉芽肿的预后与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有关。Lhote F 等分析了342例ChurgStrauss 综合征病例,发现下列5 个因素(fivefactors score,FFS)与疾病的预后有明显的关系:①蛋白尿>1g/d;②肾功能不全[血清Cr>140μmol/L (1.58mg/dl)];③心肌病;④胃肠道受累;⑤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当FFS=0 时,5 年死亡率为12%;当FFS=1 时,5 年死亡率为26%;当FFS≥2 时,5年死亡率为46%。因此判定FFS 有助于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及对预后的判定。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的变应性肉芽肿患者一般很少复发,5 年的生存率可达80%。Lanham 等分析了引起ChurgStrauss 综合征死亡的原因,结果发现大约有一半(48%)的病人死于心功能衰竭或心肌梗死,其他引起死亡的原因有肾功能衰竭(18%) 、脑出血(16%) 、胃肠道穿孔或出血(8%) 、哮喘危象(statusasthmaticus)(8%)和呼吸衰竭(2%)。AG 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期更需要如此。急性发作期糖皮质激素是AG 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可迅速缓解病情。可用泼尼松龙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6~8mg/(kgd),连用3 天小剂量冲击治疗。也可用氢化可的松200~600mg 或地塞米松20~40mg 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和外周血嗜酸本相同,但本病除具有肌层动脉受累外,尚有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前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损伤。毛细血管的病理特征为伴有灶性、节段性坏死的血管炎,这也是出现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在组织内或较大的血管壁内和血管外,可出现特征性肉芽肿反应。肉芽肿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病变组织内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其数量可达70%~80%。随着病情的缓解,嗜酸粒细胞逐渐减少,但并不完全消失。在亚急性期,损伤部位可以出现嗜酸渗出物、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巨细胞为异型或郎汉斯型,同时还可出现浆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慢性期可出现纤维蛋白样坏死灶,其周围类上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肉芽肿的好发部位为肺脏,可出现50μm ~1mm或更大的肉芽肿灶,亦可融合成数厘米大的块状物,类似嗜酸粒细胞肺炎。其次要受累的部位为皮肤、胃肠道、脾、心血管和肾脏。

预防:

1.一级预防

(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3)避免风寒湿,避免过累,忌烟酒,忌吃辛辣食物。

2.二级预防 早期诊断,了解感染情况,做好临床观察,早期发现各个系统的损害,早期治疗,主要控制肺的感染。

3.叁级预防 注意肺、肾、心及皮肤病变,并注意继发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慎重使用药物,防止过敏的发生。应用中药可有调节免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16 流行病学

变应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病。其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早期都将它归到结节性多动脉炎组中。本病任何年龄皆可发病,男女的发病率比为1.1∶3,发病年龄从7 岁至74 岁均有报道。平均发病年龄大约为40 岁。

治疗变应性肉芽肿的中成药

小儿止咳糖浆

本品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时服用。2、当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3、小儿应在成人监护下服用。4、请将.

小活络丹

致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炎症的渗出、水肿、肉芽肿、白细胞游走、PGE合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

枳实消痞丸

维生素P样活性,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炎性肉芽肿也有抑制作用;柚皮苷具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作.

更多治疗变应性肉芽肿的中成药

变应性肉芽肿相关药物

哈西奈德乳膏

降低DNA的合成,也影响DNA的修复,结果使表皮变薄,尤其对胶原的合成影响最大。4.免疫抑制作用本.

哈西奈德溶液

降低DNA的合成,也影响DNA的修复,结果使表皮变薄,尤其对胶原的合成影响最大。4.免疫抑制作用本.

哈西奈德软膏

降低DNA的合成,也影响DNA的修复,结果使表皮变薄,尤其对胶原的合成影响最大。4.免疫抑制作用本.

哈西奈德乳膏

降低DNA的合成,也影响DNA的修复,结果使表皮变薄,尤其对胶原的合成影响最大。4.免疫抑制作用本.

哈西奈德软膏

恶性肉芽肿简介

优质回答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病理生理 9 诊断检查 10 治疗方案 11 特别提示 附: 1 治疗恶性肉芽肿的中成药 2 恶性肉芽肿相关药物

1 拼音

è xìng ròu yá zhǒng

2 英文参考

malignant granuloma

granuloma malignum

3 疾病分类

肿瘤科,耳鼻喉科

4 疾病概述

恶性肉芽肿多始于鼻部,之后渐延及面部中线,是一种以进行性坏死性溃疡为临床特征的少见肉芽肿册档.病理检查多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组织和坏死,其中有多种成分的炎症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推测本病为肿瘤。

病理改变可归纳为两类:(一)颊肿瘤型 (二)变态反应型(自身免疫型)

临床表现:分为三期:1.前躯期 2.活动期 3.终末期

诊断要点:(1)凡发生于鼻部和面中部的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坏死,均应首先考虑本病。(2)病理检查:呈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同时看到异型网织细胞或核分裂相。(3)局部损害严重,但全身表现尚佳。(4)局部淋巴结一般不肿大。(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偏低,红细胞沉降率加快。(6)晚期病人常有持续性弛张热和进行性消瘦及全身衰竭。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较佳。临床应注意与鼻部结核、萎缩性鼻炎、恶性肿瘤等相鉴别,唯一的方法是反复多次活检。

5 疾病描述

恶性肉芽肿是指始于鼻部,渐延及面部中线进行性坏死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肉芽肿。本病病情险恶,病因示明,病理检查多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组织和坏死,其中有多种成分的炎症细胞浸润。由于病理实体各异,故此病命名与分类繁多。诸如坏死性肉芽肿,致死性中线肉芽肿,面中部特发性肉芽肿及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等。目前多数习用恶性肉芽肿。

6 症状体征

Stewart将恶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分为3期:

1、前驱期 为一般伤风或鼻窦炎表现。间歇性鼻阻塞,伴水样或带血性分泌物。亦可表现为鼻内干燥汪姿肢结痂。局部检查为一般炎症表现,鼻中隔可出现肉芽肿性溃疡。此期持续4—6周。

2、活动期 鼻通气不畅或完全阻塞,有脓涕,常有臭味。全身情况尚可,出虚汗,食欲较差,常有低热,少数有高热,用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局部检查见鼻粘膜肿胀,糜烂以至溃疡,呈肉芽状,表面有灰白色坏死。多先累及下鼻甲或鼻中隔,明显者可致鼻外部膨胀隆起,病变发展可造成鼻中隔穿孔或腭部穿孔。此期持续数周至数月。

3、终末期 病人衰弱,恶病质,局部毁容。鼻腔粘膜、软骨、骨质及周围组织如面部、眼眶、额部甚至颅底可严重广泛破坏,眼睑及结膜肿胀,眼球突出,视力减退。最后因衰竭、出血或并发脑膜炎而死亡。

7 疾病病因

病因未明,有肿瘤、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和病毒感染等学说。

1、类肿瘤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类似网状细胞肉瘤或淋巴瘤,有肿瘤性增生的异形细胞及分裂相,无坏死性血管及多核巨细胞。本病限于鼻部和呼吸道,至病晚期,身体各处如内脏、淋巴结及骨髓均可显示同样病变,故极似恶性肿瘤之转移,部分病人放射治疗可获痊愈,符合肿瘤学说。

2、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 近年研究认为本病为一种过敏现象,尤为血管对困世细菌毒素之过敏反应,极似Arthus坏死现象。在毛细血管壁内有免疫球蛋白沉积,并在疾病活动期病人血清中出现免疫复合物,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缓解时则消失。免疫荧光试验,发现肾小球甚底膜有C3和lgG,电镜检查看到基底膜内有免疫复合体一样的粗颗粒状物,环免疫复合物升高;故有人认为鼻部恶性芽肿,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及Wegener肉芽肿同属一类疾病,唯症状不同而已,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3、病毒感染学说 新近研究发现,在采取恶性肉芽肿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及病人血清内,均找到柯萨奇病毒小体,故认为本病与此病毒感染有关。

8 病理生理

据病变特点及病理改变,可归纳为两类。

1、类肿瘤型 病变多起于鼻部,亦有首发于上腭、咽部,然后累及鼻部。病变主要位于面中线部位及上呼吸道,以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坏死为主,其破坏性甚为广泛,可侵及骨和软骨,以致毁容。晚期病人多死于大出血或衰竭,尸检材料中无动脉周围炎现象。本病病理变化差异性较大,主要见于以下4种类型:

(1)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含多种形态的炎性细胞;

(2)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含有大量组织细胞;

(3)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有明显坏死;

(4)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含许多巨细胞。上述4种类型,多呈混合存在,且常以淋巴细胞为主,混有相当多的浆细胞和数量不一的组织细胞。这些细胞有明显的以血管为中心,围绕血管而浸润的倾向。虽然这些细胞中有中等度的异型性,但仍不能诊断为恶性肿瘤。Wegener肉芽肿的病理变化虽然也是非特异性肉芽肿,但其特征是有多核巨细胞和坏死性血管炎,这是恶性肉芽肿与Wegener肉芽肿的病理变化虽然也是非特异性肉芽肿,但其特征是有多核巨细胞和坏死性血管炎,这是恶性肉芽肿与Wegener肉芽肿的鉴别诊断标准。

2、变态反应型(自身免疫型) Wegener肉芽肿即属此型,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两种。主要是血管过敏性炎症所致,除有多发性肉芽肿外,多呈顽固性进行溃疡坏死。可局限为上呼吸道,亦可累及肺和全身各脏器。侵犯肺则呈现多发性结节,常有空洞形成;累及肾则表现局灶性坏死,肾小球肾炎;病变可引起全身性血管损害,在血管中层有纤维渗出物及肉芽组织。Wegener肉芽肿的溃疡坯煞费苦心在体内进行,并累及鼻、上腭、咽、喉、气管、肾、脾、肾上腺和肺等器官,可死于全身衰竭和尿毒症。

9 诊断检查

1、病理切片检查呈现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若出现异型网织细胞或核分裂相即可诊断本病。

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偏低,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免疫球蛋白水平偏高,细菌、真菌和病毒培养多无特殊发现。

3、断层X线射片几CT扫描。

10 治疗方案

1、恶性肉芽肿 以放疗为主,配合抗癌药物。恶性肉芽肿对放射线敏感,可采用60钴远距离照射疗法和分次照射法,总剂量以60Gy(6000rad)为最好,复发者可补照。对患者发热而抗炎治疗无效者,可先采用环已亚硝脲(CCNU)治疗,其作用类似烷化剂,在体内可抑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奏效快,短期治愈率高,尤以退热效果为佳。成人每次口服120mg,隔3—5周1次,共5—6次,总剂量600—840mg,退热后再予放疗,疗效较好。发热时也可先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控制体温后,即刻放疗。

2、Wegener肉芽肿 则以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掏治疗为主。临床上常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及甲氨蝶呤等药物治疗,可单独或联合使用,或与类固醇激素并用;经临床证实可以在大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并可减少肾衰的发生。此外,对晚期恶性肉芽肿病人,由于病重体弱、衰竭,应注意支持疗法,如输液、输血,给予多种维生素,加强营养等;并须保持局部清洁引流,用双氧水清洗鼻腔,然后用香油、液体石蜡、清鱼肝油等药物滴鼻。

11 特别提示

1

、此病始发于面部中线器官,尤以鼻部多见,从而毁损面容,并向下累及咽、喉,但不累及舌头;亦有少数病例始发于咽、喉,而无损于外貌;

2

、个别病例虽可暂时自行缓解,但一般均于数月或数年后死于大出血、脓毒血症、尿毒症或全身衰竭,预后恶劣。

治疗恶性肉芽肿的中成药

桂枝茯苓丸

抗炎作用增强,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棉球肉芽肿均有抑制作用。臣药桃仁提取液能抑制炎症细胞及纤.

六味地黄丸

过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对炎症的渗出、水肿、肉芽肿等不同阶段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药牡丹皮对Ⅱ、.

木香槟榔丸

木香醇提取物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多、水肿及肉芽肿均有抑制作用。臣药大黄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

更多治疗恶性肉芽肿的中成药

恶性肉芽肿相关药物

注射用甲氨蝶呤

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2.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注射用甲氨蝶呤

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2、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

癌、食管癌、 *** 癌、外阴癌、恶性淋巴癌和坏死性肉芽肿等。对肝癌也有一定疗效。对翼状胬肉有显著疗效。.

甲氨蝶呤片

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2、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

甲氨蝶呤片

Wegener肉芽肿简介

优质回答目录

1 拼音 2 疾病别名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病理生理 9 诊断检查 10 治疗方案 11 特别提示 附: 1 治疗Wegener肉芽肿的穴位

1 拼音

Wegener ròu yá zhǒng

2 疾病别名

韦格纳肉芽肿病

3 疾病分类

风湿免疫科

4 疾病概述

Wegener肉芽肿病因不明,发病率每年为0.4/10万人,见于各年龄组,3050岁为高峰,男性略多。组织学改变为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的肉芽肿性炎症及坏死。常有发热、关节肌痛等。同时有以下特点:鼻炎,鼻旁窦炎常是首发症状;继之出现咳嗽、咯血、肺炎或胸膜炎,X线示肺内结节,薄壁空洞,多发性较单发性更常蠢消局见,肺浸润可为弥散性或分叶性;局灶性坏死性肾小球炎常较晚些出现。特点被称为Wegener肉芽肿叁联征。如无局灶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则称二联征。血管炎是造成本病多系统损害的基础,病变波及鼻软骨,造成马鞍鼻。有表现为巩膜炎、皮疹、皮肤溃疡、神经炎、关节痛、关节炎、甚至心肌缺血者。血C—ANCA阳性是一特征。早期病例阳性率为50%,叁联征活动期病例可达100%,静止期常为阴性,大多病例的滴度与病情活动程度呈平行关系。过去死亡率很高,自从联合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缓解率在90%,4年存活率为88%。病变局限在呼吸带让道者,有人主张用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基异恶唑加甲氧芐氨嘧啶)治疗。

5 疾病描述

Wegener肉芽忠病因不明,发病率每年为0.4/10万人,见于各年龄组,30-50岁为高峰,男性略多。组织学改变为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系血管的肉芽肿性炎症及坏死。

6 症状体征

常有发热、关节肌痛等。同时有以下特点:鼻炎,鼻旁窦炎常是首发症状;继之出现咳嗽、咯血、肺炎或胸膜,X线示肺内结节,薄壁空洞,多发性较单发性更有常见,肺浸润可为弥散性或分叶性;局灶性坏死性肾小球炎常较晚些出现。特点被称为Wegener肉芽肿叁连症。如无局灶性坏死性肾小球炎,则称二联症。血管炎是造成本病多系统损害的基础,病变波及鼻软骨,造成马鞍鼻,有表现为巩膜烟、皮疹、皮肤溃疡、神经炎、关节痛、关节炎、甚至心肌缺血者,血C-ANCA阳性是一特征。早期病例阳性率为50%,叁连症活动期病例可达100%,静止期常为阴性,大多病例的滴度与病情活动程度呈平行关系。

7 疾病病因

病因不明。

8 病理生理

组织学改变为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系血管的肉芽肿性炎症及坏死。

9 诊断检查

根据二联或叁联症加活检阳性即可诊断。从肺部取活检阳性率最高。

美国1990年Wegener肉芽肿分类诊断标准如下:

1、鼻或口腔炎、痛或无痛性口腔溃疡,脓性或血性鼻分泌物。

2、胸片示结节、固定性浸润或空洞。

3、尿沉渣示显微镜血尿(>5红细胞/HP),或红细胞管型。

4、活检见动脉壁、动脉周围、或血管外部位有肉芽肿性炎症。

有两项阳性,即可诊断为Wegener肉芽肿。

10 治疗方案

过去死亡率很高。自从联合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环磷酰胺,缓解率在90%,4年存活率为88%。病变局限在呼吸道者,有人主张用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基异唑加甲氧氨嘧啶)治疗。

11 特别提示

Wegener肉芽肿(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局灶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累及其它周身器官的血管炎为主要特征。

本病发病率较低,属于非常见病,易误诊和漏诊。Wegener肉芽肿年发病率为百万分之0.5到8.5。另外8%~16%的Wegener肉芽肿患者以眼部为首发症状,28%~87%的患者最终累及眼部。眼部表现可为邻接型和灶型两种。眼部表现包括严重眼眶假瘤,眼眶脓肿、蜂窝组织炎或者鼻泪管阻塞,其中眼眶炎症伴眼球突出是Wegener肉芽肿最常见的眼部表现。桥段

治疗Wegener肉芽肿的穴位

鞋带

4日发现回肠末端人工溃疡面渗出物被清除,并被大量肉芽组织充填,而对照组肉芽组织则开始新生。表明针刺有.

解溪

4日发现回肠末端人工溃疡面渗出物被清除,并被大量肉芽组织充填,而对照组肉芽组织则开始新生。表明针刺有.

草鞋带

P-ANCA及C-ANCA的意义是什么?

优质回答ANCA是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目前已经成为部分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

抗原主要为髓过氧化物酶(MPO)。pANCA不如cANCA具有诊断特异性。pANC阳性主要见于特发性坏死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NCGN)、 显微镜知禅裤下多动脉炎(MPA)。

也可见于Churg-Strauss综合征(CSS)、结节性多动脉炎搭简(PAN)、SLE、RA、SS、SSc。在NCGN、MPA中pANCA和cANCA阳性率几乎相同。相对而言,pANCA患者的血管炎病变程度重,常有多系统损害。

cANCA:

抗原主要是蛋白酶-3(PR3-proteinase)。cANCA主要见于韦格纳肉芽肿(阳性率占80%,且与病程、严重性和活动性有关)。系Wegener(WG)肉芽肿病的特异性抗体。C-ANCA对呼吸道有亲合性,致上下呼吸道坏死,肉芽肿形成。

C-ANCA阳性也可见于少袭肆数显微镜下多动脉炎(MPA)、Churg-Strauss综合征(CSS)、结节性多动脉炎(PAN)、少数巨细胞动脉炎、过敏性紫癜、白细胞破碎性皮肤性血管炎和白塞病。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wegener肉芽肿的特异性抗体 肉芽肿是几型超敏反应》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