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大气层结构-什么是大气层的结构?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大气层结构,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

本文目录包含多个相关词条,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1、什么是大气层的结构?2、简述大气分层及各层特点?3、 地球大气分层结构什么是大气层的结构?

最佳答案天气系统的变化大多在对流层内完成。科学家根据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的特点又将对流层分为下层、中层和上层。

下层:下层又称扰动层或摩擦层,其范围一般是自地面到2千米高度。随季节和昼夜的不同,下层的范围也有一些变动,一般是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间。在这层里气流受地面的摩擦作用的影响较大,湍流交换作用特别强盛。通常,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大,以及风向偏转,这层受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气温亦有明显的日变化。由于本层的水汽、尘粒含量较多,因而低云、雾、浮尘等出现频繁。

中层:中层的底界在摩擦层顶,上层高度约为6千米。它受地面影响比摩擦层小得多,气流状况基本上可表征整个对流层空气运动的趋势。大气中的云和降水大都产生在这一层内。

上层:上层的范围是从6千米高度伸展到对流层的顶部。这一层受地面的影响更小,气温常年都在0℃以下,水汽含量较少,各种云都由冰晶和过冷水滴组成。在中纬度和热带地区,这一层中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米/秒的强风带,即所谓的急流。

为了对大气层和天气的变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我们这里对除对流层以外的大气层也做一简单的介绍。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在中低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50千米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千米左右。与对流层陪猜不同的是平流层上热下冷。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气温上升,是因为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因为平流层垂直气温分层表现出高温层置上而低温层置下的特点,所以这一层的大气运动较为稳定。正是基于对平流层大气状态明肆相对稳定的认识,商业客机一般都是在离地面10千米的高空飞行的。当然,这一层的大气也不是绝对稳定的,飞机在这一层飞行的时,有时也会遇到强烈的气流,这大多是因为在对流层发生了对流超越现象。

中间层:中间层在平流层之上,又称中层。它激乱轿的高度一般为离地面50千米到80千米之间。中间层的温度和对流层一样,也是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降低,但是这一层的大气运动并没有对流层那样强烈。这是因为中间层的空气非常稀薄,几乎无法构成运动的主体。由于中间层在飞机能达到的最高高度和太空飞船的最低高度之间,所以人们对这一层大气的认识非常少。科学家风趣地把这一层称为“忽视层”。

暖层:中间层就是暖层,又称热层。它大约距地球表面100~800千米。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暖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300千米的高度时,气温可达1000℃,像铅、锌、锡、锑、镁、钙、铝、银等金属,在这里也会被熔化掉。暖层中的氮、氧和氧原子气体成分,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已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也把暖层称为“电离层”。电离层的存在,对反射无线电波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在远方之所以能收到无线电波的短波通讯信号,就是和大气层有此电离层有关。

散逸层:散逸层是大气的最外层,它的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所以这一层又被称外层或外逸层。散逸层的温度很高,空气粒子运动很快,又离地心较远,地球引力作用小,所以这一层的大气质点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故名为散逸层。散逸层位于地表800千米,它的空气以电离状态存在,而且非常稀薄,已经接近星际空间了。但是这一层对人类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火箭、卫星和空间站等都在这一区域运行。

简述大气分层及各层特点?

最佳答案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各个层的特点如下:

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含空逸层。按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混和状况,可把大气分为均匀层和非均匀层。

按大气电离状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按大气的光化反应,可分为臭氧层。按大气运动受地磁场控制情况,可分有磁层。

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平流层的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大约在20公里,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

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并大致在50公里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到平流层顶,气温约升到270—290K。

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据探测,在300公里高度上,气温可达1000℃。这是由于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的大气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其增温。

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在270公里高度处,空气密度约为地面空气密度的百亿分之一。由于空气密度铅岩小,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氧分子和部分氮分子被分解,并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暖层又称电槐老御离层。电离层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意义。

 地球大气分层结构

最佳答案根据温度变化、电离状态和化学反应等特征随高度分布的不同,可将整个大气圈分成若干层次。

按热力性质可将大气圈由地面向上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外逸层。各层的高度及特性分别为:

(1)对流层

为大气圈的最下部层次,平均高度10km,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季节等条件而异,赤道处高度约17~18km,中纬度地区约12km,极地区约8km。一般夏季厚而冬季薄。在对流层里,温度一般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递减率一般为每千米6.5℃。大气中的水汽大部分集中在此层,所以,常产生云和降水等天气现象。由于紧挨地表,受太阳温差影响的热交换直接作用在该层,因而,常发生龙卷风和台风等气象。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的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厚约几百米到2km,层内自下而上温度少变。

(2)平流层

位于平流层之上,从对流层顶到50km的高度。在平流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平流层顶,温度卜此银可高达271K。平流层中的大气多做平流运动。由于层内水汽和尘埃含量稀少,空气较为稳定,所以在平流层内天气现象少见。

(3)中层

中层为50~85km左右的大气层。

(4)热层

热层从中层顶到250km(太阳宁静期)或500km(太阳活动期)的大气层。本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太阳活动期的白天温度可高达2000K左右。

(5)外逸层

外逸层距地表高度大于500km。本层大气十分稀薄。

根据大气的电离特性,大气圈可分成中性层、电离层和磁层。

(6)中性层

中性层指自地扒没表至60km左右的大气层。中性层大气有时虽然局部可有较多的带电粒子(如雷暴时),但一般情况下带电粒子少,主要由中性气体组成。

(7)电离层

电离层指自60~500km或至1000km的大气层,系由较多气体分子吸收了太阳X射线和紫外辐射电离而成。习惯上按电子密度的大小,常把电离层自下而上分成D层(60~90km)、E层(90~140km)、F层(140~500km或至1000km)。各层的高度、厚度和电子密度随昼夜、季节、太阳活动而变化。1000km,也存在电子和离子,但数密度已很小,分布也极不均匀。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电波通信很重要。

(8)磁层

地球磁层始于地表500~1000km处,向空间延伸到磁层边缘。太阳风动能密度和地磁场能密度相平衡的曲面,就是地球磁层的边界,称磁层顶。朝太阳一侧的磁层顶离地心约8~11个地球半径,太阳激烈活动时,被突然增强的太阳风压缩到5~7个地球半径。背太阳一侧,因太阳风不能对地磁场施以任何有效的压力,磁层在空间可以延伸到型宴几百个甚至1000个地球半径以外,形成一个磁尾。磁层顶即作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此外,距地表约20~110km(也有主张由对流层顶至195km左右)的大气层,由于太阳紫外辐射能使大气分子产生光分解或光电离等作用,被分解或电离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又能互相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这层大气称光化层。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大气层结构-什么是大气层的结构?》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