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关于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的一些相关词条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财经。

作者|刘银平「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

提要:

2022年理财产品的整体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股市、债市震荡,导致理财产品出现了几轮净值下跌潮、“破净”潮,投资者收益缩水甚至账面浮亏,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摩擦增多,对金融机构的投诉量也随之增加。

对比来看,投资者更容易接受股市的波动,当配置权益类资产的三级及风险等级的产品,或是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投资者尚能承受,但当债市波动导致大批中低风险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同样大幅回撤时,投资者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

2022年是资管新规元年,理财产品步入全面净值化时代,除了个别银行存量资产规模过大,仍在发行少量老产品以承接老资产,绝大部分银行都只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

不过,2022年理财产品的整体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股市、债市震荡,导致理财产品出现了几轮净值下跌潮、“破净”潮,投资者收益缩水甚至账面浮亏,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摩擦增多,对金融机构的投诉量也随之增加。

虽然过去几年银行及理财公司在持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但是由于产品净值波动超出预期,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投资者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此外,部分理财公司积极加码权益投资,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投研水平、丰富理财产品体系、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但配置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也让理财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趋于谨慎。

理财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产品发行数量持续下降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共有293家银行机构和25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56万只,同比下降10.33%;存续余额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

分机构类型来看,随着理财公司开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逐渐发行新产品、承接母行产品,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持续上升,传统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则呈下降趋势。

有地方监管部门曾要求属地银行“严控理财业务规模”,也有市场传言,未设立理财公司的银行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6月底,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同比增长了14.12%,在监管未出台统一明确的规定之前,部分未设立理财公司的地方性银行的理财规模仍有可能增长。

总的来看,理财产品新发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开放式产品数量增加,理财产品平均存续期拉长。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理财公司的设立在稳步推进。具体来看,2022年,共有2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分别为法巴资管和农银理财合资成立的理财公司,以及北银理财;共有8家理财公司获批开业,分别为浦银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上银理财、民生理财、高银工盛理财、恒丰理财、渤银理财、北银理财。

多数理财公司的筹建时间较长,其中浦银理财最长,从获批筹建到获批开业共18个月,北银理财最短,只有4个月。银保监会秉承“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的原则,稳步推进理财公司的批设工作。

截至2022年末,在已开业的30家理财公司中,除了开业较晚的北银理财和渤银理财,其他28家均已发行新产品,不同理财公司的产品体系差异较大。地方性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整体风格较为稳健,中低风险、固收类产品占比最高;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体系较为丰富,中高风险产品占比适中;合资理财公司的客群范围相对较窄,高净值客户占比较高,发行的中高风险产品占比超过4成,在各类理财公司中占比最高。

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降22BP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22年12月,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88%,同比下降22BP。其中,理财公司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04%,城商行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82%,农商行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76%。

从走势来看,无论是理财公司还是地方性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的下降趋势都比较明显。理财公司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比地方性银行大致高20BP至40BP(见图1)。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2022年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人民银行一直在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固收类资产收益率下降;二是股市低迷,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业绩不理想,理财公司在权益类资产配置方面更加谨慎,调低了部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以防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偏差太大。

理财产品遭遇多轮净值下跌潮

2022年,理财产品遭遇多轮净值下跌潮,大批理财产品净值下跌、“破净”,给理财市场乃至部分投资者造成了重大冲击,在多数情况下,其与股市震荡下跌有关。

2022年1-4月,A股持续下跌,而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中,大部分都配置了一定比例的权益类资产,3月份开始,理财产品开始出现大范围的净值下跌现象,很多产品跌破初始净值,投资者的账面也由盈转亏。5-6月,A股市场回暖,理财产品净值得到修复,但好景不长,7月份股市再次下跌,理财产品净值也再次出现较大波动。值得注意的是,11月,在股市向好的情况下,仍有大批理财产品净值下跌,这次主要是受债市震荡的影响,而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中,债券占比最高,债市震荡对理财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22年四个季度,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净值下跌的比例分别为41.09%、3.76%、15.22%和79.66%,每个季度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12%、4.39%、2.31%和-2.59%。可以看出,债市震荡对理财产品造成的影响比股市更大。

大批理财产品净值下跌,很多投资者账面出现了浮亏,而且很多产品都是中低风险的固收类理财产品,投资者对银行及理财公司产生不满情绪,为了安抚投资者,理财公司也纷纷采取一系列行动。

第一,理财公司发布公告,解释理财产品净值下跌的原因,建议投资者理性对待产品净值下跌的问题,建议长期持有。

第二,理财公司下调部分产品费率,包括投资管理费率、销售服务费率,阶段性对投资者让利。

第三,调整资产配置,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有所下调,存款等低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上升,有些理财公司推出了以存款为主要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

第四,部分理财公司推出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封闭式理财产品,降低净值波动幅度,迎合投资者对产品净值波动的需求。

养老理财产品热销,投资收益不理想

2021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划分了养老理财试点范围,首批四个城市、四家理财公司开展养老理财试点业务,其中工银理财在武汉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市、光大理财在青岛市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同年12月,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面市,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投资者的热捧。

2022年2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扩展为“十地十机构”。试点地区扩大至北京、沈阳、长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成都、青岛、深圳十地。试点机构扩大至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十家理财公司。加上之前单独获批的贝莱德建信理财,试点养老理财发行机构一共达11家。

截至2022年末,10家养老理财公司共发行了50只养老理财产品,封闭期以5年为主,业绩比较基准在4%至10%之间,风险等级大多为PR2级,投资类型以固收类为主。

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养老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四点优势。

第一,养老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高。在50只产品中,有2只产品是单一数值业绩比较基准,均为光大银行发行,业绩比较基准均为5.8%,其他48只产品均为区间数值业绩比较基准,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在4%至5.8%之间,业绩比较基准上限在7%至10%之间。

第二,养老理财产品整体风险不高。风险等级为2级的产品有48只,风险等级为3级的有2只;固定收益类产品有38只,混合类产品有12只。

第三,养老理财产品引入风险保障机制。养老理财引入了“收益平滑基金、风险准备金、减值准备”三重风险保障机制,以及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评价的动态风险管控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产品净值大幅波动。

第四,养老理财产品有费率优惠。养老理财产品具有普惠性,理财公司在产品费率方面给予一定让利,固定投资管理费大多执行每年0.1%的优惠费率,部分产品还免收或阶段性免收固定投资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浮动投资管理费也大多不收取。

不过,养老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率同样不理想,截至2022年末,13只产品累计净值跌破初始净值1,占比26%,50只产品投资收益率均未达到业绩比较基准。

投资者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145.40万人,同比增长49%;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为9061.68万人,占比99.08%。资管新规出台以来,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快速推动,投资者教育工作也一直在路上,不过,由于银行理财投资者多数偏好低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思维也很难打破,持有一级(低)风险、二级(中低)风险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占比达到9成左右。

对比来看,投资者更容易接受股市的波动,当配置权益类资产的三级及风险等级的产品,或是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投资者尚能承受,但当债市波动导致大批中低风险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同样大幅回撤时,投资者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

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资者教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以下三点内容需要引起相关各方重视。

二是投教内容也需要多一点花样。过去,银行及理财公司的投教重点放在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定义及净值波动方面,但是这只适合理财水平较低的投资者,投教内容还需要增加资产配置、当前产品净值波动的原因、股市和债市波动对理财产品净值的影响等,同时,还应让投资者了解信息披露的渠道及时间,便于投资者自己去查看。

三是投教的最终目的是让金融机构了解投资者,让投资者了解理财产品,构建良性的合作关系,银行及理财公司需要识别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及需求变化,提供合适的理财产品及咨询服务。

(责任编辑:吕晶晶)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关于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的一些相关词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