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治疗糖尿病的最好手段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如何预防糖尿病案例》治疗糖尿病的最好手段的相关问题,小编就来给你解答一下,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二甲双胍的4个用药细节,如血糖仍不达标3个案例教您调整治疗方案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人的首选药物,而且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

但是,二甲双胍也有比较明确的不良反应,为确保降糖疗效,尽量降低不良反应,糖友们切记注意以下四个用药细节。

二甲双胍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

开始用药时,约10%~25%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金属味等;随着时间延长,胃肠道反应可减轻、消失或耐受。

二甲双胍胃肠道不良反应:普通片或胶囊>肠溶片或肠溶胶囊>缓释片或缓释胶囊。

但是,对于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更宜选用普通片或肠溶片。因为,二甲双胍普通片和肠溶片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2~3小时;二甲双胍缓释片的达峰时间约7小时。

静坐者的胰岛素抵抗大于运动者,适当的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每日坚持不短于1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即使短暂的体力活动(走动或家务),也可以有效地快速降低餐后高血糖。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会引起低血糖,运动前后也无需调整剂量; 但是,当与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格列美脲、格列吡嗪、那格列奈等)联用时,需防范低血糖风险。

二甲双胍可抑制维生素B12的吸收,但可通过补充钙剂逆转。

二甲双胍药品说明书和国外诊疗指南建议: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患者至少每年见检查一次血象,尤其是贫血、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2016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建议: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不建议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常规监测维生素B12的水平。

温馨提示: 甲钴胺可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也可用于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但应避免滥用。

二甲双胍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不经过肝脏代谢,因此极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二甲双胍主要以原型通过肾脏排泄,当与地高辛、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氨苯蝶啶、甲氧苄嘧啶等经肾小管分泌的阳离子药物合用时,应注意监测血糖。

了解了二甲双胍以上4点用药细节,绝大部分糖友都能很好控制血糖了。

但血糖依旧居高不下的糖友,下面用3个案例结合指南的形式来讲解 :如何调整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既能血糖达标,又使得用药量少。

指南:二甲双胍为单药治疗的首选。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现实版: 糖友A,女性,85岁,诊断糖尿病后一直服用二甲双胍1000毫克,每日2次。每天饮食控制(仅甜食和水果控制)和运动控制(每天下午散步半小时),血糖基本达标。

1个月前因为扭伤了腰,活动量减少,仅有室内活动。血糖开始升高,早餐后血糖达到13.8mmol/L,单药治疗控制不理想,计划加用阿卡波糖50毫克,每日3次。

达标版: 由于患者的儿子第2天中午才能将阿卡波糖送到。因此患者进行了饮食调整,第2天早餐将往常早餐一浅盘带汤面条(1两左右),吃少量咸菜的习惯,改成吃1小碗面条(半两左右),配西红柿鸡蛋汤(全家人吃),吃1个煮鸡蛋,喝1盒牛奶,再测早餐后血糖为9.2mmol/L,饮食控制效果明显(按餐盘法和血糖生成指数法控制)。

以后几天陆续几次测餐后血糖,一直在10mmol/L左右,阿卡波糖就未再服用(没拆包装)。

小结: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缺一不可,病史较短时,简单的饮食和运动控制尚可达标,但随着病史、年龄和病情等因素的变化,单药二甲双胍治疗可能达标困难。 但由于饮食控制仍有改善之处,继续单药治疗仍然能够达到良好控制。

专家共识:二甲双胍的血浆半衰期为5.1小时,但其同时分布于红细胞储藏室,使得全血清除半衰期达17.6小时。

二甲双胍1000毫克,2次/天,可维持24小时有效血药浓度。可根据患者状况个体化治疗,通常剂量1500~2000毫克/天,分2~3次服用。

现实版: 糖友B,一直吃的是500毫克(1片)的二甲双胍,早、中、晚各1片,因为要每日3次口服,他中午在外,经常忘记服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就忽高忽低。

由于同时吃阿卡波糖每日3次,每次1片,餐后的血糖基本达标。但空腹血糖总是在8mmol/L以上,特别是由于患者晚餐吃得多,第2天的空腹血糖经常到在8~10mmol/L之间。

达标版: 门诊就医后,二甲双胍调整成早1片,晚2片(共1500毫克),一周后,空腹血糖达标。

小结: 根据二甲双胍的血药浓度特点,每日2次能够保证效果,因此把经常忘记的午餐二甲双胍停掉,同时此患者晚餐饭量较大,因此把晚餐后二甲双胍改为2片,一天3片的总剂量没有变化,但更侧重控制空腹血糖,一周后血糖就基本达标了。

专家共识:关于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的疗效,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糖输出;磺脲类药物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两类药物联合,作用机制互补,具有更全面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理生理缺陷的特点;不达标的患者,可以联合DPP-4抑制剂,发挥机制互补、协同增效的降糖作用。

现实版: 糖友C,32岁女性,2018年4月24日就诊时,空腹血糖6.4mmol/L,早餐后血糖9.6mmol/L,糖化血红蛋白9.8%。患者身高160厘米,体重63公斤(体脂率30%),病史1年,有糖尿病家族史;双腿麻木有针刺感。目前未生育,因职业原因(餐饮)酒量较大,经常每天啤酒8瓶,红酒1瓶。

服用降糖药物有3种:二甲双胍每次1片,每日2次;磺脲类药物达美康缓释片每日1次;DPP-4抑制剂维格列汀50mg,每日2次。

达标版: 针对患者32岁尚未生育,血糖未达到理想控制的情况,干预方案为3种降糖药物不变,加大饮食和运动指导, 特别是禁酒 。

运动按照运动时间、强度、频率、形式这4个要点进行指导。患者办了健身卡,每周5次到健身房跑步,特别加大了运动强度,跑步机速度由时速5~6公里,逐渐提高到8~10公里,增加抗阻运动,如哑铃等器械。

5月29日第4次就诊后,体重降至120斤(体脂率由30%降至25%),空腹血糖在5.6~6.1mmol/L之间,三餐后血糖在6.2~7.5mmol/L之间,3种口服药中,达美康缓释片停用,其他二甲双胍、维格列汀剂量不变。

小 结: 二甲双胍联合两种降糖药物不变的情况下,加大饮食和运动指导,1月后体重下降6斤,从体脂率下降的情况看(体脂率由30%降至25%),脂肪总量减少不少,因此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大大改善,血糖达到理想控制,已经做好了一个 健康 备孕妈妈的准备。

总结

这3个案例均涉及二甲双胍降糖药,之前血糖居高不下或者控制不达标的案例中,二甲双胍只是进行了最佳剂量的调整(按照指南和专家共识)。

就诊后先把血糖控制平稳,基本达标后,又按照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要求,进行了行为改变指导、饮食、运动、监测血糖和并发症等调整,药物治疗做到了只减不加。

这3种维生素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降糖有大帮助,你补够了吗?

我国已成为世界糖尿病大国,平均每二十个人中最终就会有一个患病者。

它是以高血糖为显著特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约占5%)和Ⅱ型糖尿病。诱因主要包括胰岛细胞功能缺陷(常见于Ⅰ型糖尿病患者)和胰岛素抵抗(常见于Ⅱ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症状有“三多一少”,即为吃得多、尿多、口渴饮水量多以及体重减轻。

这类疾病的本身并不会危机生命,但由于机体各器官及组织如心脑血管、神经、肾脏,长期处于高糖的状态中,极易发生病变,最终出现如肾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脑梗赛、脑出血、周围神经病变、中风、足病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症。

现实生活中,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极高,而患者往往深受其苦,可谓已经到了闻之色变的地步。很多糖友都想让病情不再进展,甚至希望能够逆转糖尿病。

比如最近科室接诊的一位患者,张阿姨,60岁刚退休,但已经糖尿病八年了。

刚开始被诊断出来的时候对于病情还比较上心,无论是在饮食上还是科学用药上都做得比较好,所以前俩年血糖控制得比较稳定。但也正是稳定了,张阿姨就逐渐的开始放松警惕了,而且她听别人说糖尿病属于是“富贵病”,肉蛋奶有营养的东西最好都别吃,所以她基本就靠白米饭和一些蔬菜维持。

久而久之,她的血糖变得不稳定了,而且出现了并发症,除了睡眠差、疲惫不堪、全身肌肉酸困外,她还感觉四肢经常发麻,有时某个点上还会刺痛。

初步诊断为由于缺乏维生素导致的糖代谢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医生除了开具了降糖药外,还配了一些维生素给张阿姨,建议她回家后配合饮食进行科学控糖。

张阿姨一听自己出现并发症了,腿都软了,同小区一个阿姨听说就是糖尿病并发症走的。

张阿姨面对医生不知所措,保证自己回家一定按医生说的按时吃药,均衡饮食,但她同时也问了许多患者都在问的一个问题,“这病可以逆转吗?”

其实,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它属于一类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是无法完全意义上治愈的。但是针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强化饮食干预来使其代谢指标逐步趋于正常,从而延缓了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甚至对于血糖控制的较好的患者来说,可以获得与 健康 人群相同的生活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逆转”。

所以说想要“逆转”糖尿病,饮食干预十分关键。饮食的不均衡极易出现如案例中张阿姨一样的状况, 所以医生建议日常补充这三种维生素,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助于糖尿病逆转!那究竟是哪三种呢?

大量国际学术研究成果表明,相比 健康 人群体内的维生素c含量,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是呈下降趋势的,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在未进行额外补充维生素c的情况下,其体内此类维生素是呈缺乏状态的。

我国科研团队曾在一项双盲试验中发现,单日摄入维生素C不足69mg人群是单日摄入超过117mg人群患糖尿病相对风险的2倍。

我们都知道,维生素C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一旦缺乏最有可能会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最终造成坏血病的发生。

同时由于其为人体重要的抗氧化剂以及辅酶,随着体内该类维生素的不足有可能会出现机体免疫力低下,微血管破裂等问题。

一旦出血点发生在皮肤,则会出现紫斑等症状;发生在骨关节可能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发生在牙齿则会出现牙龈出血、口腔疾病等;发生在其他脏器则会诱发多器官出血,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而糖尿病患者体内之所以缺乏此类维生素主要是由于上面我们所说的,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类代谢障碍类疾病,所以当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和代谢都出现问题,自然会造成它的缺乏。而适当的补充此类维生素,不止达到身体所需,还有助于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iabetes.co.uk发布了一项研究显示,适当补充VC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特别是可将餐后血糖的峰值降低百分之三十六。

而另一项研究显示,持续一个月的服用VC,对于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浓度具有降低的作用,而且随着服用时间的增长,其效果更加显著。

同时,在美国一项随机对照双盲实验中显示,维生素C可以降低血液中CRP的水平。作为一类炎症标志物,当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CRP的水平就会急剧上升,其本身还直接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适当补充维生素C对于因糖尿病而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各器官组织损伤都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即使是已经在服用二甲双胍这类降糖药的患者,也可配合维生素C来达到控糖效果,一项研究发现同时坚持服用两种药物,一年后,随机单盲试验者中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风险几率是只服用二甲双胍组的十分之一。

而区别于普通人的单日200mg防病用量,糖尿病患者每天建议补充量为1000mg,研究发现,每天补充足量的VC可显著降低血清胰岛素浓度、空腹血糖浓度,同时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

作为一类脂溶性的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同样是参与机体活动的必需物质,它对清除自由基和维持机体的抗氧化及氧化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旦缺乏将使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急速下降并引起机体细胞损伤,同时还会使蛋白质变性,促使各类酶和激素失去活性,使机体出现代谢失常、免疫能力下降,最终出现早衰甚至溶血现象。

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中,他们的氧化应激水平是明显高于 健康 人群的;

而他们血清中维生素E的水平又是明显低于 健康 群体,且随着血糖的升高,该类维生素水平反而在下降,特别是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症状后,其体内的维生素E水平更低。

究其原因,在于当机体发展成为糖尿病的过程中与ROS相关,而当机体产生大量ROS时就会使线粒体的功能遭到破坏,从而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同时消耗掉更多的抗自由基物质,所以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抗氧化物被大量消耗掉,出现了过度氧化应激反应。而抗氧化酶又与维生素E成正相关,所以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维生素E水平也是不断降低的。

同时,国际研究显示,缺乏维生素E的人群罹患糖尿病的几率是 健康 人群患病的四倍;

而在Ⅱ型糖尿病患者群体中,连续服用维生素E的患者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未服用的同类患者低百分之五十。

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维生素E除了与糖尿病有关外,它还是DAG-PKC通路的抑制剂,可以减少由于该类疾病所引发的诸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适量补充维生素E还对肝病、贫血等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具有延缓其发生的效果。

参与脂肪、蛋白质和糖代谢反应的B族化合物,在机体内通常以辅酶形式存在,是一类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它们多聚集于肝脏中。

区别于脂溶性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不会在体内过多的储存,多余的会随尿液排出体外。B族维生素体系庞大,包括我们熟知的叶酸、B12、B2等,而与糖尿病发病具有直接关系的是维生素B1。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胰岛素可以促进糖原合成,当它将糖送入细胞之后,就会进行葡萄糖氧化磷酸化反应,最终转化成为机体所需能量。

而在这个过程中,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转化变成CoA(糖、脂肪、蛋白质的初始有氧代谢物质),需要丙酮酸脱羧酶催化,而参与其中的辅酶正是维生素B1。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它的存在,不止是糖的代谢转化过程无法完成,脂肪产能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同时,维生素B1也是参与磷酸戊糖循环的关键辅酶,它在核酸与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起必不可少作用,一旦缺少直接影响神经细胞的完整性,产生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炎。

研究显示无论是Ⅰ型还是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均缺乏该类维生素,而且与 健康 群体相比,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维生素B1下降约为百分之七十五。

而适度补充维生素B1,可以显著降低尿蛋白,这对于糖尿病并发肾病来说具有十分友好的治疗作用;同时该类维生素还可以通过改善糖尿病患者耐糖量异常以及血管舒张情况,来缓解由于糖尿病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它还可延缓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时间;最关键它具有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VC、VE、VB1虽然在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方面具有相应的效果,但其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治疗。所以一旦血糖升高应及时就医,需要通过整个医生的诊断,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用药,切勿私自用药。

同时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来说,想要逆转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来达到目标。

首先在饮食上, 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严格控制每日所摄入饮食的热量,做到少食多餐。避免高糖、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同时均衡饮食,肉、蛋、奶要均衡;多食一些不含淀粉的新鲜蔬菜,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别忘了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其次在生活中, 要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少熬夜,规律生活早睡早起;同时合理运动,对于一些不适合剧烈运动的患者可以采取瑜伽、太极等相对安静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能降低胆固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一定要做到定期检测,只有掌握了血糖的变化值,才好进行下一步的治疗,血糖水平是动态的,不要等到症状十分明显的时候再去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除了大家都比较熟知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还有一类介于 健康 人群与糖尿病人群之间的糖尿病前期人群。

该类人群也可以称为进展中的人群,他们并非已确诊为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空腹 6.1,餐后2h 7.8),但他们却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等问题。此时,如果进行饮食干预,多数人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的。

总而言之,糖尿病虽然是一类慢性终身疾病,而且会诱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但也不是不可以逆转的。

比如像文章中提到的三类维生素都具有协助降低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发生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那些50岁之前且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来说,只要积极治疗,合理补充维生素一般都可以将病情控制的很好。

即使是60岁以后多年糖尿病的患者,也有一多半可以将病情控制的相对稳定。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心态,积极治疗,争取将血糖控制到理想范围内。

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治疗案例分析糖尿病足又叫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慢性致残性并发症,主要是下肢中小血管及微循环障碍和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所致。通常发生在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多见男性患者。发生部位以足趾多见,其中有5%~10%的患者需要进行截肢手术,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50%以上。糖尿病足的病因有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足部受压、感染、常见的病因有穿鞋过紧、血栓、鸡眼、胼胝、修脚外伤、足畸形等。引发糖尿病足的三大主因:wwwtnbcarecom第2个回答 2019-09-11积极的血糖控制和仔细的足部护理,无疑是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发生的最佳方式。一旦发生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则需要详细了解溃疡的深度。对于较为浅表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治疗的策略是清除已坏死的组织,包括胼胝周围的坏死组织。反复清创,仔细的伤口护理和减轻溃疡部位的压力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当然,将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控制到尽可能正常的范围非常必要。如果可能,血管介入治疗对于溃疡的治愈也会有很大帮助。当溃疡已经得到满意的局部伤口处理,尤其是压力已经减轻的情况下,患者有没有明显的蜂窝织炎或全身性症状或体征时,不需要使用常规抗生素。如果患者有溃疡且肯定有感染时,可选用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生素作为经验治疗,待细菌培养后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再作相应调整。对于足部深部的感染,住院治疗很有必要。住院后对溃疡部位彻底清创十分重要。同时可选用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之后再根据溃疡部位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更能做到有的放矢。与此同时,降低血糖,改善下肢局部血液循环也非常必要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预防糖尿病案例》治疗糖尿病的最好手段]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