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中秋节的风俗

团花剪纸包装月饼,团圆瓜祭拜月亮———

有滋有味的中秋民俗

水母网9月13日讯(记者 钟嘉琳)桂花飘香,硕果压枝,又是一年中秋至,形式丰富的民俗活动唤醒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昨日,在烟台芝罘区幸福街道福茂社区,数十名社区居民围坐在一起亲手制作冰皮月饼。大家准备好了莲蓉、豆沙等馅料,分工协作,揉冰皮、馅料称重、压饼、包馅、放入模具内按压成型……不一会儿,一盘盘晶莹剔透的冰皮月饼就做好了,空气中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在芝罘区黄务街道,志愿者们亲手制月饼并送到辖区建国前老党员的家中。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表示,亲手做月饼,是一次与传统民俗的“亲密接触”,让大家在香甜的气息中感受节日的浓浓韵味。

亲手制作月饼是老烟台人最重要的中秋习俗之一。烟台百姓把制月饼的面磕子都称作“卡子”,用面磕子做月饼,既方便又美观。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磕子要经过27道工序,后来简化为5道,分别是选料、下料、蒸煮、造型和雕刻。月饼做好后,家里的老人会拿出提前准备的黄皮油纸,用小刀切割成四四方方,然后拿出一个老月饼放在上面,将油纸两角对折后在上面放上一张红色的标签,上面基本上都是写着“中秋月饼”“中秋佳节”字样,最后拿出麻绳,对折系成十字扣,月饼就算是包装完成。等到中秋节,老人就将月饼切成很多块,家人每人一块,共享天伦。

月饼虽小,却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传统烟台月饼以莱州为代表,做法与黄河中下游的豫东、鲁西等地月饼用模具造型、以烤、炸为主要烹饪方式迥异,不但是纯手工制作,而且是上屉蒸熟。造型上也有讲究,有12个瓣,象征着一年12个月份,也有做成莲花基座的,这是月饼的第一层,第二层上通常会捏出兔子捣药的图案,不借助任何模具和工具,就凭一双手。两层的月饼蒸熟后,赏月时还要派大用场———夜晚,儿童捧着月饼对月唱起童谣:“圆月了,圆月了,一亩地打一石了;月高了,月高了,一年一遭了”。

“在很久以前,烟台老百姓每逢中秋喜欢吃‘月糕’,这是一种用面摊成的大饼,直径接近一尺,简称叫‘月’。饼中还包裹着白糖、红枣等,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月糕’一边赏月,这就是胶东地区最早的月饼雏形。”烟台民俗学者韩月湖告诉记者,“以前的老烟台月饼上没有商标,老百姓往往是用最普通的牛皮纸来包装月饼。民间艺人为了将月饼当做礼物馈赠亲朋,就剪出含有嫦娥、玉兔、鲤鱼跳龙门等具有传统吉祥民俗元素的圆形剪纸作为装饰,覆盖在月饼包装的最上端,再用绳子将包装固定住,让礼物变得美观。渐渐地,烟台民间艺人就将之称为‘月圆剪纸’,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团花剪纸’。”这其中包含了人们对团圆、美满、幸福的期盼与祝福。

在胶东地区,赏月也是有讲究的。中秋时节正值瓜果收获,烟台百姓通常会在桌子上摆放上月饼、瓜果梨桃等水果“敬月亮”。祭月之俗源于月亮崇拜,中秋节这天,祭桌上摆放的月饼、水果等祭品,并不是祭祀祖先,而是祭拜月亮。西瓜是祭月供品中必不可少的水果,称“团圆瓜”。

在烟台,有些地方还有喝芋头汤面的习俗。中秋时节,水果成熟,夏粮已收,农历八月十五早晨,喝上一碗芋头面,象征着日子富裕年年有余。在农村地区,过中秋节还有蒸“糖帽子”的习俗———在揉好的面团里包上芝麻、大枣、红糖、白糖等馅料,涂上颜色做成猪、牛、羊各种家畜的造型,期盼家畜兴旺;做成小孩的模样,希望家里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糖帽子里面的大枣、红糖,寄托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和和睦睦的美好寓意。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