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东北有哪些面食

导语:延吉冷面、鸡西冷面、西塔冷面,哪个才是正宗?抻面、鸡架,再来一瓶老雪才是老盛京的温柔!蚬子做面,那是辽东的滋味。酸汤子,才是老东北的风味……

文|金甲叁

前言

东北人吃面——毫无胜算!

其实这是一句玩笑话,胜算之说乃东北人好诙谐自嘲,实则为“毫无剩蒜”才叫贴切。

面条搭蒜的吃法,流行于北方,如陕西、东北等地尤甚。

东北人吃面有搭配蒜瓣的习惯,柔滑筋道的面条,配上鲜香的浇头,如果再咬上一口生蒜,真真开胃……

东北的黑土地,沃野千里,盛产稻米,但并不妨碍东北人对于面条的钟爱。尤其是东北作为玉米的重要产区,玉米面条也让东北人吃出了各种花样。

今天,在下继续《中国吃面地图》之东北篇。

盖因大东北涵盖黑吉辽及内蒙东四盟诸地,地大物博,二则在下见识浅薄,如有疏漏,敬请各位老饕能在评论区中指正一二。

抻面,盛京的深夜食堂

一碗抻面,一份鸡架,再喝上两瓶老雪,最抚凡人心。

沈阳抻面中最经典的是鸡汤面与鸡肚面,用鸡架吊成的汤则是这碗抻面的灵魂,汤面上浮着鸡油,喝上一口,又浓又鲜,回味无穷。

面条一定要是手工抻面,宽度有若干选择,韭叶和二细则是最受食客欢迎的。抻面的味道,筋道朴拙,有当年老抻面的神韵。

当然,吃抻面,不吃鸡架是不讲道理的。

鸡架在老汤的沁润下,清新脱俗,颇有“濯清涟而不妖”的意味,配上嫩黄的榨菜、翠绿的香菜,还有红火的辣椒,当然,还少不得些许老醋,那滋味勾搭得淋漓尽致……

抻面馆,是老盛京人的深夜食堂。

夜色中,总能看见步履匆匆的大哥,来碗抻面,就着鸡架喝上两瓶老雪,在那一份惬意与熨帖的小憩中,生活中困顿值得放下。

温面,不容忽视的延边味道

到过延边的人,大抵是吃过冷面的。

但是到延边不吃上一碗温面,好比过宝山空手而归。

温面,选用的玉米面条,面型可圆可方,配菜以牛肉、黄瓜丝、洋葱、青椒、胡萝卜、香菜为主,而灵魂之所在就是那一碗醇厚鲜香的牛骨汤。

玉米温面,汤鲜味美,玉米面条爽滑柔弹,十分调皮。

我们延边人,习惯在撸串之后来上一碗玉米温面,最是解腻开胃,那是一顿烤肉串之后最完美的救赎。

“我要一碗温面,你们谁还来?”

“不要了,我可吃不动了!”

温面端上来,吃面的朋友低着头,哧溜哧溜地嗦嘞面条……

“我也来一碗温面吧。看你吃得,我都馋了!”

哈哈,这样的场景在延边的串店,每天都在上演。

芸豆蚬子面,老大连的风味

如果不是大连人,我一辈子都不会想到芸豆与蚬子的奇妙邂逅。

芸豆,豆角的一种。按说依东北人的食性,豆角应该拿来炖上排骨土豆才解其味,可口味刁钻的大连人,不按常理出牌,芸豆切碎配上蚬子,做成了一碗面条。

大连人,靠海吃海,海岸滩涂中少不了蚬子,这鲜美的小海鲜。

蚬子拿来做面,可想而知这碗面要有多鲜。

记得我第一次吃芸豆蚬子面,对于搭配分为新奇,作为一个合格的吃货,中国各地的面条也是吃过一些的,但是对于芸豆与蚬子的组合,确实在意料之外。

芸豆之于蚬子,在我看来本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想一碗芸豆蚬子面,让二者合体,完成了味与形的彼此交融。

当然,芸豆蚬子面的鲜美,同样在我的意料之外。

看似寻常的一碗芸豆蚬子面,其中之鲜美滋味好比一枚鲜味炸弹,鲜掉了我的眉毛……

酸汤子,满族的传统风味小吃

酸汤子,满族人的传统小吃,流行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及黑龙江东部一带的特色小吃。

酸汤子,又叫攥汤子,汤子,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据说清朝康熙年间,清廷平叛三藩,满洲二十万八旗驻屯福建两广川滇。在平叛十二年后,二十万军旗将士及眷属在当地学会了玉米种植。

康熙二十六年前后,八旗大军迁移驻防辽东,将玉米带回了东北辽东,自此东北才开始种植玉米。

因受东北气候条件与当时农业技术的限制,从南方引进的玉米常因错过农时,玉米尚未成熟便遭遇霜冻。

为避免浪费,当地人将青玉米棒子割回家,剥粒后在水缸中浸泡发酵,不想未成熟的玉米粒在发酵中变酸并糖化,形成独有之酸甜风味。

将发酵后玉米水粒子经过石磨碾碎,筛去米皮,用包布挤去水分,略微干爽的水面子,因为经过发酵可以延长保存时间,做成面条也就成了现在的酸汤子。

当然,制作酸汤子,必须有老道的经验与手艺。

否则食用被杂菌污染的酸汤子,会引发食物中毒,切记,切记!

黄蚬炒米叉子,玉米与蚬子的遭遇战

黄蚬炒米叉子,辽宁丹东的风味小吃。

米叉子,也叫叉子,是东北酸汤子的衍生,因酸汤子的酸味较大,经过改良工艺后,诞生了米叉子这种奇妙的面条。

米叉子没有了酸汤子那么强烈的酸味,但沿袭了爽滑筋道的口感,富含蛋白质与膳食纤维,成为了丹东一带独有的风味。

丹东沿海,每逢五月,恰是大黄蚬子的肥美时节。

取其黄蚬之肉,佐以浓郁的春韭,抄上一盘米叉子,面条爽滑,蚬子鲜肥,俏上春韭之辛香,香气郁郁菲菲,怎一个醉人了得。

初食黄蚬炒米叉子的人,一定会被它不起眼的颜值所迷惑。

吃过之后,才会被其鲜香爽滑的口味所征服,拜倒在其石榴裙下……

冷面,东北冷面的“三国战纪”

冷面,东北朝鲜族的风味美食。

冷面谓之一个“冷”字,道尽了那一碗冰碴冷面的神韵。

冷面,在东北有三大流派:延吉冷面、鸡西冷面、西塔冷面,分属黑吉辽三省之地。

论起哪一派才是冷面之正宗,这是一个说不清理还乱的话题,不管是哪一派都有其坚实之拥趸,说到底还是冷面之魅力也。

至于对我来说,我还是站队延吉冷面,毕竟那是我的家乡味。

延吉冷面,吉林省延边朝鲜族的传统美食。

冷面,对于朝鲜族人,从来都不是小吃,反而是寓意吉祥的正食,早年间有农历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面习惯,说是这一天吃长长的冷面条,就会“长命百岁”。

延吉冷面的面条是复合面,以荞麦为主,辅以面粉、淀粉等,过去还要加入榆树皮粉,那被赋予的滑溜筋道的口感,是多少朝鲜族人的眷恋。

延吉冷面的汤是用牛肉与牛骨熬煮的汤,取牛肉之鲜,摄牛骨之醇,且一定要撇净浮油。那不见一滴油星的清汤里面却藏着鲜醇的滋味。

延吉冷面的汤,大抵要酸甜与冰凉。

冷面汤的酸甜,像极了延边人的性格,热烈冲动,爱憎分明,就像全攻全守的延边足球,恨不能在那一碗冷面汤里融入最强烈的味道。

冷面的汤,一定要冰凉,带着冰碴才解延边人的风韵。

延吉冷面的配菜极为丰富,有清水牛肉片、白煮蛋、黄瓜丝、泡菜丝、蛋皮丝、带骨渣的鸡肉丸子、松子仁、熟芝麻、冷面辣酱,当然也少不了水果,一片西瓜或苹果梨。

延吉冷面的定式,不会有西红柿、香菜、火腿肠等,此等配菜断然不是延吉冷面的模样。

当然,你也可以说,你就喜欢这么搭配,你在家里吃冷面,蘸大酱吃也不犯法不是?

延吉人吃冷面,不仅夏天要吃,冬天也舍不了这口冷面。

东北的冬天,屋外天寒地冻,室内却燥热难耐,到冷面馆里吃上一碗带着冰碴的冷面,那是延边冬季里最肆意的救赎。

鸡西冷面,黑龙江鸡西的著名风味。

鸡西冷面也是现压的面条,用的是白面条,细而筋道,不同于延吉冷面那强劲的口感,鸡西冷面的面条更加适口一些。

鸡西冷面,口味咸鲜辣为主,有些偏酸。

在配菜上,鸡西冷面在不断创新,放宽了原材料选择范围,融入了当地人饮食口味,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吃鸡西冷面,简单粗暴,痛快淋漓,当然也少不了当地有名的辣拌菜。

2019年,在下因朋友之邀来到鸡西,朋友说我吃惯了延吉冷面,一定要尝尝鸡西冷面的风味。

吃第一口时,确实有些颠覆了我从小对冷面的惯性认知,咸鲜辣是第一感受,而那一缕酸口在冰凉的冷面汤中藏匿,于不经意之间给你来上那么一下,别有一番风味。

西塔大冷面,沈阳的味道。

西塔大冷面,沈阳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的沈阳特色小吃

在西塔街,大冷面绝对是地标级美食。

据说,在盛夏时节,大冷面的单日销售量可达五千多碗,每到饭口永远排满了等候那一碗大冷面的食客。

西塔大冷面,半个多世纪以来如一日一般,恰如当年的国营老食堂,那一碗大冷面是穿越时空的深深眷恋。

西塔大冷面,汤汁清爽,口味咸鲜,面条色泽黄亮,筋道弹牙,入口冰凉清爽,甚是宜人。

西塔大冷面,源于曾经一段痛苦的历史。

日寇占据朝鲜半岛后侵略中华,大量劳工在沈阳兴修驻防,其中不少朝鲜人便在其中。

西塔大冷面是咸口的,据说是因为当时朝鲜人从事大量体力劳动,急需补充盐分所致。

记得我第一次吃西塔大冷面,该说不说,确实有些不习惯。

但我深知西塔大冷面的由来,这一碗大冷面的每一丝滋味,都承载着我们民族曾经苦难的过去,值当我坐下来细细品味。

结语

东北人吃面,讲究一个痛快过瘾!

东北的面,有东北人性格,热情茁实,颇有“以大为美”之势。

作为玉米的重要产区,东北人将玉米面也吃出了精彩,发酵中的酸化与糖化的作用,释放了玉米面条的独有风味,好比时下流行的分子料理。

在我们东北,还有很多亲民的面条,如打卤面、拨面、炸酱面、热汤面等深受东北人的喜爱。因受文章篇幅所限,未有提及实为遗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