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杭州出名的甜品店

2018-03-09 14:36 | 都市快报

上个月,网红甜品Lady M在杭州新开店,开业当天,一大群吃货排队。

听说吃块蛋糕要排3个小时的队,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洪先生忍不住向记者吐槽:“帮帮忙哦,当年杭州海丰西餐社才叫洋气好伐,那个‘司考’和‘蟹兜’才难买,要用粮票的,那才是真正的限购!”刚好,曾在海丰西餐社做过28年西点师的章阿姨退体后,返聘在活动中心烧菜。

洪先生力邀章阿姨,一定要让我们见识一下当年杭州的甜点爆款! 章阿姨,大名章红霞。说到海丰西餐社,那是属于好几代杭州人的集体回忆。章阿姨这次想给我们还原下当年海丰西餐社的两大爆款:蟹兜和司考。

“司考”,记者是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不就是司康饼么?硬硬的一小块,号称英式下午茶必备。想不到老底子的杭州城,已经噶时髦。

但是蟹兜,记者可真猜不出是啥,上网去搜,显示出来的都是用大闸蟹、青蟹、梭子蟹做原料的中餐。其实么,它就是泡芙。

为啥叫蟹兜?章阿姨拿一只烤好的泡芙给记者看:“把中间这里切开,但是又不可以切到底,可以翻上翻下,你看,这个颜色,这个形状,是不是很像湖蟹的兜?”

章阿姨和海丰的缘分

网上搜到的海丰西餐社

1965年,16岁的章阿姨,因为父亲意外去世,变成了特困家庭子女,被海丰西餐社特招进社,一做就是28年。

一开始,从服务员做起,端过盘子,卖过冷饮,后来,社里的老职工指点她:“小姑娘,想办法去学门技术。”于是,章阿姨就放弃了热闹的前台,进了工场间,学起了做西点。

章阿姨记得,主要有两个师傅教他们这班学徒,一个是上海国际饭店过来的姚师傅,另一个是旁边新会酒家的黄师傅。姚师傅教他们做各种蛋糕,司考和蟹兜则都是由擅长做粤式糕点的黄师傅传授。

过去了这么多年,提起这两位师傅,章阿姨依然满心感激。“他们真是太好了,教起我们来,一点都不藏私,所有窍门都肯告诉我们。人家说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做师父的总要藏一手,他们身上一点也看不到。”

半个世纪过去,章阿姨仍旧清晰地记得,黄师傅教她蟹兜时的诀窍:面粉要烫熟,不可以半生不熟,行话叫“烫面”。放蛋时要均匀,一只只依次放下去,不可以一下子就放上五六只蛋。面粉拌的时候,要耐心地一层层堆上去,不可以用手大力揉捏,因为你做的是蟹兜,不是烧饼。

半个世纪前海丰怎么做西点

司考和蟹兜,是当年海丰的两个当家爆款。50多年过去,说起它们当年的售价,章阿姨张口就来:“蟹兜1两粮票6只,每只1角。后来好像涨到了1角2(分钱)。司考分两种,标准粉做的,一两粮票6分钱1只,富强粉做的,一两粮票7分钱1只。”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要说分币,连角币都已经快退出舞台,可是在章阿姨的年代,这可是实打实的高消费。章阿姨记得,她那时候的月工资只有34.5元。

这次复刻,章阿姨最犯愁的,是她不知道去哪里找当天现挤的新鲜牛奶。

以前,海丰用的都是半山奶牛场当天现挤的新鲜奶,每天凌晨三四点,奶牛场的阿牛师傅就开着大货车来送货了。一桶至少50斤,每天至少用3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喝牛奶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司考也好,蟹兜也好,一滴水都不放,全部是纯牛奶。”章阿姨强调。

现在做糕点,哪怕是在家里,配置烤箱都是寻常事。当年在海丰,用的却是炉子。师傅们每天先用掺水的煤屑发炉子,然后用铲子把煤球铲进去烧。至于温度,什么200℃?230℃?没有的,全靠老师傅们目测,手工调整。早上炉膛温度低,先做蛋糕、蟹兜。晚上炉膛烧得火烫了,那就做司考和面包。

蟹兜最后一道工序是往里面填奶油,这种杭州人叫的奶油,是用蛋清加糖浆打发而成。电动打蛋器?一开始也是没有的。章阿姨和师兄师姐们,每三个年轻人一组,手工打发!幸好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配备了电动打蛋器,对于章阿姨他们来说,属于重大科技改革。

以前的口味好吃吗

这次复刻海丰当年的经典,记者和章阿姨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一是分量。章阿姨反复强调,一只司考至少要用一两面粉,记者建议减半,不然,一只下去就饱了。章阿姨不肯让步:“人家用一两粮票来换的,你至少要回他一两面粉。”

二是原料。油章阿姨一律用猪油,虽然植物油也可以,但是章阿姨坚持猪油更香。

三是口味,章阿姨熬了厚厚的糖浆来调味,一斤面粉要配三两糖。记者简直崩溃了,这热量要跑多少步才能消耗掉啊。争到后来,章阿姨笑了:“哎,我忘了,现在人的要求啊,和老底子是不一样了。” 不过,最后记者还是同意了章阿姨的意见,既然是复刻,那就原汁原味。

烤好的司考

结果,司考和蟹兜一出炉,还没吃,那股香味就已经把记者惊到了。

什么人会来海丰吃西点

司考从在海丰现身的那天起,就是头号明星。杭州人极其热爱这款“英式下午茶必备糕点”,平时喜欢买一只当点心吃,到了学生春游、秋游的时候,有疼爱孩子的父母也会给孩子买上一两只。那时候,如果你可以从书包里摸出一只司考饼,约等于现在摸出一只“苹果X”手机。

司考每天晚上6点半开卖,春游秋游这几天,不到5点,就已经有粉丝来排队。队伍长的时候,要从海丰门口,一直排到西湖电影院。章阿姨认为,司考胜在价廉物美,携带方便,而且,实墩墩的个头,非常耐饥,极其符合那时候杭州人的审美。

蟹兜是仅次于司考的二号明星,蟹兜相对娇贵,携带起来没那么方便,因此以堂食为主。

当时的年轻人谈恋爱,西湖电影院一场电影看好,海丰西餐社落座,大部分要么点淇淋果露要么点绿豆汤,舍得花血本的,会给女朋友点一只蟹兜。偶尔,也会有人要求,用盒子把蟹兜精心包装好了,买去送重要的客户。

回忆杀

当年杭州最潮的西餐社

烤好的蟹兜

海丰西餐社创建于清朝末年,由广东省海丰县商人出资创建。

起初店名为“海丰茶楼”,经营广式菜肴和三市茶点(早、午、夜三市茶)。但当时杭州人对广东菜和吃茶点不太习惯,生意并不太好。

民国后,西风东渐,海丰茶楼改名海丰西餐社,并从广东聘请西餐厨师、西点师、调酒师和招待生来杭,专营法式菜肴和西式点心。

1966年,社会上涌起改名潮,海丰西餐社改名光明甜品店,有段时间不再经营西餐,改做赤豆汤、银耳羹等中式甜点。1979年,光明甜品店又叫回海丰西餐社。

1984年,海丰西餐社更是花30万美元,从香港请来专业团队,对海丰进行了彻底改造。开张后的海丰分上下三层,一层卖蛋糕冰淇淋冷饮,二层卖西餐,三层卖中餐。

2000年之后,杭州的西餐馆、咖啡馆、面包店越开越多,海丰西餐社生意一路向下。

2004年,海丰西餐社不再供应西餐,只卖面包糕点了,并最终于2006年黯然歇业。

章阿姨1965年进海丰,1993年调去别的酒楼。据她回忆,她工作的那段时间,一些美食的价格是这样的:纯牛奶,0.18元一杯。牛奶冲蛋,0.23元一杯。可可,0.08元一杯。赤豆汤、绿豆汤,0.1元加1两粮票1碗。咖啡,0.07元一杯。

没错,作为杭州城里很长一段时间,最高大上的西餐社,海丰当然也售卖咖啡。咖啡粉买来,章阿姨他们手工熬制而成。

这些价格来自章阿姨的记忆,可能与实际有出入,但相差也就在几分钱。至于糕点,除了司考和蟹兜,章阿姨他们做的吐司、菠萝面包、纸杯蛋糕、咸罗宋也非常好卖,有浙大的老师,穿越半个城市就是为了来买几块吐司。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从玉泉来到湖滨,这是真爱。

(据都市快报,原标题《在海丰工作了28年的章阿姨:我做的蟹兜、司考,才是杭州当年的爆款甜品!》,记者 钱卓君 摄影 魏敏。编辑:王佳)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