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从寿司看日本文化

完整且不浪费食材(鱼材),而且让每一部分的鱼肉都能发挥到最淋漓尽致,就是师傅的好手艺。

书名:《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

作者:胡川安

分享美国总统欧巴马去年访问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非正式的晚宴中邀请他到银座的「次郎」吃握寿司, 很难相信这间餐厅位在银座一栋老旧大楼的地下室。一九九六年,美国总统柯林顿也曾经到此用餐。这间餐厅在米其林的评监中为三颗星,是握寿司的名店,店里没有菜单,每天的菜色由「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决定。他是全球最为年长的三星大厨,据说九岁就已经入行,一辈子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寿司之神》这部纪录片就以小野二郎为主角。他对食材与制作的挑剔,精准地抓住寿司的软硬口感,连寿司入口瞬间与口内的细致感受都要考虑进去,他在纪录片的片头对着镜头说: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真是一段经典的日本职人宣言。对他来说,握寿司已是一门艺术,必须不断地精进。用餐的客人们带着品尝艺术的精神前来,宛如欣赏一件伟大且鲜活的艺术品。然而,从握寿司的历史来看,吃寿司不像欣赏艺术这麽严肃,而带点轻松、简单、美味的感觉,是很庶民的饮食文化。

寿司的起源

寿司一开始不是宫廷或是贵族的料理,而以平民料理的形式出现。《今昔物语》中,大街小巷都可见到寿司贩卖。当时寿司的重点不在米饭,而在利用米饭发酵以保存海鲜。从寿司的语源来看,「酢(SU)SHI」汉字写成「鮨」或是「鮓」,其实和发酵的酸味有关。东亚和东南亚饮食的重要传统之一就是将米发酵,用以保存鱼肉,是民众在没有冷藏技术之前,为了吃鱼而发明的方法。

起源於奈良时代的「鲋寿司」,是比较早的寿司作法(现在关西的滋贺一带还有 「鲋鮨」),使用琵琶湖中的鲋鱼,不像现在的握寿司以海鱼为主。鲋寿司的作法费时又费工, 春季捕获鲋鱼後,先处理鱼鳞和内脏, 之後将鱼抹上盐巴後储存起来,过了两、三个月,鱼体内的血水会渐渐排出。约略在夏季时将鱼取出,洗净後在鱼身抹上沾过盐巴的米饭,接着放入米饭的桶中储存,并且放上重物帮助其发酵,存放的时间从数个月到一、两年都有。

由於存放的时间过久,已经「熟成」了,所以鲋寿司也称为「熟寿司」(熟れ寿司)。由於经过长期发酵,所以鲋寿司有一种酸腐味,很多人无法接受,以为是坏掉的鱼,但也有人就是喜欢这样的味道。一般人吃握寿司习惯与米饭一起入口,但熟寿司的米饭发酵的时间过久,已经快变成米酒了,大部分人只吃具有风味的鱼肉。

室町时代,在秋田与和歌山等地都将鲋寿司的发酵时间缩短,存放时间大约一个月,鱼肉没有那麽「熟成」,称为「半熟成」,米饭还可以食用。目前秋田的「ハタハタ寿司」就有这样的寿司,称为「半熟半生寿司」(半熟れ寿司、生熟れ寿司)。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