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传统的粉条加工方法

寒冷的冬季里,因为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在年前,做一些吃食,而粉条更是只有冬天才能做,温度越低做出来的越筋道,因为工序复杂费时间,就需要早早做准备。我们这里做红薯粉条居多。(图:寒冰 文:郭莉花)

自红薯从国外传入就是我国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特别是在困难期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帮助。我们这里每家每户都会种红薯,因为红薯好管理并且产量高,淀粉含量也高,红薯的食用方法有许多,在秋天收获后只剩下吃的和明年的种儿,其他的都是加工成粉蛋,这样想吃粉条,凉粉,皮渣都是非常方便的。

现在的场景是把红薯做成粉面,也是粉条制做的原材料。

把磨好的红薯浆存入沉淀池进行沉淀

把红薯淀粉用布包好,挂到杆上凉晒,干透后就是粉蛋,下一步这以制做粉条了

还是小时候见过做粉条,可惜当时没有照相机无法把过程拍下来,今天经过一个加工粉条的作坊,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想去看看现在怎样加工粉条,是否和小时候的记忆一样。一进院子,极目四望都是晾晒的粉条,一排排,一行行像整齐的队伍在寒风里屹立。

红薯粉需要自己在家提前做好,秋天收获红薯后,把红薯洗净加工磨碎,过大罗,把红薯糊过水滤粉,再过小罗,二次过滤,这样在大锅里沉淀一夜,粉就会沉淀到锅底,只需要把上面的水倒掉,然后把粉放到粉包里挂在通风处,让它自然晾干,这是做好晒干的红薯粉,经过一两个月的晾晒把粉蛋搓揉碎,就等着立冬做粉条子。以前都是把搓好的粉用筛子过滤,现在机器代替了手工,粉碎起来又快又细。

一个二十平米的房子支着两口大锅,一个搅拌机,作坊里水雾缭绕,三个师傅身穿护巾已经整装待命,一个锅里的热水已经烧开,锅上面吊着一个漏斗,搅拌机里已经有搅碎的红薯粉。看到我进去就问干什么,我告诉他们想看看现在怎样加工粉条,师傅一听就笑了,说这有什么好看的,我笑着说还是小时候见过,就当回忆一下童年吧,他们告诉我马上就要开始了,就等最有经验的老师傅进行前期工作——勾芡。

勾芡,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芡的多少决定粉条的硬度和弹性,作坊师傅告诉我,芡少了,粉条易碎,不成型,多了也不行,多了粉条就发"粘",用热水把磨碎的红薯粉充分搅拌成糊状,像吃的果冻一样透明。

把芡和红薯粉按照一定比例搅和后倒到搅拌机里,机器就像我们揉面一样翻来覆去地把红薯粉的韧劲搅出来,以前这道工序也是需要四五个壮劳力用手和胳膊长时间"踹"出来,现在只需要一个师傅就能搞定。

观察搅拌粉的比例,需要的时候还得适量加生粉。

如果不匀,得用双手用力的揣揉。

提起来揣好的粉让它自然下流,用经验观察粉的粘稠度,是否得到做粉条的要求。

在揣好后就开始进行下一步工序---漏粉

这是一会儿漏粉条的筛子,以前这也是人工操作,一人拿个铝瓢,铝瓢底部都是圆洞,把揉好的粉团加入瓢里,用手掌拍打瓢边,粉条就会从洞里流淌下来,开始是粗粗的,越往下越细,变成我们吃的粉条一般粗细。

看漏出来了,这是宽粉,扁平的粉条,像我们吃的麻辣烫就是这种宽粉丝,其实一般都是圆粉条。

粉条漏勺下面就是热水锅,漏出的粉条下到锅里煮熟,师傅用长长的筷子一挑,粉条就飘起来了,熟啦!热水锅下面是一个凉水锅,有凉水源源不断地循环,以保证锅里水温不热,飘起来的粉条顺着流水槽就滑到了凉水里降温,女工们赤着半截胳膊,伸手把水里的粉条捞起来,在手臂盘绕几圈,我看着都觉得凉,可是她们忙得不亦乐乎,丝毫没有影响速度。

要经过第二个凉水盆,二次降温粉条,在这里需要把粉条找个细杆均匀的挂在上,两个女工眼疾手快地捞粉,过凉水,把粉条在水里搭在木杆上,摊放均匀,出水控水,一气呵成,动作优美,仿佛戏里花旦优美的甩水袖。看一会儿功夫就做了这么多。

粉条必须经过冷冻,要是天气不是太凉还得往粉条上面泼冷水让它凝固,那样才能有韧劲和弹性,而且晾晒时不会因为下垂的力量而断掉,这也是为什么冬天才做粉条的原因。

冷冻一天一夜后,把冻的硬邦邦的粉条放到温水里慢慢解冻,需要多洗几次,粉条就分散开来,里面水分被冻掉了,结构发生了改变,只需要在阳光下晾晒就好了。

老传统老手艺,现在不到粉条作坊还真看不到这样的场景,许多老手艺都失传了,有的被新科技取而代之,有的直接就销声匿迹,回味老事物,纪念永相传。

凉晒的成品,这就是粉条了。

进入冬至后,山村的田野里,石岸边到处晾晒的都是粉条。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