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鱼刺能卡死人吗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首先,问一个生僻得要挨砖的问题:唐朝首任皇太子李建成喜欢吃什么?

……

据我猜测,他喜欢吃鱼。

据《新唐书》记载,唐武德年间,某日,有人给太子李建成进献了一些鲜鱼。鉴于“投其所好”是身处下位者密切上下级关系的重要手段,李建成应该是一位高端吃鱼爱好者。

不仅如此,李建成的吃法还非常符合唐朝的时尚潮流——吃“鲙”,大致相当于生鱼片刺身。收到某人进献的那一天,李建成也要求把鱼做成生鱼片吃。

读到这里,我稀奇古怪的脑回路忍不住浮想联翩:假如鱼刺剔得不干净,李建成卡了鱼刺,该怎么办?

【《新唐书•李纲传》:有进鱼者,太子使鲙之。】

推而广之,古人爱吃鱼者数不胜数,其中包括苏轼、陆游、袁枚等重量级吃货,卡鱼刺事故想必时有发生。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呢?翻查古代医书,发现咱们古人对付“卡鱼刺”的方法还真是令人一言难尽。

吃货一旦卡了鱼刺,古代医生大概率会采取如下措施:生火,煎煮蜂蜜,另取二两丝绵,用加热的蜜把丝绵烤热,再用丝绵从外面裹缚鱼刺卡中的部位。随后,将一种名为“瓠”的瓜烤热,敷在丝绵上,可能还要加以按摩什么的。据说这样能把鱼刺弄出来。至于实际效果,那就你猜、你猜、你猜猜猜了……

个人推测这种方法很难奏效,因为紧跟着这段介绍,古人马上罗列出补救手段:啊?鱼刺不出来?那就按上述要领反复操作嘛……什么,还不行?给我取皂荚屑来!一边持续施行丝绵热瓜外敷揉按法,一边用皂荚屑对着患者的鼻孔吹,呛他打几个喷嚏,把鱼刺喷出来!

假如仍不见效,还可以找个捕鱼用的竹笱、鱼网,烧成灰末,让患者吃下去……

万一,患者受了这么多罪,鱼刺依然留恋他的喉咙,舍不得离开,问题就严重了。这个“严重”不是指庸医无能、即将触发一场医闹,而是要上升到礼仪教养的高度,追究患者家厨师乃至患者本人的道义责任:“说!你们是不是偷偷违背了《礼记》‘不食雏鳖。狼去肠,狗去肾,猫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脑,鱼去乙,鳖去丑’的教诲,做鱼之前没有去除‘乙’骨?卡的肯定是‘乙’骨,所以它不肯出来!”

【《外台秘要》:用绵二两,以火煎蜜,纳一段绵,使热灼灼尔从外缚哽所在处,灼瓠以熨绵上,若故未出,复煮一段绵以代前,并以皂荚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出矣。秘方不传,礼云鱼去乙,谓其头间有骨如乙字形者,哽入不肯出故也……又方取捕鱼竹笱须烧末饮之,鱼网亦佳。】

不过,假如医生顺着这个话风吐槽“报应呀报应”,背起药箱就要撂挑子,未免太过残忍。医书上记载的取鱼刺方法林林总总,为数不少,此计不成,又生一计。

这种方法优雅唯美,仙气袅袅,有些许绝情谷小龙女的感觉:采摘一捧馥郁芬芳的蔷薇花,切除花根,以粗布磨去毛刺,将蔷薇花瓣锉成细细的“碎红”,浸泡在浆水中,再以文火彻夜蒸熬,次日转移至阳光下晾晒,让和暖的艳阳蒸干多余的水分,拂去面纱,袒露蔷薇粉末俏丽的容颜。

蔷薇:我承担了太多

如此纯净柔美的蔷薇花末当然不是用来观赏的。它会被送到卡鱼刺患者面前,和着今晨新接的雨水一并服下。

然后……

“大夫,鱼刺好像还是没有出来,咳咳咳……”

看来,这位患者的命格太硬,蔷薇花小清新疗法对于他如同蚍蜉撼大树,必须来一发重口味的!

知道有一种水陆两栖动物叫作“獭”吗?长得有点像老鼠的那个。捕猎一头,剖其腹,挖其肝,烧成“獭肝”药膳大餐,给卡鱼刺患者吃下去!

【《千金翼方》:獭肝,味甘,有毒。主鬼疰蛊毒,去鱼鲠。止久嗽,烧服之。】

好,费劲巴力地弄一副獭肝来烧着吃了,鱼刺……仍然纹风不动,都卡得破皮流脓了貌似……

那就换老鼠的脑子,涂在卡刺那里!价廉物美,唾手可得,顺便扫除公害,一举两得!

【《外台秘要》:又方鼠脑浓涂疮上则出,亦可用填鼠,大效。】

如此这般,假如鱼刺依旧卡在喉咙里稳如泰山,就再换“蝼蛄”——不错,女生看见会尖叫的那种虫子——脑袋上的某个零部件,吞服;或者收集老鹰的粪便,老虎、野狼、大雕的臭屎,再不然白鸡翅膀上的两根大羽毛、早晨梳头发残留在梳子上的发丝……统统可以入药,不要怕臭、怕苦,良药苦(臭)口嘛!

将上述良药放入铜器,烧成焦灰,吞服“一刀圭”的份量,药到刺除!(??)

【《外台秘要》:又疗哽方蝼蛄脑上一物吞即下,亦疗刺不出,涂刺疮上……又疗食哽方鹰粪烧灰存性……上一物下筛,服方寸匕,虎野狼雕屎皆可服之佳。又疗骨哽咽不得下饮食方白鸡翼翮大毛各一枚,着铜器中烧之,焦作灰,饮服一刀圭,立下……取梳头发烧灰,饮服一钱匕。】

不,并没有什么用。

勿慌,即使口服药无效,老祖宗们还有秘密武器——精神疗法:舀一杯东向流淌的河水,人也东向而坐,左手持水杯,右手伸进杯中,在水里画一个“龙”字,画好,再喝尽杯中水,妥了。

且慢,古代文盲率高,繁体“龍”字又极其复杂,患者不会写,哦多尅?

不要着急,有的是变通的法子,可以请识文断字的人握住患者的手,牵引他画出一个“龙”字,也是一样的。

【《外台秘要》:又方以东流水一杯,东向坐,以手指画水中作龙字讫,饮水,不自晓书,令他人持手书良。又方凡书文曰,天有门,地有根,诸家入口者,皆当得吞。】

嗯,是一样,一样的效果欠奉……胡说!那是功夫下得还不够深!换一套咒语,跟我一起来,边写边念:“天有门,地有根,诸家入口者,皆当得吞。”

此即是“咒禁术”。

如果咒语驱邪仍旧奈何鱼刺不得,基本上就只能祭出下策了。

可是,在我看来,古人那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反而比较接近现代人的做法,有一定的科学性。

一是借力打力硬吞法。可以从猪油中提取一枚鸡蛋大小的“猪膏”,直接吞下,也可以用大小相同的麦芽糖块代替。借助猪油或麦芽糖的粘黏性,把鱼刺带下去。吞一块不行就多吞几块,反复尝试,直到鱼刺服服帖帖地滑入消化道。

【《外台秘要》:又方吞猪膏如鸡子大,不瘥更吞,瘥止。取饴糖丸如鸡子黄大吞之,不去又吞,此用得效也。】

二是“门诊手术”法。假如鱼刺卡在咽喉里长达六、七天仍未解决,就不得不“动手术”了。有钱人可以用上自家的琥珀珠或水晶珠,把珠子逐一钻出小孔,用细丝线连成一串。珠串的一头放进患者的喉咙,设法使其挂住鱼刺;另一头留在体外,绑在弓上,借弓弦的拉力将鱼刺牵引而出。

【《证类本草》:治鱼鲠骨横喉中,六、七日不出。琥珀珠物,贯串着绳,推令前,入至鲠所,又复推以牵弓出矣。若水晶珠亦得,更无坚物磨令滑用之。】

经济条件稍逊的也可以找一根鹿筋,濡湿,搓成弹丸粗细的绳索状,一头给患者吞下,慢慢拉扯另一头,把鱼刺钩出来。

【《外台秘要》:取鹿筋渍之濡,索之大如弹丸,持筋端吞之,候至哽处,徐徐引之,哽着筋出。】

如果连鹿筋都用不起——这种下层人士在古代应该占大多数——也不是只有听天由命一条路。可以劈一片竹篾,刮到滑不溜手的程度,嚼巴嚼巴,缠缠绵绵地吞下去,吞到咽喉处即停步,用手握住留在口外的那一头,推推又拉拉,黏黏糊糊地剐住鱼刺,把它拖出去。

假如对口吞竹篾十分打怵,可以改用一种温柔些的工具——“薤白”,一种球状蔬菜,有点儿像大蒜。把细绳子系在薤白的中央,咀嚼薤白至柔软,吞咽至卡刺部位,让嚼得半烂半黏的薤白绞缠住鱼刺,人用手拉着绳子往外牵引,鱼刺便顺势滑出。

【《外台秘要》:作竹篾刮令滑,绵缠纳咽中,令至哽处,可进退引之,哽即出。又方小嚼薤白令柔,以绳系中央,持绳一端,吞薤到哽处引,哽当随出。】

薤,现名藠头

作为一个到医院取过鱼刺的人,我猜想,按照古代的医疗条件,用上述“门诊手术”法取出鱼刺的人恐怕会落下心理阴影,一辈子不敢再吃鱼。

大约十年前,我在某个不堪回首的饭局上被鱼刺卡过,在折腾整夜,喝了两袋醋、吞咽无数菜叶和馒头片无果后,被迫去医院看急诊。医生先用麻醉喷头对准我的两个鼻孔,朝鼻子里喷了一些麻醉药,再把两根以塑胶管包裹的铁丝状物体插进鼻孔,透过鼻腔伸入咽喉,借助喉镜东扒西探,终于抓获“人犯”——又尖又长的鱼刺一根,将其钩出。在此过程中,虽然喷了麻药,我还是觉得很难受。何况治疗工具原始、卫生条件简陋、缺少麻药助阵的古人呢?

因此,古人防治“卡鱼刺”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尽量不卡刺,在鱼肉的烹调手法上做好防范。

例如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著作《齐民要术》中记载,每年六、七月,把“乾鲚鱼”浸在水盆里,置于室内,每天换三遍水,连续浸泡三天,再将鱼整条整条地清洗干净、刮除鱼鳞——注意不要切碎。随后按照一斗鱼、四升“口末”、一升黄蒸末或“麦囗”干杯的配比,加入两升半白盐拌匀,用泥巴密封在瓮子里,过一段时间,便制成“鱼酱”,跟生鲜鱼肉一样“香美”。已经变成“酱”的鱼肉当然也不会有卡刺之虞了。【《齐民要术》:取乾鲚鱼,盆中水浸,置屋里,一日三度易水。三日好净,漉,洗去鳞,全作勿切。率鱼一斗,囗末四升,黄蒸末一升——无蒸,用麦囗干杯亦得——白盐二升半,於备用中和令均调,布置瓮子,泥封,勿令漏气。二七日便熟。味香美,与生者无殊异。】

清代文学家、美食家袁枚也在著作《随园食单》中记载两种破解鱼刺隐患的烹饪方法:其一,用极为锋锐的厨刀把鱼刮成鱼片,再用钳子仔细拔除鱼刺,置于火腿汤、鸡汤或笋汤中煨煮;其二,快刀斜切鱼背,把鱼的零碎骨刺全部剁断,再下锅油炸,炸得酥黄焦脆,加入佐料食用,就完全感觉不到有刺了。【《随园食单》:如嫌刺多,则将极快刀刮取鱼片,用钳抽去其刺。用火腿汤、鸡汤、笋汤煨之,鲜妙绝伦。金陵人畏其多刺,觉油炙极枯,然后煎之。谚曰:“驼背夹直,其人不活。”此之谓也。或用快刀将鱼背斜切之,使碎骨尽断,再下锅煎黄,加作料,临食时竟不知有骨:芜湖陶大太法也。】

尽管如此,在古人的菜单上,生鱼片(鲙)、蒸鱼、炒(鳇)鱼片、鱼羹、“煮(白/鳜)鱼”……等无法除尽鱼刺的吃法仍然大行其道。可见,真正的吃货总是敢于正视鱼刺的威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真是古今如一呢!

主要参考资料:

古籍《新唐书》

《外台秘要》

《证类本草》

《齐民要术》

《随园食单》等。

作者简介:细雨丝竹,又名浅樽酌海、井飞鸟,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金融从业者,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痴、考据癖。长篇小说《神探王妃》、长篇历史散文《鱼玄机》(笔名“浅樽酌海”,已签约出版,继续创作中;前者部分连载于晋江)。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鲁智深:最关心妇女的人成了佛

名妓从良后,嫁给了哪些“老实”人?

阿拉伯史番外 | 伊斯兰教派知多少?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