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稻虾连作养殖模式

贵州湄潭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虾的繁育技术

_袁子婵等

克氏原螯虾( Procambarus clarkii ),俗称小龙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它是一种淡水经济虾类,因其食性杂、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越来越受养殖者青睐。2014年至今,贵州省湄潭县每年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在2000亩~3000亩,单位稻田内水稻、小龙虾等共生共作,实现“以渔促稻、渔粮共存、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互惠共赢目标,在减少水稻病虫害、农药和化肥减量行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了稻虾的品质,增加了单位稻田的综合效益,为贵州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

一、稻田选择及田间工程

(一)选址

湄潭县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9℃,无明显热害和冷冻,年无霜期平均284d,年日照时数1163h。水源多为山泉水或水库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选择水源有保障,能灌能排,水质优良,周边无污染,地势较为平整,壤质土田块,稻田集中连片为宜,便于统一改造和集中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二)田间工程

1.田埂加固

加固稻田四周田埂,在田内开挖虾沟,虾沟占田块总面积的8%~10%。每个养殖单元以3亩~5亩为宜,具体视稻田形状及大小而定。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我们不断对虾沟形状进行改造创新,虾沟形状已从原来的环形大沟,变为更符合本地实际的单边大边沟、单边小边沟和阶梯边沟三种形式。

(1)单边大边沟(见图1):沟深1.2m~1.5m,沟面宽4m~4.5m、沟底宽0.8m~1.0m(梯形结构),水长期浸泡不垮塌,便于虾上岸进田觅食;

(2)单边小边沟(见图2):沟深0.8m~1m,沟面宽3m、沟底宽0.5m~0.6m(梯形结构),水长期浸泡不垮塌,主要应用在小面积田块;

(3)阶梯边沟(见图3):是对前两种开沟方式的优化,可有效解决淤泥滑落沟底的问题,增加边沟使用年限,且水长期浸泡不垮塌,可用于稻虾、稻蛙、稻鳖模式。在大边沟基础上,开挖边沟时分阶梯,田面同高处做宽0.4m~0.5m的预留槛,沟面宽4m~4.5m,第一阶梯沟深1.2m,第二阶梯沟深0.5m~0.8m。

2.防逃设施

由于小龙虾善于逃逸,因此防逃设施也是稻虾综合种养的重要措施。在田埂四周用网目3mm的荷兰网做成围网,每隔1m~1.5m用直径0.05m、高2m的钢管固定。在围网内侧安置0.5m高的聚乙烯专用防逃网或彩钢板,底部预埋0.1m以上,拼接处无缝隙、转角处弧度自然。

图1 单边大边沟

图2 单边小边沟

图3 阶梯边沟

3.进排水设施

遵循“东进西出,高进低排”的原则。进水口须加装80目过滤网,以防野杂鱼与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水体捕食虾苗,出水口外侧用80目过滤网袋,内侧用铁丝网(网孔直径0.5cm)围挡,防止虾苗顺水排出。

(三)田间水位调控

田间水位调控要兼顾水稻和小龙虾的生长需要,适时调节水位(见表1)。3月底投放虾苗,水位保持在田面水深0.3m~0.6m、虾沟水深1.0m~1.2m。4月中下旬销售第一批虾苗(上一年繁殖)和成虾,水位降至0.6m~0.8m,即将内田埂以内田面部分的水排干,以便田内剩余虾返回至虾沟内。5月下旬插秧时7d~10d换水0.1m,水位控制在虾沟水深0.3m~0.6m(即水位低于内田埂0.4m左右),防止虾返回田内伤及秧苗。插秧约20d后秧苗分蘖状根,即6月初可逐渐加水,田面水深控制在0.15m左右,此时虾沟水位与田内水位保持一致,即虾沟水位1.0m左右。虾沟内的虾回游到田间栖息生活,此水位保持至9月中旬收割水稻前。期间根据温度变化适量换水。9月底,水稻收割时留茬,水位加深至田面水深0.3m~0.6m,虾沟水位正好淹没内田埂,即1.2m~1.5m虾沟内的种虾回到田间交配产卵,剩下的稻茬为亲虾及刚刚繁育出的幼虾提供了隐蔽栖息之地,腐蚀的稻茬与浮游生物又为幼虾提供了天然饵料。

表1 田间水位调控

二、稻种选择及虾种放养

虾沟挖好后用生石灰100kg/亩~150kg/亩带水泼洒消毒,在放养虾种前10d~15d先放水试苗,确认安全后再投放虾种。

(一)稻的选择及栽培

结合湄潭县自然条件,选择抗倒伏、抗病害能力强、高产的优质水稻品种,如宜香优2115、宜香4245、玉珍香、渝香203等稻种。水稻种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五月中下旬,实行宽窄行移栽,秧苗间距一般为“1-6-6”,即宽行1尺(33cm)、窄行6寸(20cm)、穴距6寸(20cm),每亩约为1.2万穴。

选择中晚稻品种,收割时间集中在9月底。受积温影响,克氏原螯虾在黔北地区的集中繁育要比其他省份延后30d,集中在10月~11月,中晚稻品种与虾的生产和繁育时间冲突较小。

(二)虾的选择及放养

虾苗投放:3月中旬至4月中旬,投放密度为25kg/亩~40kg/亩(规格160尾/kg~240尾/kg)。6月中下旬可根据养殖情况适度补放虾苗。

亲虾投放:选择性腺成熟、体质健壮、附肢完整、体表光洁、无伤病、规格整齐、活动力强的亲虾进行放养,雌雄比例为3:1。成虾转向亲虾培育以5月底至6月上中旬投放为宜,投放密度为10kg/亩~15kg/亩(规格40尾/kg~50尾/kg),直接投放亲虾以8月下旬至9月初为宜。稻田内水草较多、浅水地方多点均匀投放。

每年采用“适捕适补”的苗种放养方式。建议当年不回捕或少量回捕,作为亲虾繁育。

三、日常管理

(一)饲养管理

采用“两头精、中间粗”的投饲方法,即苗种阶段和繁育阶段投喂克氏原螯虾专用膨化料(CP含量为30%),其他阶段以天然饵料为主,辅以玉米、豆汁等,投饲须遵守“定质、定量、定时、定点”四定原则,每天早、晚共投饲两次,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5%。

(二)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小龙虾的病害防治,主要是做好水质监控,确保饵料未变质且无污染,做好虾种、虾沟等消毒,坚持按时巡田,及时清除病虾、死虾和残饵,观察水质,查看亲虾和幼虾的摄食、生长、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预防敌害主要有野杂鱼、老鼠和鸟类等,因此要安装好进水口的过滤网,在地块四周可安装老鼠夹、驱鸟器、天网等。水稻的病害防治,主要以秧苗用三环唑类浸润后带药移栽,在稻田内安装害虫诱捕器,辅以生物农药防治,在施药时将虾赶回虾沟,药效吸收后再将虾放回田内。稻虾综合种养模式,虾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吃掉稻田中大量害虫,降低水稻的农药施用量,虾的粪便也可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一定营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

(三)捕捞

捕捞工作多在夜间进行,采取“捕大留小”,一般每年可捕2批~3批商品虾(含苗、种)上市。成虾捕捞一般集中在3月底至6月初,采用网眼直径1.5cm~2.0cm的地笼进行诱捕,回捕率可达80%以上。插秧前地笼投放集中在靠近田埂四周,每天或隔天移动一次。虾苗捕捞一般集中在3月中旬~4月底,采用网眼直径0.5cm~1.0cm的地笼进行诱捕,回捕率可达90%以上,地笼集中投放在田间,每天或隔天移动一次。

四、分析与讨论

(一)产量

养殖示范基地多年统计结果显示,按每年平均留田40kg/亩~50kg/亩留用,还可收获成虾30kg/亩~40kg/亩、虾苗60kg/亩~70kg/亩。稻田平均产出水稻480kg/亩~610kg/亩,具体视水稻品种而定。

(二)经济效益分析

按照平均年产优质稻545kg/亩、干稻谷市场收购均价5元/kg,稻亩均产值2725元;按平均年产小龙虾110kg/亩、鲜虾市场年收购均价44元/kg,虾亩均产值4840元,留田虾次年产值为1980元。稻田亩均产值合计为9105元/年(见表2)。

表2 水稻、克氏原螯虾产量

(三)讨论

综上可知,稻虾综合种养提高了单位稻田的经济效益,从而提升了农民或经营主体的种粮积极性,是稳粮保粮的积极措施之一。同时,稻虾综合种养作为生态农业产业,在农产品提质增效、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生产实践中还需要注意的是,用作繁育的虾种需在2年~3年更新一次,具体更换量为1/3~2/3不等,以防止虾种品质退化。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