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清明螺赛只鹅

蚬子是蚬的俗称。宋时释普度写有《蚬子赞》:“不钓鲸鳌只捞蚬,得此滋味兴偏佳”,可见此物的鲜美。

蚬子品种很多,但在广东,就是特指河蚬了。这种蚬子大约都有蚕豆大吧,略呈三角形,象个饱涨的小荷包。壳面有一道一道的弧形花纹。蚬壳有黑色的,有黄褐色的。黑色的是有长在泥里黑黑壳的泥蚬,黄黄的,油亮亮的就是长在黄沙里的黄沙蚬。黄沙蚬,蚬身大,肉肥嫩,清甜味美,远胜于一般的泥蚬。

广东新会的睦洲镇,因离西江出海口较近,江面宽阔,水流缓慢,沙多泥少,河水清澈。

蚬在黄沙里“安居乐业”,长得又肥又嫩,成为睦洲的特产。睦洲又以石板村产蚬最多,质量最好,没泥腥味,与黄鱼、河虾同誉为石板沙“三宝”。

在打捞蚬子的季节,大大小小的船就会出现在江面上,船尾都有特制的蚬网,贴着河底缓缓而行,隔一段时间,就起一下网。网眼把沙过滤去,就留下蚬子。也有用人工的,站在齐腰水中,弯着腰,用畚箕舀起泥沙,在江水中淘澄。

但在新会石板沙却是另一种捞的方法。小船经常半夜出动,开到江心停下,抛下几块木板,让船只只能缓缓行驶。顺着水流方向,往水下抛下特制的笼子蚬撬,蚬撬会把江底的蚬和石块一同捞起扒进撬框,最后出水,人工再挑出黄沙蚬。

捞蚬是慢功出细活,用大船扒捞,蚬会很快死掉。只有这样慢慢捞,蚬子才会连沙都来不及吸进,就被捞上来。黄沙蚬过大会老,过小又肉少,只有不大不小的,才是口感刚刚好。

剥了壳的蚬子肉可以蒸蛋,可以做粥配上炒香的大头菜吃,也可以炒韭菜,炒你想配的任何青菜,结果都会是香嫩,鲜美。

蚬子做粥,粥做好后,放入蚬肉,姜丝和炒香的大头菜粒,口感又香又脆又鲜。

蚬子做汤,花蟹冬瓜煲蚬汤,光听名字就知道一定是鲜美异常。这个汤,就算做得过火也没问题,怎样做都是鲜。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蚬肉炒大头菜了,弄好之后,蚬肉就会缩小了很多,象黄豆般大小,吃起来感到咸咸的,韧韧的,还有点糯糯的,又咸又香,好下饭,这是乡间最好的最家常的菜了。

但是,最好吃的做法却是连壳清蒸。沥干水的蚬子,仅加上油盐,再加大量的葱、蒜以除腥气,放锅上蒸,蒸气使得一只只蚬都张开了嘴,露出雪白肥嫩的蚬肉,让粒粒蚬肉都吸足调料的味道。这只需要两分钟的等待。

这样吃的吃法,是连汁水都不会落空的,就着汁水就可以吃下一碗白米饭。

要是想香一点的就炒蚬子吧,不用放水,蚬子本身就会自动溢出汁水,加上佐料,也是美味。

但在石板沙,最受欢迎的却是当地疍家的吃法:卜卜蚬。用一圆盆放火上,滴上生油,洒上盐,抓一把蚬子下去,不一会儿就会一只一只裂开嘴,发出“卜卜”的响声,所以又叫“卜卜蚬”。这时,食客总是不上热就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这样鲜美多汁的口感是别的做法比不上的。

一年中,都说: “清明螺,抵只鹅” ,意思是赞美螺肥美。蚬也一样,适合吃黄沙蚬的季节也就农历2月到四月的清明前后。豆腐大地方的石板沙食客如鲫,人头涌涌,渡船穿梭,黄沙蚬供不应求。这样大的需求,刺激了过量的捕捞。如今听闻,有时,一日一人一船只能捞得十几斤。

旧时,清 李调元《南越笔记·白蚬》记载:“ 粤 人谣云:‘南风起,落蚬子,生於雾,成於水,北风瘦,南风肥,厚至丈,取不稀。”在妈妈那个年代,也曾见有“生来黄蚬蛤蜊粗”。如今莫说没蛤蜊粗的蚬子,“厚至丈,取不稀”的境况也早已不见了。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