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油泼桂鱼做法

如今已见不到白洋淀桂鱼了,但的确曾经有过。餐桌上的清蒸桂鱼已不是稀罕玩意了,可既使有的时候也是偶尔遇见,太稀少了。因为有过,所以味道依然那么熟悉。这种熟悉已经远远超出天天吃、天天看的那种熟悉,是那种深深的埋藏在心底挥之不去而又取之不来、道之不尽的情怀。

失去的往往是最好的,记忆当中总也挥之不去。既使是天天以打鱼为生的渔民,也是很少见到桂鱼的影子。尽管如此,只要听到水中那种声音,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断定捉到桂鱼了。

白洋淀作为华北明珠最大的湿地,深水区面积并不大,大面积的是一至二米深的浅滩,尤其是芦苇生长的地方。所以,白洋淀人有一种竹罩,专供这种水域捕鱼。圆形的竹罩直径从一米到两米大小不等,上小下大呈锥形,高度不超一米五,便于操作。竹子编出均匀的三寸左右六边形罩眼,上口沿罩边栓一圈蒙网,可用细绳收紧网口,防止鱼从罩内跳龙门。渔民肩扛竹罩、眼观六路,水面、芦苇、水草及水波纹的异动,然后双手一下把竹罩按到水底,鱼被罩住,接下来的操作即类似瓮中捉鳖了。

竹罩是用来逮大型鱼的。单凭鱼在罩内的挣扎,可以判断鱼的种类和大小。黑鱼会疯狂的撞击竹罩并向上跃出水面,然后沿着罩身时快时慢地寻找逃生出口。鲤鱼被罩住之后会一头扎进泥里,倒立在水中,俗称打桩,片刻之后会转头高高跃出水面,如不及时锁住蒙网,十有八九都会逃掉的。而罩内的桂鱼会持续发出“兹拉兹拉”的清脆的声音,这是胸背尾鳍与竹罩摩擦的声音,是在示威,可见桂鱼是很凶猛的鱼种,一不小心就被扎破了。

桂鱼在白洋淀叫花鲫。渔民们每天都盼望着打到花鲫,可是一次次失望了。直到大批的桂鱼上市,想要多少要多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多么熟悉的面孔,这是那个叫花鲫的东西吗?哪来的这么多而白洋淀却还见不到它的影子。种种的疑问,让人更加增强了大脑深处的记忆,而彼此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直到二者在记忆中重叠在一起,包括那清淡的清香的味道。

带有虎皮花纹的鱼皮在高温下爆裂,露出晶莹剔透的蒜瓣白肉,红绿椒丝、青白葱丝均匀的洒在蒸熟的鱼身上,再把滚热的油浇到上面,油夹带着葱姜爆出的香味浸入鱼肉,使鱼肉再次遇高温而爆裂,紧接着浇上生抽即成。简单的操作,多重的烹调,就象五彩缤纷中盛装的新娘款步飘入神圣的殿堂,让人不忍咀嚼,恐怕不小心粉碎了那份纯洁和鲜嫩。

水至清则无鱼,极言鱼的生存对水质的要求。随着白洋淀污染的不断加剧,原有的生态遭到极大破坏,特别是上世纪淀水干涸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花鲫的踪迹,很多的水禽如天鹅等都随之消失了。近年来,特别是雄安新区成立之后,经过彻底的综合治理,生态得到修复,很多物种又都回来了,但愿有一天也能见到久违的花鲫。也许,失去的就永远也回不来了,真是造化弄人,只有品尝我们熟悉的清蒸桂鱼了。

白洋淀是生命的摇篮,大量的水产品每天都陆续的运往码头和市场,种类繁多。那是渔民们战天斗地的收成,也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生命给养。人可以征服大自然,但不可屠戮大自然。白洋淀也一样,水生动植物的过度掠夺及对生态环境的人为践踏,终于惹怒了它,虽然没有洪水肆虐,可物产已几近匮乏。白洋淀是该休养生息了,我们的记忆也需要场景再现,被激活了,以让我们的身心更加贴近白洋淀。让我们的情去感恩白洋淀,去爱白洋淀,这样才能吃的更好,更好的吃。

白洋淀的油浸桂鱼就像盛装的新娘,是与白洋淀人一起到老的伴侣,又是我们记忆中永远年轻、让人心动的女神。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