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蓬灰是什么物质

蓬灰在很多人的记忆力,是一种天赐的美食调味品。用蓬灰擀的长面,有着独特的味道。用蓬灰泡的水,叫灰水,做的面,叫灰面,下过面的汤,叫灰汤子……上瘾的食客,闻其味,就有喝上几口的欲望。

蓬灰的烧制,鲜为人知。在食用碱诞生之前,蓬灰是主要的食材,几千年的历史,有着传统的烧制方法,又有着难以忘记的味觉记忆。

并不是一抬腿就到沙漠的。连连绵绵的大漠,因为一座山的存在,距匠人村五十多里地的地方戛然止步。一条很明显的风沙带,一会儿北风推过来,白里泛黄,一会儿,又让西风送回去,黄里透着惨白。黄白之间来来回回拉锯,轮回了岁月,却还是原来的模样。

山里有山里的味道,大漠有大漠样子。山就是山,杵在那儿,一览无余。大漠却不同,看似连连绵绵,实则诡异多变。杵在那儿的山棱角分明,窝在这里的大漠浑圆丰满。起起伏伏的沙丘,怎么看都能和女人的圆润扯上点关系。那条风沙带,过去应该是湖的老底,或者是,下面有着旺盛的水,泛着碱,像一层薄薄的壳,罩在地的上面。踩上去,扑哧一声,腾起有点咸味的灰尘。耐碱的葫芦柴,骆驼刺,有气无力地摇曳成让人打不起精神的风景。也不是这些活物有气无力,原本它们就是这个样子,要想它们精精神神,就不是它们了。

过了风沙带,才是真正的大漠。真正的大漠,这里拐一道弯,长满了没人头顶黄毛柴;那里掖一片滩,粗壮的霸王柴枝桠相连;又在这里隆起一座山,却没有一棵草长在上面。看似都是一个模样,实则的区别大了去。看不出这些区别的人,最好不要进去,进去了,很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匠人村的人们却像到了家。沟沟岔岔的大漠,在他们心里明镜儿一样清晰。从沙河淌下来的暴洪,最终的去处只有大漠深处。能积存暴洪的地方,地势低洼平坦。匠人村的人们,来年肯定会在这里撒一把糜子,或者种一点豌豆,有一年也会像模像样地种些小麦,但都是种了只等着收,在生长的过程种连个脚踪都不送,根本不会正儿八经地务农耕地。他们叫这种耕作方式为“撞田”,这么一看,意思就很明确了,撞么,撞上了,就多一些收成,撞不上了,算是白忙活,总之是个撞,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心血。

也有疏漏的地方。没有成为村人撞田的地方,虎势势长满密不透风的蓬草。长在大漠的蓬草,似乎汲取了大漠仅有的水份,水嫩嫩的模样一掐全是绿绿的汁。若是再有一场暴洪的浇灌,那家伙,疯长成的结果简直是个海。一棵蓬草,就是一座小山的样子。主杆都有拇指粗细了。蓬草长得好,黄毛柴子也很茂盛。骆驼吃的满嘴流淌白的液汁,各个膘肥体壮的样子。

秋末的季节,灰匠会在村子里吆喝一阵,家家都有人出发到了大漠。铲了蓬草,拢成一座座小山。平日蔫不啦叽的灰匠,威武成呼来唤去的将军。左眉横斜到耳际的伤疤,像一条兴奋的小蛇,闪烁明亮的光泽。眯成一条缝的眼睛,投送冷峻的光。扫来扫去,已经清楚哪个来了,哪个没来。哪个是下了力气干的,哪个是装模作样应差的。这些细节很关键,等烧成了灰,用心秤秤,知道该给人家送多少,该拿多少的报酬。灰匠赚的是人缘,是威信,是公道,靠烧灰赚不了几个钱,这一点灰匠心里清楚,也把持得紧。

都说是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看似毫无生机的大漠,处处都有养人的宝贝。就说黄毛柴子吧,针尖碎小的籽籽,随山里的小麦一起磨了,那面粉就会筋道很多。也不知是哪个先人的发明,竟然能把蓬草烧成石头,又能把石头泡出灰水来,用灰水擀的长面,又清香又筋道,那味儿,随了一代代人的更迭,早已浸入到骨髓里了。

等到了蓬草干透,已经是深冬。是灰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并不需要多少的人手,有自愿帮忙的,灰匠不反对,无人问津也不要紧,进出一个多月,定能大功而成,不光满足一村人一年的食用,还会有多余的一点灰可以零售,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其实,灰匠算不上什么匠人,但又不能不说是匠人。烧灰多少还是有技术在里面,有一点窍门外人是很难参破的。烧灰的炉子是早就准备好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准备的,找一块土壤厚实的高台处,挖一个漏斗状的土坑,腰眼处,再掏一个类似灶眼的洞洞,这个洞洞并不是用来添加柴禾的灶眼,而是用来观察火焰色彩,根据火焰色彩变化,灰匠就可以决定灰的成色以及好坏了。根据烧的情况,不断往坑上添加蓬草,确保只在坑的上方燃烧。

收拾好灰灶之后,太阳已经飘在大漠边缘了,而山里,朦胧成一抹青黛,暮色沉沉的样子。灰匠从灶眼处伸进手去,点燃了火柴,引燃物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大火立即燃烧了起来,一缕青色的烟,窜出蓬草堆,浓重了大漠的夜色。

火光跳跃,蓬草带着啸声,迅即变为无颜六色的火焰。赤橙红绿青蓝紫,似乎一样不少,但又似乎多了一种难以言明的色彩,乃或者是,七种颜色经过大火的燃烧合在了一处,烧透的蓬草像粘稠的汁液,断断续续向坑底流淌。流淌的汁液也在燃烧,闪烁一种青紫的光泽,

灰匠不时把一根铁钎子从灶眼伸进去,挑着流淌的汁液,确保哪怕些微的草梗都能烧透。边挑,边对聚拢在身边的孩子叨叨:烧不透的草梗,在灰里就成了赃物,灰的成色好不好,就是看草烧透的程度……铁钎上跳跃的火焰,不是那么汹汹烈烈,但更为耀眼而摄人心魄。成武感觉那光,有着重量,扭来扭曲的姿势,都是一种难以忘记的造型。都是一种图案,或者是一种文字,书写着自己还不明白的东西。灰匠能看得懂这些吗?也许懂,也许不懂,但是灰匠明显情绪了起来,仿佛自己已成为那扭动的火焰,那流淌的汁液,身子随了搅动的铁钎子,也扭成一种造型,一种图案,最终和那流淌的液汁完全吻合了起来。

此时也正是作假的时候,铲来几铣沙土,扔进去,搅匀了,无疑增加了诸多分量,但在泡灰的时候,定会招来很多的骂声,不过不会影响正常的食用。

等到搅不动的时候,柔弱的草燃成了灰烬,汇聚在一起的灰烬正在慢慢变凉,变暗,等完全凉透了,就是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灰匠拿起铁锹,迅即往炉膛上面铲土:盖起来,要不味道就会散了。搅不均的灰不瓷实,跑了味的灰没味道。

第二天,挖出冰冷了的灰,直接就是一块坚硬的石头,几铁锤下去,破碎成容易携带的小块,直让人怀疑这就是草,就是草的另一种存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