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云南刺绣简介民间刺绣

童谣身着彝绣服饰与绣娘学习刺绣

小朋友体验学习石林刺绣 供图

近日,东方卫视《我们在行动》第三季第一站播出后,大众视野再次聚焦云南民族刺绣产业。

刺绣作为构成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深受大牌以及设计师的青睐。在中国云贵高原等地区的深山里,在淳朴的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的手中,有一种令人惊叹的刺绣工艺——民族刺绣,这种民族刺绣甚至被称为“藏在大山深处的高级定制”。云南民族刺绣颇具特色,被誉为“指尖的艺术”和“心灵的花朵”,深受国内外刺绣爱好者的追捧,拥有相对成熟的市场。长期以来,刺绣产业作为云南文化产业各行业中最具民族特色之一的产业,仍然面临着传统、民族、局限、甚至依然处于“墙内开花墙内香”的阶段,无法更好地与市场接轨。

令人欣喜的是,记者在专题调查中发现,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下,云南民族刺绣行业正在通过电商、扶贫、展会促销、取经学习、提升技能等多种方式,深度挖掘其内在价值,提升产品档次,促使产业升级,想方设法将其打造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只“潜力股”。

一场“最美时装秀”

楚雄州半山村彝绣喜获500万订单

东方卫视《我们在行动》第三季第一站节目中,陈蓉、童瑶、李宗翰、汪文平等明星走进了云南楚雄州武定县半山村。这次节目中的心愿委托人正是大家所熟悉的,从昆明走出去的影视明星童瑶,荧幕上,她是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萍、《如懿传》中的高晞月。童瑶在节目中表示:“一直以来也想为家乡做一些贡献,便邀请节目组一同为家乡的脱贫致富、彝绣产业出谋划策。”

彝绣是流传于我国彝族地区的刺绣技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彝族刺绣针法变化多端,色彩搭配浓烈,是彝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节目中,公益大使们换上漂亮的服装服饰,拿起绣花针体验彝绣独特的创作过程。大使们集中讨论后,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彝绣发布会,全方面展示彝绣魅力,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开辟道路。穿上彝族特色服饰的童瑶瞬间化身半山村“最美绣娘”,美丽惊艳了全场。

值得一提的是,公益大使汪文平在发布会现场揭晓了为半山村准备的惊喜:来自依文集团的第一批500万元的代销和订单,将把彝绣带进北京深山集市,让广大消费者认识藏在大山里的宝贝,让消费扶贫成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彝绣的魅力也将在这里绽放。

石林彝绣搭上电商“快车道”

再次走向世界舞台

除了楚雄,昆明的石林、禄劝、西山、经开等县区都聚集了众多刺绣企业及从业者。其中,石林刺绣也在2019年拔得头筹,石林彝族撒尼服饰和刺绣人文照片作为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贺卡,石林彝族刺绣再次走向世界舞台,长湖镇“阿着底”被列为云南省特色文化产品知名品牌,并荣列榜首。

近年来,石林县各级各部门不断扶持刺绣产业发展,彝族刺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争取了建设资金650万元,修缮已列入保护的优秀民居,作为全县的刺绣传习中心使用。2017年石林彝族刺绣行业妇联成立,近年来县妇联为20多家刺绣企业发放创业贷款2000余万元。目前,石林县有刺绣非遗传承人11名,其中国家级1名,省级1名,市级2名,县级7名,从事刺绣生产、销售的个私企业49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家;有个体工商户206家,从业人员上万人,年产值突破1亿元。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毕氏刺绣、七彩美伊、齐锦艺术坊等企业,年销售额已超过千万元。

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是2008年与贵州苗绣第一批进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手工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管理”项目三期框架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7年发起了“遗产地社区可持续生计”活动,项目为期3年。石林遗产地参与了这次项目活动,以石林彝族(撒尼)刺绣为基础的创意文化产品作为该项目的切入点,先后开展了基线调查、人员培训、设计大赛及宣传营销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使得石林遗产地社区居民广泛受益。

石林县政协委员、妇联主席李雪梅告诉记者:“刺绣产品属于‘小而美’的产品,特别适宜进行电商销售。自2016年以来,石林刺绣电商销售不断发展,其中绣花村、倾心饰品、万家工艺品等电商企业年均销售额分别达100万元、80万元、300万元。”从调研情况来看,石林刺绣企业批发给电商企业的刺绣产品产值逐年稳步增长,2016年达1000万元,2017年1200万元,2018年达到了2000万元,石林刺绣产品搭上了电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57人赴贵州参加交流学习

加速推进撒尼刺绣产业发展

近年来,贵州苗绣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其产品已经走出苗寨,走向成熟和高端,多次亮相国际舞台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石林彝族刺绣的发展却面临着产品缺乏创新创意、产品低端化、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从业人员减少等问题。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石林彝族刺绣宝贵遗产,学习先进地区刺绣产业发展的经验,重塑并打响“石林刺绣”品牌。今年3月15—21日,石林县组织有关部门领导、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管理部门、刺绣行业骨干企业家以及部分非遗传承人代表共57人,赴贵州参加苗绣文化交流学习。

培训班采取课堂理论学习、实地参观学习的形式,首先在贵州大学听取了贵州大学副教授许宁讲授了《刺绣艺术营销创新》以及贵州大学教授李宏锦讲授的《全域旅游格局下传统刺绣艺术的机遇与挑战》理论学习,然后实地参观走访了花溪旅发委、贵安新区平寨刺绣工作坊、盛华职业技术学院刺绣培训、安顺蜡染文化传播中心、雷山县朗德苗寨刺绣坊、西江千户苗寨刺绣及旅游产业发展、凯里市凯棠镇梅香村刺绣产业发展,并听取了各参观学习点的情况介绍,与交流学习点的刺绣行业进行了交流探讨。

李雪梅认为:“发展石林彝族刺绣前景可观,但缺乏政府具体部门的主体领导,产品缺乏创新创意是石林发展刺绣产业的瓶颈。希望能够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加速推进石林彝族刺绣产业的发展。

打垮“拦路虎”

助力昆明民族刺绣产业发展

近年来,除了石林县,昆明市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先后组织刺绣企业参加了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际展销活动,以及珠洽会、深博会、北京文博会、西部博览会、广交会等国内展会。但产品研发创作严重落后、行业市场规范严重滞后、传统手工刺绣濒临失传、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缺失、企业小散弱等各方面的问题依然是云南民族刺绣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拦路虎”。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早在去年,云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民族刺绣传承人深入昆明、楚雄等地民族刺绣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并于2018年10月26日在昆明举办“少数民族刺绣文化与产业发展”委员谈活动,为云南民族刺绣产业的发展把脉支招。

在“少数民族刺绣文化与产业发展”委员谈活动上,省政协民宗委主任李红民介绍:“目前,全省刺绣协会共有476家,据不完全统计,仅昆明、楚雄就有12万名妇女从事刺绣生产。民族刺绣已成为农村妇女们增收致富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云南民族刺绣产业发展尽管获得了显著进步,但与其他文化产品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红民建议,要把民族刺绣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投入的重点,建立全省民族刺绣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此外,还有专家和相关企业人士达成共识,认为云南民族刺绣应结合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胆尝试生产既有民族特色、艺术档次、文化内涵,又有时代感、实用性且市场前景好的产品;想尽办法,为了进一步提升昆明市刺绣行业,特别是民族地区从事刺绣相关人员的实用技能,助力昆明民族刺绣产业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致富产业进一步壮大。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赵烨琳

实习编辑:沙兰梅 一审:秦聪俊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