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广西米粉好吃吗

如果有一天广西人吃不到米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在这块土地上无论东西南北,都有适合当地人口味的米粉。做法从无汤干捞,到浓汤重味,从生榨现煮,到干粉发制,种类之繁多,味道之迥异,无不令外省人叹为观止。

其中传播最广,名声最响的三大粉是: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和南宁老友粉。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的两大要素:一是“芼”,二是卤水。“芼”是壳,卤水是核。

把新鲜的米粉在约 80℃ 左右的热水中晃动20秒,这一过程广西人叫作“芼”。“芼”好的米粉沥干水,扣入碗中形如龟背,一小瓢卤水被均匀地浇在面上,卤水被温热的米粉一烘,丝丝香味缓缓升华,一种氤氲气氛顿时弥漫开来。

可靠的文献记载桂林米粉特有的卤水创制于清道光年间。民国桂林学者易熙吾(桂林修志馆总编纂)记录在案的“卤水”源自一位曾在山西平遥做官的桂林人,回桂后用平遥卤牛肉的方法,加入本地香料,制作出的卤水格外香甜。

今天,全国各地都能见到桂林米粉的招牌,但在外地开店的,却鲜有桂林人的身影。

柳州螺蛳粉

柳州螺蛳粉很年轻,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几乎同步,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街边的螺蛳摊。一口装满螺蛳的大锅,几张小桌,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嗍”(suō)螺蛳(“嗍”是象声词,又表动作,意为撮口奋力吸入),一边大聊特聊。

粉是事先发好的干米粉,在沸水中煮透盛于碗中,浇上一瓢滚烫的、酸辣浓香的螺蛳汤,这就是螺蛳粉的雏形。如果说干米粉是形,浇盖在上面多达十余种的杂色配料是衣,那么带螺蛳香味的汤就是灵魂。

螺蛳粉的臭味隔着屏幕也能闻得到

不放弃自身传统,但又不拒绝外来文化,将所有喜欢的口味掺杂在一起,这就是柳州杂色性格的要旨。

南宁老友粉

南宁老友粉自上世纪30年代,在一间粤式早茶的后厨里被成功研发出来后,便被本土人士广泛接受并深受追捧。

把炒锅烧旺,放酸笋、辣椒、豆豉,以及少许蒜米煸炒,待香味溢出,下瘦肉、猪肝、粉肠翻炒至熟,倒适量清汤,稍滚即加入米粉,调味出锅。这就是一碗经典的南宁老友粉。

这种食物催出的大汗淋漓,在老南宁的口中,叫做“发表”,把体内的汗液逼出来,能够起到排热、排湿、排毒的功效。酸笋、辣椒和豆豉的组合是否果真有药用功能尚待研究,但这三样食材却构成了南宁老友粉的三要素。

至于配料,南宁人会选用最好的荤料,由于老友粉是现煮的,瘦肉若柴,猪肝若脆,粉肠若硬,第二天这家店便再也无人问津。一个被老友粉遮盖了的事实是,南宁是粉种最多的城市。据说在南宁吃米粉可以一星期不重样。

三大粉之外,广西米粉家族依旧人才济济。

生榨米粉,发酵好的一大块膏状米团,通过压榨器手工压成圆条粉状,落入热汤滚滚的锅中,配以豆腐干、头菜碎、猪肉糜。

全州红油粉,足量的海椒研成细末,足量的生油烧旺,二者相掺合,粉极细,油极旺,汤极宽。

桂中滤粉,选用硬米或陈米,用水泡一定时间,和水打浆,用滤盘滤成条,入沸水,粉条浮起即捞,现煮现吃,再加一份肠衣猪肉炸至金黄,称为“烧蔗”的配料。

玉林牛杂粉,粉与牛杂必须现煮,精妙之处在于汤。汤色清淡却暗蕴牛味,毫无腥膻之感

摄影/王凯

为什么广西人这么爱吃粉?

首先因为广西产米。在中国有 6 成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早籼稻是国内生产效率高的一种稻谷。在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南方的省份都盛产这类稻谷。

其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做得快。提前备好调料,客人点单后将米粉烫好倒入汤汁里即可。一碗米粉不需要精细的制作过程,吃完即走的性格也适合每天为生计奔忙的大众。所以一旦给米粉一个走出广西的机会,它便很快被外地人接受了。

米粉对广西人而言,就是一种“ 乡愁”,几乎所有出门在外的广西人,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当地特有味道的米粉。一碗米粉,牵系着所有美好的情意。

作者/曾小帆

插画/文一

本文内容来自于《地道风物·广西》

编辑/逸骁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