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广州 创文

广州以人为本改善城市环境。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

“云道”蜿蜒穿行山间。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

广州随处可见志愿者。

创文公益广告在南沙东涌镇滚动播放。

志愿者在公交车总站派发防疫宣传小册子。

危旭芳

文明广州 新高度4

全国文明城市,国内影响力最大、含金量最高的综合性城市品牌。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在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这张新鲜出炉的创文“成绩单”,肯定了广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常态化业绩,也呈现了广州城与人之间文明互动的平衡发展观。

有体现在市容市貌、环境秩序的“颜值”,也有蕴涵于道德素养、人文精神的“内涵”,广州为何能做到?让我们随广州创文的步伐,“解密”一座国家中心城市如何以制度建设、为民导向凝聚各方力量, 使文明成为大众生活方式,为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提供精神动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除署名外)

广州经验:建章立制为创文“保驾护航”

众人拾柴火焰高,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领域宽,涉及部门多,创建文明城市不能靠一己之力。

广州地区文明城市创建领导小组于去年成立,标志着广州地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上下贯通的新机制,站上同城共创的更高起点。该小组由省直单位、中央和省驻穗单位、驻穗部队、市直单位、企业、行业协会等73个单位组成,建立起“上下联动、点面对接、军民共建”的区域性创建工作运作机制,实现了“点”“线”“面”联动建设文明城市的组织保证。

建章立制为创文“保驾护航”,《广州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13项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今年出炉,对深化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创建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出租汽车文明服务拓展、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优化、餐饮行业文明诚信服务行动等13项专项工作作出规划部署,调动起全市各领域的社会力量和重点人群,共同参与文明创建。

文明需要被唤醒,也离不开刚性约束。广州对文明行为的倡导循法治化轨道,首次上升为制度规范。今年10月,《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为实现标本兼治的创文格局提供制度保障,也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凝聚起更广泛的社会共识。

同时,文明行为也需要激励。《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此订立了激励制度,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建设”。

在“文明在身边 创建齐参与”的号召下,全市11区全民动员,党员回社区报到并开展服务,不断提高创建工作知晓率支持率。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形成人人争当文明行为的倡导者、宣传者、践行者的风潮。

广州努力:

城市文明与

治理水平“双提升”

今年初,全民战“疫”打响,一群广州志愿者每晚穿街过巷,派口罩、量体温、做登记,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那个月,派发口罩超过3000个,惠及1000多人次。

组织者尚丙辉是一位废品收购站老板,更以救助流浪汉的“中国好人”身份广为人知。面对赞美,他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平凡的志愿者,在全民抗疫的非常时期,“我们责无旁贷”。

在服务城市发展的第一线,广州志愿力量前赴后继。创文期间,全市超过180余个文明单位、10万多人次志愿者参与结对共建,在交通路口、老旧小区等城乡基层开展文明引导、环卫秩序维护服务,绘出了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广东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显示,广州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过343万人,他们赋能270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编织起“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基层网络。

“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党委领导 法院引导 街道配合”纠纷化解途径、“有事好商量”等民生实事协商平台全面上线、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打造“公咨委”等公众参与平台鼓励市民群众参与街区治理、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开展“三规合一”工作及促进城乡空间布局衔接与协调发展……一件件民众身边实事,一系列城市治理及服务的制度性好做法,奠下了城市文明与治理水平“双提升”的坚实基础。

创文期间,广州市各部门多措并举,既注重公园、广场、景观大道等城市“面子”的光鲜亮丽,更注重背街小巷、城中村、老旧社区、集贸市场等城市“里子”的整洁有序,破解了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啃下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违法建设治理等一根根硬骨头……一系列绣花功夫精细描绘出文明城市的“好模样”和文明生活的“新图景”。

广州成果:

文明指数化作幸福“可感度”

让群众真切体会到创文带来的变化,才能把文明指数化作幸福“可感度”。如今的番禺北亭涌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时时飘来村民传唱的歌谣:“一河两岸多标致,又有龙船又有戏。又有蚬汤浸饭微,有女不嫁崔家待何时。”曾几何时,北亭涌与邻近的南亭大社涌、合益围涌都以黑臭闻名,困扰小谷围岛上的村民和大学城师生近十年。北亭村党委书记梁国坤亲历了北亭涌从清澈到黑臭再恢复清澈的变化:“水质改善了,生态景观恢复了,村民纷纷点赞。”

通过创文啃硬骨头,以人为本改善城市环境,市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其中,年度完成202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加装旧楼宇电梯1872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环境综合整治5.87万人次,清除卫生死角13.98万处,整改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6.14万宗……

一条8公里“云中步道”,在白云山、越秀山之间蜿蜒,把盎然的绿意还给市民;北亭涌绕过大学城、沙坑涌流过大源村,昔日黑臭的河涌不见踪影,如今的溪水清澈见底……拔掉了“钉子”,云山珠水焕新,城市还绿于民、还景于民。

推进“厕所革命”,新改建公厕2557座,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厕所2214座;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完成2.03万名来穗人员及其随迁人员积分制入户,长者饭堂增至1036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12345热线推动解决市民诉求164.78万件……文明创建成果正更公平地惠及社会各阶层。

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最终还是交由人民来验收。今年5月,市统计局开展了市民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看法建议专题调研,在覆盖11个区的2008名受访市民中,肯定在职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受访者分别高达91.2%和92.8%。

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广州市政府财政透明度、市级政府网站排名全国城市第一,98.32%受访市民对本市区文明城市创建效果感到满意。

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危旭芳:

共建温暖而理性的文明美好家园

“广州这座城市从来不缺温度。它有包容,包容在‘南腔北调’,包容在‘中西合璧’;它有爱,爱在‘广式让座’,爱在‘暖心羊城’;它有情怀,情牵大榕树下,情牵小巷子里。”危旭芳表示,温度之外,这座城市也需要理性和秩序,以保障公民权利,守护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危旭芳指出,依法治理不文明行为是塑造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广州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广州好人”“身边榜样”屡现荧屏报端,上演着一出出动人的羊城故事。但是,有些“不文明”行为就在市民身边,很大原因是人们找不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撑腰。

“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危旭芳表示,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社会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条文,是矫正不文明行为、塑造良好文明社会风尚的重要保证。在法律制度中更多地加入道德准则,将道德对社会的规范作用通过法律条文来实现最大化,提升公民道德修养已成为国内专家、学者的一致共识。

危旭芳表示,《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全面施行有望让文明从规矩上升为法律规定,有利于营造文明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一方面,以道德滋养法律, 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将使法律更加良善;另一方面,以法律体现道德,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增加道德的理性,共同推动实现“良法善治”,共建一个温暖而理性的文明美好家园。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