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过年炸煎堆

过年话煎堆

一年一度年关近,这下子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年晚煎堆”了。按旧时广东人家家户户迎春接福的习俗,是要开开油锅,炸些油角、煎堆、蛋散、糖环一类年宵品,据说这样才可以把过去一年的“晦气”驱除干净,同时兼有让“财神”、“灶君”一饱口福的含义。

毋庸置疑,“财神”、“灶君”最偏爱的食品肯定就有煎堆。你看煎堆的构造便知:内含爆谷、花生、芝麻等寓意“五谷丰登”,伴有糖浆想到“甜甜蜜蜜”,外表浑圆以示“连年圆”。冲着对新春来临的美好憧憬,旧时即使是餐餐吃糠咽菜的穷苦人家,到了年关,怎么勒紧裤腰带也要炮制些“年晚煎堆”,那好意头,人有我有啊!

广府俗语:"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意思是:尽管辛勤劳碌,却可以收获财富满屋。

一般来说,人总是要嫁(娶)的。奇就奇在,部分大龄青年谈到自己终于觅到的意中人时,竟以“年晚煎堆”作喻,谓之“人有我有”。“煎堆”,不就是过年常吃的那种圆球状油炸食物吗?它,与即将成为自己配偶的“那一位”有何关联?“年晚煎堆,人有我有”,意思是别人有的,我不能没有,如果没有,想法子也要办到。更深一层是比喻:在旧时代的人,年底想娶老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然后就随便找一个,心想丑就丑点吧!总比没有强。许冠杰的歌也有唱啦!"岁晚煎堆,点知著声跟左老许",这句歌词的意思是:以为这么丑应该很安全,没想到她突然跟别人跑了。 

煎堆的堆字,只表音不表义。其正字:"煎䭔",(《集韵》:䭔,丸饼也)这种食物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的秦汉时期,据文字记载,唐代称“煎堆”为“碌堆”,从初唐诗人王梵志“贪他油煎锤,爱若菠萝蜜”的诗句里,可以知道煎堆该是唐朝长安宫廷中的上乘食品。因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居民,有许多是在唐宋时期陆续从中原南迁入岭南,所以“碌堆”也随之传入广东,由此可见,今天广东的“煎堆”,起源显然是中原人南迁的结果。

相传煎堆从中原传来,被韶关珠玑巷胡妃一案牵连的58个村庄33个姓氏的人,在逃走时匆忙间无法制作干粮,只好拿现成的,于是把供奉玉皇大帝的仙果糕点都拿上路了,一路上果然逢凶化吉。因此,从珠玑巷南迁的广府人,将千年小吃——煎堆流传至今。(聂巨平)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