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1936年 上海

新华社柏林5月8日电(记者任珂 张远)“看,这是我的儿童身份证!”在位于德国柏林东郊一个小镇的家中,索尼娅·米尔贝格尔找出一张贴有她儿时照片的卡片,卡片背面出生日期写着1939年10月26日,出生地是“上海”。

“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索尼娅告诉记者。在她家里,中国元素四处可见:墙上挂着梅兰竹菊壁挂,结婚照上的索尼娅穿着一袭旗袍。而更多的,还是有关犹太人在上海的各种资料和照片。

“如果我没在上海出生,我现在就不会在这里。如果我父母当时没有勇气从德国逃出去,我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索尼娅一一介绍当时的各种文件,讲述了这个犹太家庭的逃亡故事。

4月23日,索尼娅·米尔贝格尔在位于德国柏林东郊一个小镇的家中手持她居住上海期间的儿童身份证。新华社记者单宇琦摄

索尼娅的父母赫尔曼和伊尔丝·克里普斯来自法兰克福。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之后的第二周,纳粹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将索尼娅的父亲关进了达豪集中营。当时战争还未全面打响,纳粹还要顾及国际舆论,因此采取了一些看似“自由”的做法,比如准许集中营关押人员与外界通信。

她父亲向她母亲写了一张明信片。索尼娅拿出这张明信片,正面写着集中营有关通信的各种规定,包括必须清楚书写、不能超过15行、只能看集中营管理人员审核的报纸杂志等等。上面还写着寄信人牢房号和收信人地址。在“德意志帝国”的邮票上,盖着达豪的邮戳。

这是索尼娅的父亲1938年11月20日从达豪集中营寄给妻子的明信片。新华社记者任珂摄

“正是这张明信片,让我母亲知道我父亲还活着以及在哪里。”索尼娅说,那时德国开始大规模迫害犹太人,很多人选择逃亡。母亲从其他犹太人口中得知,当时全世界只有上海对犹太人仍然安全。

母亲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堂兄帮她从中国在当地的领事馆拿到一张空白的移民表格。她拿着表格和丈夫的明信片去找盖世太保,承诺将离开德国。盖世太保在关押她两天后,竟然真的释放了父亲。父亲的一个“雅利安”中学同学在一家旅行社工作,帮他们买到了去上海的船票,母亲的父母资助他们船票钱。

索尼娅的外祖父母当时正在等待去巴西的签证,但迟了一步没有出去,最后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泰雷津集中营遇害。

克里普斯夫妇坐火车到意大利热那亚乘船。到达热那亚后,为了防止被意大利法西斯抓住送回德国,他们晚上不敢住酒店,而是到一家妓院找了一个房间住下。

1939年3月29日,他们登上了去上海的客船,4月26日抵达。这时索尼娅母亲已经怀孕四个月。

半年后,索尼娅在上海出生。

这是索尼娅在上海居住期间的“儿童身份证”正面。(图片由索尼娅提供)

这是4月23日拍摄的索尼娅在上海居住期间的“儿童身份证”。新华社记者单宇琦摄

在德国的家中,索尼娅向记者展示了她在上海的出生证明以及家人的一些证件。父母在上海的身份证上有一道黄条,索尼娅说那意味着是犹太人。

为了谋生,索尼娅的父亲先后当过记者、翻译,还帮中国商人卖过鸡蛋,母亲则偶尔做些针线活儿。

索尼娅收藏着一个白底红字的袖章,那是她父亲的遗物。袖章上用汉字写着“外国人难民所守望员”,以及德语的“监督”和英语的“难民营服务”字样。这是在日本占领时期,难民在营区里自治维持治安时佩戴的标志。

4月23日,索尼娅在家中展示日本占领时期上海犹太人隔离区的袖章:外国人难民所守望员。新华社记者任珂摄

索尼娅记得,上海冬冷夏热,冬天下雪,夏天有台风,母亲用煤球生火做饭。儿童的生活总是无忧无虑,索尼娅还上了幼儿园和小学。某个生日,父亲送她一双轮滑鞋作为礼物,她穿着轮滑鞋在没有汽车和自行车的街道上玩耍。1945年3月,她的弟弟彼得在上海出生。

在索尼娅的记忆中,中国人热情而友善。她和父亲中国老板的女儿年龄相仿,成为了好朋友。她记得,有一次父亲没有按时来学校接她,她决定独自回家,但途中迷路,急得哇哇大哭。周围的中国人纷纷停下来安慰她。

年幼的索尼娅当时不知道世界上正在发生着什么,也不会像父母那样挂念故乡的亲人。二战胜利后,一些美国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在上海上映,人们知道了集中营里的惨剧,孩子们也能感觉到发生了一些不寻常的可怕事情。

索尼娅给记者看了另一张照片,是1947年8月21日一家四口抵达柏林火车站时拍摄的。索尼娅当时已经快8岁,父亲怀抱着两岁的弟弟。

1947年8月21日,索尼娅一家四口离开上海抵达柏林火车站时的照片。(图片由索尼娅提供)

索尼娅说,当时没有一个亲人到火车站接他们。后来他们才详细了解了德国发生的一切,还从一些幸存者口中得知,他们的家人在达豪和奥斯威辛等地的集中营遇害。索尼娅渐渐明白了为何她的父母会逃离自己的祖国,为何她会出生在上海。

索尼娅曾去过萨克森豪森等地的集中营,但慕尼黑附近的达豪以及波兰的奥斯威辛,她始终不敢去。“母亲说我应该去看一看,但我认为,我无法承受。”索尼娅的眼中泛起了泪花。

后来,一家人在东德开始新的生活,索尼娅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

4月23日,索尼娅在家中展示她结婚时穿的旗袍。那是她凭童年记忆指导裁缝做的。新华社记者任珂摄

认识她的所有人都对她的出生地感到非常好奇,每一次她都会讲述这个家庭的传奇故事。

1998年,她第一次回到上海。在虹口区,她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曾居住的老房子,认出了那个熟悉的大门,在那扇窗户前,母亲曾抱着她照相。

这是4月23日翻拍的索尼娅·米尔贝格尔的母亲抱着年幼的索尼娅在上海住处窗台上的合影。新华社记者单宇琦摄(原图由索尼娅提供)

迄今为止,索尼娅已去过上海8次。她收集犹太难民姓名,努力恢复犹太人的上海逃亡记忆。

2014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名单墙”揭幕。墙上刻着的13732个曾住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名字,均由索尼娅一一审核确认。她还帮助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数据库,2018年12月获得德国总统颁发的联邦十字勋章。

4月23日,索尼娅·米尔贝格尔在德国柏林东郊的家中介绍她在上海故居的照片。新华社记者单宇琦摄

“跟我的同胞比起来,我可能是幸运的。”索尼娅说,“但我们不能遗忘这段历史。愿人类永远不要战争,不要相互杀戮,永远不要。”(编辑:唐志强、王申;剪辑:孙硕)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