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吊炉饼
□戴官宝
淮安是运河之都,驻有漕运、河道两总督,是漕运枢纽、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也是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之一。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好日起樯竿,鸟飞惊五两。 ——唐·刘禹锡《淮阴行》
淮浦高楼高入天,楼前贾客常纷然,歌钟饮博十户九,吴歈不羡江南船。
——明·蔡昂《淮阴曲》
古代诗人这样赞美淮阴(安)市,淮阴被誉为“壮丽东南第一州”,鼎盛时期淮阴总人口超过50万,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美食上形成全国闻名的淮扬菜系。清江浦的水路里运河,王家营镇的陆路通京大道,形成大运河“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独特风景。王家营镇就是北马起始之地。南来北往的客商,达官贵人,应试举子,贩夫走卒,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把王家营镇的三街六巷,挤得满满当当。大量的过往旅客在此停留,换乘车马,带动了客栈、骡马厂、粮行、餐馆美食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2021年11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淮安 “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面对这么大的金字招牌,我想起了王家营镇的很多独有的美食:如油大头、油端、牛脯、吊炉饼和炕饼等等。
吊炉饼店每天总是围满了人,他们都是准备坐上王家营镇骡马车北上的,临走时一定会带上几斤吊炉饼,再买上二斤牛脯作为旅途中干粮。因为吊炉饼不但好吃而且抗饿,又便于携带。王家营的吊炉饼和炕饼,似乎就是专为北上南下的旅客制作的。北上南下旅客多的时候,王家营镇人都自觉不买吊炉饼吃,让给外地旅客买了带着做旅途干粮。
王家营镇的吊炉饼两面都炕得黄亮亮的,闻着香喷喷的,吃到嘴里甜滋滋,用锅铲敲打饼盖,会发出清脆的铛铛金属声。我最喜欢吃那黄亮亮的饼盖子,那甜滋滋的饼瓤子,给爹爹奶奶吃,他们人老了,牙口不好。
吊炉饼顾名思义,是把炉子吊起来炕的饼。吊炉饼的炉子分上下两部分,下面炉子是和普通炕饼炉子差不多,用砖头砌成七八十厘米的高度圆形的大炉子,炉堂里没有炉钉(炉条),因为那时候都是烧木柴的。上面的炉子是用铁板做成的,上小下大的大喇叭状。用三根铁链系在一根长木棍的一头,木棍另一头系着一根绳子,用来拉动吊炉放下或吊起,木棍中央用绳子吊在房梁上。吊炉朝向工作台一面开个小门,在炕饼时,将下面炉子里烧红了的已经不冒烟的木柴火,用铁铲铲到上面炉堂里关上炉门。等上下两个炉子木炭火里面烟岀尽了,才能把搓揉好的饼季子放在饼锅里,一炉木炭火只能炕一块饼。炕吊炉饼用的是浅帮平底锅,和现在做水晶包子的平底锅差不多,锅帮只有七八厘米高度。
吊炉饼用的面,是大磨坊里磨出的面,麦子内皮保留的多,所以炕出的饼比精白面炕的饼香。吊炉饼是把一半活面(发酵的面)、一半死面(没有发酵的面)掺合在一起,反复搓揉。面团搓揉成和平底锅一样的大小,约三十多厘米的饼季子,平底锅热了刷一点油,将饼季子放到锅里,松开扣着的绳索,放下吊着的炉子上下同时炕。几分钟后,就要将上面的炉子吊起来,用手将吊炉饼转动一下,防止吊炉饼受热不均,有的地方炕糊了,有的地方夹生。更重要的是,还要用刷子将饼上下两面,刷上一层糖稀再炕。如此反复刷五六次,时间达三十分钟,反复刷的糖稀,会慢慢渗到饼里面,吃的时候才特别好吃。最后一次刷过糖稀后,还要在正反两面撒上芝麻,以增加香味,使吊炉饼更加诱人。
今年八十四岁陈道田老先生,是王家营镇陈氏吊炉饼店的后人,据陈道田老人回忆,他爷爷常说:明清时期,王家营镇有七八家吊炉饼店,都在东大街、粮食街、骡马街。吊炉饼和炕饼是专为南来北往的客商准备的干粮。到晚清时期,漕运改海运,公路铁路的兴起,交道运输方式的改变,没有客人在王家营镇停留,其他人家吊炉饼店全都改行,到解放前只剩下他家还在经营着两处吊炉饼店,一处在北桥靠近轮船码头的地方,一处在南挢靠近汽车站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是短途旅客的集散地。陈老先生说:出锅后的吊炉饼,都立在锅台上,以散发热气,又不至于凉透,从而失去香味。有客人买时,用刀将吊炉饼从中间切开,分成两半,然后再切成一瓣一瓣上秤称。旧帀5百元钱一斤(今5分钱)。那种香甜的味道,买饼的人都忍不住咽口水,吊炉饼炉子周围,经常挤满了闻香味的小屁孩。有的实在忍不住,伸手摸一下吊炉饼,手上沾了点糖稀或芝麻,赶紧放到嘴里,吧唧吧唧响个不停。这时店老板就大声呵责,众多的小屁孩像树上麻雀受到惊吓一样,一轰而散。
解放前由于长期的战争,人民生活困难,吊炉饼生意更加惨淡,到1950年,最后一家门店也关门歇业了。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