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靖远美食城

糁饭 将米和面混在一起做成的面食,是靖远人发明创造的传统家常饭。远在唐代,靖远就因盛产糜谷类粮食作物而闻名,贞观八年曾将地名改为粟州。由此可知,糁饭自古以来就是当地的主要食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靖远的干旱、半干旱山区以及高扬程灌区,大面积种植糜子、谷子,经碾磨去皮后称之为黄米、小米。黄河沿岸则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去皮后称为大米或白米。因所用米料以及加入面粉的不同,有小米糁饭、黄米糁饭、白米糁饭之别,还有黄米和白米混合做成的糁饭,有麦面糁饭、豆面糁饭、包谷面糁饭等。

糁饭的传统做法是,先将米用水淘净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其煮沸,待熟烂至七八成时,撒上面粉搅拌融合,盖上锅盖焖一会儿即可。后来人们摸索出仅用米来做糁饭的方法,即在焖米饭时适当增加水量,待米饭焖熟后用力搅拌,使米粒碎化成为糁饭。俗语云:“糁饭若要好,三百六十搅。”只要做法地道,搅拌适度,做出的糁饭就具有粘性,吃起来柔软爽口,味道与口感方能俱佳。过去农村生活条件差,糁饭是每日必备的主食,大多用黄米做成豆面糁饭或包谷面糁饭。如今,靖远糁饭登临大雅之堂,摆上宴会餐桌,成为大众喜欢的时尚面食。

臊子面 或统称长面,为靖远面食的一种类型。用小麦面做成细长的面条,放入沸腾的水中煮熟,捞出后加汤或用食油凉拌而成,凉吃有凉面,热吃有臊子面和酸汤长面。臊子面,又叫荤汤长面,是靖远人喜欢吃的面食之一。靖远城乡习俗,凡遇吉庆喜事的场合,都要吃臊子面。小孩过生日和老年人过寿,吃长面寓意着长安长寿。招呼亲戚朋友,吃长面意味着常来常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臊子面的做法很讲究,过去用手擀成圆形面张,叠起后用刀随意切成宽细不等的长面,叫做手工面,如今已为机器面所替代,少了原始的风味。臊子汤选用上好的五花肉做成肉丁,与洋芋丁、豆腐丁、粉条等一起,加入各种调料,配以少许西红柿、红辣椒丝、黄花、菠菜或香菜、葱节、木耳等,调制成味道鲜美的臊子汤。将长面煮熟后捞在碗中,再盛入适量的臊子汤,俗语叫做“冒臊子”,即成美味可口的臊子面。吃臊子面时,有油泼的红辣面和食醋,食者可根据各自的口味轻重自行调理,并配以小菜诸如咸韭菜、花花菜、咸芹菜、酸白菜等佐餐。真是闻之清香四溢,食之爽心无比。

灰豆饭 又名扁豆面,属靖远地方传统面食。先用扁豆熬成灰豆汤,再放入面条煮熟即成。因其颜色呈酱红色,民间俗称红豆饭。灰豆饭具有清热解暑、中和胃酸等功效,不失为一种保健饮食,因而受到大众喜爱。

灰豆饭的做法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要做得地道可口并非易事。有一种独特的做法是,先将扁豆淘洗干净,取适量食用碱面加入少量冷水使其融化,与扁豆一起放入铁锅中煮沸数分钟时间,待水蒸发完后,将已经变为红色的扁豆干炒脱皮,然后再盛入足够的水并用弱火慢煮,直到扁豆熟得透烂为止。事先擀好面皮,将其切成菱形状的面条,此时倒入灰豆汤中煮熟,或用白水煮熟面条,然后加入灰豆汤亦可。灰豆饭中,需调配盐、花椒粉、鸡精、香油、葱屑等调味品,但一般不调入醋酱,喜欢荤食者也可以加入各种肉丁,做成加肉的灰豆饭,可使味道更佳。食用灰豆饭时,佐以咸韭菜或凉拌苦苦菜等小菜,吃起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饸饹面 或称河漏面。用荞麦面做成的一种面食,西北地区农家普遍食用,为人们喜爱的家常面食之一。将旱地所产荞麦磨成面粉,用网目极小的筛箩筛选分离出极精细的面粉来,掺入少量米面或其它面粉以便于加工并增强柔性,制作饸饹面的工具叫饸饹床子,底部有漏孔,把和好的荞麦面轧成长条,煮着吃。做饸饹面时,必须把握煮的程度要适中,以吃起来感觉不硬不软为宜,食用时配以辣椒油、陈醋、蒜泥、芥末糊等调味品,多做成凉拌面食,别具风味。

马蹄子 选用精面粉做成的花卷类蒸馍食品,盖以其外观形状而得名。在面粉中加入少许发酵引子(俗称酵头子),用水拌和均匀后待其发酵而成为发面,擀做面皮其上敷以熟胡油,撒上干面粉,将数张面皮叠加起来,切成条块状,再手工制作成型,放入笼中蒸熟而成。这种面食制品早期多做为圆形,面皮叠摞,层次分明,犹如马蹄状,故而得名,现已做成纺锤形状。以前,当地农村给新生儿过满月时,通常要做马蹄子,亲友邻里作为贺礼相赠,用以招待客人食用。这种过去的民俗礼仪特制食品,如今已受到人们普遍地喜好,由手工制作演变为机器辅助加工,其中添加白糖等物,做成烤马蹄,表皮黄亮清脆,味道精美。县城有华尖子、刘记等烤马蹄制作店,生意兴隆。

麻腐包子 靖远特有的地方风味小吃。将麻子磨碎后去掉皮渣,剩余部分即为麻腐,其中加入葱丝等辅助品,也有加精肉丁者,做成包子馅儿,以上好的麦面做皮,包成圆形或长形的包子,蒸熟食用,味道纯真,别具一格。

水晶包子 即生煎包子,回民做的带馅类食品。以肥瘦搭配的羊肉加大葱及相应的调味原料做成肉馅,上好的精面粉发酵后擀制成皮,用平底锅烙制,事先倒入清油并加热,再将包子挨个放入锅内,盖上锅盖,待包子底表皮经烙煎而变为黄色后,整体翻转,使包子外皮上下着色,煎熟即可食用。这样制作的包子,上下呈焦黄,四周白净透亮,好似水晶,故而有水晶包子之誉称。县城西关回民田四儿的水晶包子最有名气,手艺高超,别具风味。

油酥馍 麦面发酵后烙制的甜味饼子。制作时添加胡油等物,揉和做成圆形,中间凹陷,放入白糖,外观呈金黄色,为靖远特有面食饼之一。

扭酥 一种特制的甜食。选用上等的麦面使其以水拌和发酵,反复揉和做成面块,中间添加白糖、鸡蛋清、大油、姜黄、桂花等佐料,用手使其扭曲,放入盘中烤熟。吃起来带有甜味,香脆可口,为靖远特有的熟食制品。

一窝丝 靖远特有的纯手工制作面食制品之一。选用上等麦面粉,以水拌和并经发酵成为发面,添加胡油、姜黄两种原料,将面拉长如丝状,然后盘起来做成圆形小饼子,经过烙烤熟透即可。保质期较长,酷署季节为十天,一般情况下可达三十天。食用时根据个人嗜好,辅以佐料,或甜食或辣吃,但以甜食为最佳,撒上白砂糖,使其断为碎丝,食之香脆味美。靖远一窝丝的制作手艺,开始由陕西传入,金氏、刘氏两姓人家制作的一窝丝远近闻名。现今老字号刘记一窝丝加工店专门制作,销往陕西、银川、兰州等地,为靖远美食之佳品。

糖麻花 糖麻花又叫糖馓子,是回民节庆之日必备食品。有麻花也有盘馓,更有油香、油炸果等,脆香可口,百吃不厌。糖麻花制作方法:选用精白面,以水拌和使之发酵,然后加入白糖、鸡蛋清和少许白矾水,揉和均匀后拉为细长条,折叠拧成绳索状,投入油锅内炸成,其色金黄,脆而不腻,可作走亲访友的礼品,经济便当。

酥盒子 靖远特有的点心类甜食。将精选的麦面粉加水、大油拌和,擀成薄片,然后卷成柱状,又从两端挤压成饼,再次擀薄成片,这样反复三至四次,最后卷成柱状并切为一定数量均匀的圆形面块。将花生仁、核桃仁、芝麻、青红丝、白糖等混和在一起做成馅,放到面块中间挤压置入内部,封口后将边缘手工捏成花朵形状,烤熟后即为香甜酥脆的甜食,故而取名酥盒子。

空锅子 靖远回民特制的饼子。空锅子其实属于烙饼的一种,但其形状有各种花纹,焦脆黄亮,因而又与烙饼大不相同。空锅子的制作方法是,将发酵的精白面加入香豆子和少许姜黄、清油,揉和均匀之后,装入铜和铁铸成的有各种花纹的专门模具中,用微火使其慢慢烧熟,待模具凉冷后取出。带有花纹的空锅子表面呈微黄色,看上去好似一朵盛开的黄色牡丹,吃起来皮脆内酥,味道更佳,既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又可为出门时随身携带的干粮。

炒面 干面食品。将粮食作物用水淘洗干净,凉干后炒熟,用石磨或磨面机将其磨成面粉,即为炒面。炒面是一种便于携带的即食品,既能干吃,亦可加水拌和成块状食用,俗称“炒面疙瘩”,还可添加白糖、瓜汁等调制成不同的味道。炒面的品种很多,根据选用粮食的不同有小麦炒面、麻麦炒面、黄豆炒面、莜麦炒面等。在靖远农村,以前人们外出劳动或走远门时都要随身携带炒面,以备食用。以往在干旱山区,群众生活困难,时常采集野草籽,做成炒面充饥,主要有绵蓬籽做的绵蓬炒面。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变好,炒面不再是主要食品,偶尔加工炒面,当作新鲜品尝而已。

凉粉 豆面做成的凉拌小吃之一,或称豆粉。将磨成的精细豆面加入少许姜黄,以适量的水在锅中用微火将其煮成均匀的糊状,盛入碗碟等餐具中,待凉冷后即成柔韧而具有一定弹性的粉饼。食用时切成条形薄片,佐以油泼辣椒面、蒜泥、酱醋、葱花、食盐等,拌和即食,味道佳美,清凉爽口。也有用荞麦面做成的荞粉,制作以及食用方法大抵与上相同。

搅团 杂粮面类食品,多用荞麦面做成,故而又称荞面搅团。荞面分为甜荞面和苦荞面两种,在荞面中掺入极少量麦面,徐徐撒入翻滚的开水锅中,如同做糁饭一样,反复搅拌成团,焖熟即可。搅团为农家快捷面食,以往农村生活条件差,吃搅团时将其盛入碗中,用勺子在中间打压出小窝,中间倒入食醋,放上少许葱花、辣椒面等,用筷子夹起一块块蘸着吃,或佐以咸菜。如今,人们吃搅团时,配以特制的搅团汤以及各种炒菜等,吃法与过去相比大为不同。

酒醅 用莜麦做成的发酵食品。将莜麦加水拌湿后,经揉搓脱去毛皮,简捷的办法是将湿莜麦装在厚实的袋子中,由两人分别抓住两端,使劲抛起然后落地,重复多次,袋中莜麦相互摩擦亦可去皮。将莜麦脱皮后淘洗干净,放入开水中煮到嫩熟程度,捞出凉至常温下,均匀拌入酒醅曲子,盛入面盆等较大的容器中,覆上盖子,待其发酵至释放出浓浓的醇香味道即可。除了用莜麦做酒醅外,还可用糯米、大米、小麦做酒醅,但不同的粮食发酵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莜麦酒醅发酵时间一般为一到两天,其它粮食所需时间则稍长一些。

醪糟 用少量糯米做成的酒醅加水煮沸即为醪糟,或称醪糟汤。靖远人习惯早点吃醪糟汤泡馍,在醪糟汤中打上鸡蛋花,就成了鸡蛋醪糟,尤为大多数人所喜爱。醪糟中放入少量白糖,使其略带甜味,老少咸宜,人人爱吃。

卤鸡 通过特殊的烹饪方法制作的鸡肉,为靖远地方美味肉食品之一。其烹饪主要程序是,将活鸡宰杀后去净羽毛,掏空内脏,用配有各种调料的开水煮熟而成。水中加入的调料主要有花椒、生姜、丁香、食盐、白糖、酱等,因其制作者的手法不同,味道迥异。靖远卤鸡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人加工制作,80年代后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而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已成为当地美食品牌。靖远卤鸡制作工艺独特,最早有袁钟、韩正海、老尹婆制作的卤鸡,后来有唐国忠制作的卤鸡,以及宋得发制作的“宋二元”卤鸡,都享有盛誉。“宋二元”卤鸡已成为靖远卤鸡的老字号品牌。今有高德仁制作的“高十八”卤鸡,配以二十余种调味品精工烹制,味道独特,颇为食客所偏爱。

酸烂肉 或称酸菜粉条炒肉,是近些年兴盛起来的肉菜类美食。这种起源于农家的家常小菜,因其实惠味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同靖远羊羔肉一样,已成为招待宾客的美味佳肴。

以往吃酸菜粉条炒肉是要到了冬春时节才可以的,今天则不同,想吃就有,四季常备,但最好的时节是冬季。寒霜过后,将田地里翠绿的大白菜摘到家里,挑选结实肥壮的白菜,去掉外表的两层叶子,将水灵鲜活的嫩叶放在院子里晾晒两到三天,然后淘洗干净,稍加蒸煮,凉冷入缸,加上适量的专用盐,放入一些花椒、红辣椒等,待发酵使其变得酸味浓重,即成为腌制的酸菜。

靖远地方俗语云:“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的确,大白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药用价值。清《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白菜“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咳,冬汁尤佳”。

腌制好的酸白菜脆嫩如初,将其切成丝状,和着豆粉粉条,与大肉一起爆炒,即为酸菜粉条肉。看其是否地道正宗,关键在于大肉的选取和汤汁的添加。大肉应选带皮的“五花肉”,切成指宽薄片,汤则要用煮肉的原汤。一应材料备齐,肉片下锅爆炒起卷出油,再将酸菜放入炒至蔫状,方可添肉加汤、加入粉条、调味品等佐料,也有加少许豆腐条的。此时,再用微火煨炖片刻,一道香而不腻的酸菜粉条炒肉便制作完成了。

如今,酸菜粉条炒肉这道“小家碧玉”式的家常炒菜,已堂堂皇皇地登上大雅之堂,俨如大家闺秀,亮丽无比,备受食客喜爱。

腊羊肉 靖远回民马天福生前制作的羊肉食品。据说其手艺由西安老童家传授而来,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到西安,品尝老童家的腊羊肉后大加赞赏,列为贡品,闻名全国。马天福的腊羊肉,全用剔骨羯羊肉做成。先将选好的羊肉用清水多次漂洗干净,单独煮熟,所用调料以姜、葱为主,待煮得熟烂之后,从锅中捞出,肥瘦搭配匀合,摆成方块状,以净木板及石块压在其上,使之凝结一体,待凉冷后涂上红油,色泽鲜艳,清香扑鼻。

水盆羊肉 现名清汤羊肉。选择羯羊肉为主,将羊肉剁成块状,放入预先加好调料的水中煮熟后凉冷,切成薄片,取适量放入大碗或小饭盆中,再将煮过羊肉的原汤调好味道倒入,撒上葱丝即可食用,以清汤羊肉泡馍为佳。20纪50年代以前,县城西关回民张锦堂做的水盆羊肉味道最佳,享有盛名。今天,清汤羊肉已成为人们喜欢的早餐饮食,具有滋补身体之特效。

靖远县平堡镇文化中心主任刘文清摘自杜树泽主编《靖远史话》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