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原创散文网

文/聂玉民

官们把吃酒冠以“酒文化”的雅称,称为筵或宴,由此也派生出许多诸如尊卑位次等规距来。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千叟宴”等,就是由官们举办,民们是办不成的。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商们的宴则指向性强,言在此而意在彼,要琢磨言外之意,提炼弦外之音,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很累人的。

民们吃酒,则简单痛快得多!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闲喝小聚,民们称为“场儿”“酒场儿”。

而婚丧嫁娶的正事,豫北农村老家的民们则以“摆席”来待客答谢。客们则称之为去“吃席”或称“坐席”。酒菜的丰俭多寡称之为“席面”,即席的脸面。

民们“摆席”“坐席”更是离不得一个酒字的,无酒不成席,无酒就是“无礼”,酒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民们喝的是浊酒,图的是痛快,醉的是亲情。高声大语,自成习俗。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在早早就定好的日子里,客们车马喧喧,新衣净帽,男女老少,陆续到来。“主家人”则夹道相迎,接马迎车递烟让客。在帐桌“报到”后,客入家道贺,主客寒喧,让烟请坐,客们就入了席。

民们一张方桌是一席,高桌低凳,一桌三方摆三条长凳,一凳坐两人,共六人为一席。或露天或室内,不拘场地。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去“吃席”男女是不同席,男女要分开来坐。男人是标准的六人一席,女人们则不怎么讲究,多是低桌矮凳,人数也不定,小孩子们都随了女人去坐,更熙攘热闹。

入坐完毕,主家人清点席数,报给自家后厨,后厨则以此为准来配菜。席数普通人家男女双方的亲友加起来一般都在二十五席上下,大差不差。

席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上“喝酒菜”,第二部分是上“吃饭菜”。就是要先喝酒,再吃饭。

随即而来的“主家人”摆筷放糖配烟酒,再开始上“喝酒菜”。上的第一道“喝酒菜”必然是一道凉菜,以凉调藕片为多。新鲜鲜白亮亮的藕片,开水焯过,以香油食盐白糖辣椒葱丝白醋调拌,以圆盘呈上,色泽诱人,香气扑鼻。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喝酒菜”是不低于十二道的,也有十四道,十六道,以十二、十四居多。热凉搭配,依次端上,荤素相间,吊人胃口。

“喝酒菜”上过两道或者四道,由客们的代表——“上席”发话:“诸位亲朋好友,今天为某某某事,大家来齐了,主家殷勤,好酒好菜哩待着,下边大家就动筷子吧!动筷子啦!”

然后众声喧哗,开瓶倒酒,慢喝浅饮,夹菜垫底。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喝酒菜”上到半数,主家则会安排人马倒酒——派出“能喝能说”的年轻人,两人一组,一人端杯带酒,一人递烟让水,一桌一桌的开始劝酒,为的是怕客们喝不尽兴。

客们都是三里五庄的亲戚朋友,都熟识,也有不熟的,一说也就熟了。主家人劝,客们则真真假假地说不能喝。这不能喝可是谦词,不是真不能喝而是不擅喝,酒量不大的意思。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主家人强势,说不能喝也得喝。客说真不能喝。主家人则说不能喝就灌。客说少喝一杯吧。主家人说不行,喝不完就倒脖得窝儿里。客说再喝就醉了。主家人说醉了就不走了,有地方住。客说醉了就爱摔盘得打碗。主家人说没关系,我别的啥也不会,就会接盘得接碗,你摔不到地上我就接住了。客们千方百计地逃不过去,只能哈哈大笑着喝干了。喝完了,还得把酒杯口朝下倒过来检查是不是真干了,要是滴一滴得罚酒,要是滴成一条线了那得大罚,后面的人就不敢耍滑了。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一桌客人这时是最热闹的,谦让推辞者有,连干豪饮者有,更有善饮的客反向“主家人”硬碰硬再连干几杯者有。基本上都能喝得尽情尽兴,尽是满脸通红,以至于舌头打卷,说话都不利索了。

这劝酒的人马,主家要安排三拨的,第一拨人马是年轻一辈儿的代表,二十多岁。第二拨人马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代表,第三拨人马是再大一些的老年代表。一拨比一拨的级别高,不由你不喝。就这样上着菜,劝着,喝着,整场席都是人声鼎沸,高声大语,不由你不喝,直到最后的一道“喝酒菜”上来,三班人马就劝得差不多了,留一句“老少爷们吃好喝好”就依次撤退离场。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被劝酒的待遇,每个男客人都有份,这待遇是男客们的专享,女客们则无吃酒劝酒这一说——这几千年的传统并不好改变。

最后一道“喝酒菜”必定是一道热气腾腾的鱼。鱼去鳞改刀油炸,再蒸或者炖,出锅装盘淋一勺用香菜香油香葱白醋调成的汤汁,诱人的鱼香马上就扑面而来,昭示大家“年年有余”的心愿。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上的鱼头是要对着桌上的尊长,这又有讲究,是要喝“鱼头酒”的。吃“鱼头酒”,讲究的是“头三尾四脊五肚六”,即鱼头对着的客要喝三杯酒,鱼尾对着的喝四杯,鱼脊对着的要喝五杯酒,鱼肚对着的客要六杯酒了。往往这时最热闹,推来让去,都想让别人多喝点,自己少喝点。众人起哄,少不得油嘴滑舌一番,最后依次把酒喝下,才开始吃鱼,没办法,规距得守啊。大家都装着不胜酒力的样子,说着不胜酒力的话,当然有真有假,“再喝真的醉了,走不成了。”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也有实在喝不动的,鱼头对着的长者便用香菜叶儿盖住鱼眼,表示真不能喝了,便一桌子同端一杯就算过了,然后开始动筷吃鱼。吃空一面,露出梳齿一样乳白色的鱼刺骨架,便有两人用筷子夹住鱼头鱼尾,一齐说声“起”,就把另一面肥美的鱼肉翻了个个,继续分而食之。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其间也有常喝擅饮者,嫌喝不尽兴,要喝“荤酒”——把半碗鱼汤或肉汤配上半碗白酒,添上醋,然后大口喝起“咕咕咚咚”,声情并茂,末了一抹嘴,满足的长“啊”一声,“今儿真过瘾!”类似表演又不是表演。这类亲邻都是酒鬼级别的人物,不说千杯不醉,其能喝的程度也足让一般人咋舌,让人望而生畏的。

“鱼头酒”喝过了,“正主家”才开始亲自出马,一一敬酒撒烟。客们面对“正主家”的敬酒,却不再油嘴滑舌,倒多喝多,倒少喝少,绝不会冷了“正主家”的面子。末了“正主家”再嘱大家吃好喝好,才显出主家的诚意与敬意,心意是真的到了,心里舒坦了,招待好了。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这时,“上席”表代客们要到后厨给大厨们敬酒感谢,感谢大厨们做这么多好吃的酒菜,表了敬意,喝酒这一段才算罢了。

稍事休息,自由活动一番,就该上“吃饭菜”,通称“吃饭了”。“吃饭菜”则不用盘盛,而是全部用碗来盛。数,约是十个,十二个的样子。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吃饭菜”的内容则是炖大肉、蒸丸子、炖海带排骨胡萝卜之类,配上热腾腾面香扑鼻的馒头。最后一个菜叫做“缀席菜”,却是一个半碗儿,常由炒豆芽来担此重任,意即告诉大伙“菜上完了”。

客们见了“缀席菜”,则心知肚明是“吃饭菜”上完了,就不再等下一个菜了,没有吃饱的,则放开了来吃,没喝够的也紧着喝几杯才罢。

“吃席”的高潮在于喝酒,酒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吃饭倒是简单得多了,简单到可以忽略不计,简单到随便扒拉两口就算数。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席罢,客们呼儿唤女,歪歪然聚齐了家人,醺醺然向主家告辞,“主家人”则还是夹道相送,不停嘱咐慢走,走好,依依不舍,惜惜相别!

客们归去,依然回味无穷,少者随长辈“吃席”,长携少者入席,岁月流转,少者成为长者,血脉里便长满了“吃席”的感情,铭刻了“吃席”的规距道道。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作者

农村的“吃席”是最能链接亲情的方式。大家平时各忙各的,有了事,欢聚一堂见见面儿,不分高低贵贱,不论美丑贫富,可海阔天空天南地北地聊。远远近近,说耕桑家事,老老少少,话家短里长,热热切切四面八方而来,叮叮咛咛八方四面而去,总之是一个字:亲。

一个亲字,铭刻在长者的骨髓,成长在少者的血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也是“吃席”的意义所在。

2022.9.14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