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唱歌发音咬字技巧

既然美声发声的共鸣空间状态和发声的基础方式明显与民歌不同,那么吐字和咬字的部位及其方式也必然要相应改变,要服从共鸣的需要。

应该训练在任何一个音高上都能咬字,能做到这一点,高音问题也一般都会解决。若五个元音中的任何一个咬不清,则说明音位还不够高,或字声没在咽腔坐住或没在面罩靠住。

“五音”是指唇、齿、舌、鼻、喉五个不同部位发出的音。唇音如:门、妈、帮、波、碰、不、萌;齿音如:四、杂、次、洒、伞、祖、资;舌前音如:早、堂、少、里、走、得、手;鼻音如:风、陈、番、你、良;腭音如:欧、合、油、高、号、开、喉。戏曲唱法称“腭音”为“喉音”,“舌前音”为“牙音”。因为“五音”在一句唱词中经常混杂出现,所以在发音位置上既要严格区分,又要浑然一体。配合得当,会字字饱满,清晰入耳。好的演唱需字字斟酌,处理到位。

五音是音韵学的术语,是指母音在口腔中的五个着力点,也是指咬字与吐字的状态。虽然它们之间没有明晰严格的界限,但歌者一定要根据不同唱法明确字声着力要固定的位置,好的歌唱家在歌唱的过程中元音始终都在着力。美声要与汉语的咬吐字相结合,就要尽可能地做到声声有字,字字有声。

四声是语言学中每个汉字的声调术语,在咬字与吐字的理论中把每个字的声调看成是字的神韵,掌握好四声才能把普通话和歌词读得更准确。这些对美声唱法而言只可借鉴,不可强求。朗诵时辅音要比说话时发得强些,歌唱时要更强,这是对民歌唱法而言。

咬字要像猫咬老鼠,松了咬不住,紧了会咬死,就没意思了。吐字要有弹性,这是咬字和吐字的基本功,特别是民族唱法极重视咬字和吐字技术,艺人中自古就有“宁教你一件事,不教你一个字”的说法。

咬字和吐字时,要求发音器官必须松紧得当,但这会造成“喉型”的不稳定,从而影响嗓音的质量和统一,这是一对矛盾。学唱者无论在什么声区都要明确咬字的部位。咬字的部位可以按唱法、曲目的不同进行上下、前后的调整、变化。

若张嘴哼鸣和闭嘴哼鸣一样,音色不变,当声音进入了面罩高位置时,嘴巴咬字就不会影响声音了。嘴部少动且能把字咬清,这是美声训练应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嘴的动作太大,会干扰共鸣腔体的稳定,特别是咽腔。

要使咬字和吐字清晰,下颌、舌、唇的肌肉必须放松灵活,舌的动作不能犹豫迟钝,不能固定某种口型,使唇受到限制。

吐字主要依靠舌尖的灵活,只有舌根放松,舌尖才能灵活,舌面才能平展,不缩,不翘,不卷。吐字时,双唇的动作要尽可能地小和少,特别是上唇,这样才能轻松利落。

吐字与咬字不清,对面罩唱法而言,大多是鼻咽腔不通和声音位置不高造成的;对传统美声唱法来说,大多是因喉咙打开不够,不能字字放在咽腔。即使是民族唱法,用咽部发声咬字也会获得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饱满、结实、立体感强,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一首歌能否唱得够味,咬字要把握分寸,或大口大口地去咬,或不轻不重地去咬。吐字要有弹性,舌头要灵活,嘴唇要积极,带有辅音b、p、m、t的字头“喷口”音要清晰。根据曲目内容,元音可竖、可圆、可扁,辅音可轻也可重。

歌者在行腔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唱好语音和汉语普通话的四声。听声乐大师沈湘先生用美声唱法演唱的中文歌,就能感到一种与众不同的语音美和四声美,元音在咽腔,字字清晰到位、实落明亮。

对现代美声唱法来说,如果把前一个字的收音切实地送到了高位置,后面的高音就一定要坚持在这个位置上。高音唱不好,往往是因为前一个字的收音没到应有的高位而影响了后一个字的音位。

收声发于字头,贯穿其字腹,收于字尾。从出声就要想到收声,越到乐句结束时,越要有精神,有顿挫,不但要把本字收好,还要顾及下一个字的出声之势,收声也是发声训练的难点,若不得要领,则歌无神,声无魂。收声也是字与字、声与声之间保持连贯统一的纽带,是唱好高音的重要准备。但要求在高音区的共鸣里咬字,像在中音区那样清楚也是不可能的。

用中文歌唱讲究在字尾上收音,所以不要把字腹拖得太长,特别是在唱到高音时不要突然收音,这会影响中文的韵味。

由于美声唱法必须服从共鸣,获得共鸣必须扩张共鸣腔,必须有打哈欠的状态,所以在这种状态中要求做到像民族唱法那样清晰地咬字和吐字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但对多数歌者来说都需艰苦努力。

专业的美声学生多用意大利语训练演唱,业余的美声学唱者也必须学习几首意大利原文歌曲或咏叹调,否则你就不能体验真正美声所应有的歌唱状态和感觉,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真正的美声歌者或学唱者。

人们在讲话时元音与辅音几乎同时出现又同时消逝,但歌唱中的母音却往往要延续,因此声乐学习也可以说是学习一种延续母音的方法,或者说是创造母音可延长的条件。

声乐是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因此,中文的吐字和咬字就成了中国人美声歌唱训练的重要环节和特色。所以,位置、语调、语气、色彩、韵味都必须讲究。只有把正确的美声发声方法与特别的中文咬字与吐字训练相结合,才能唱出中国大众所喜爱的美声。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