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番薯丝晒干

点击题目下方平江乡友网,为您推送平江各类历史文化资讯

作者:刘石坚

秋高气爽雁南翔,手撒银丝满晒场。

瑟瑟寒风今又是,头垂玉露踏银霜。

夙兴夜寐何曾困,要趁天晴赶太阳。

年年为了口中粮,戴月披星日夜忙。

这是七八十年代以前,南江村民常唱的一首晒薯丝的歌谣。如今的年轻人,吃白米饭长大,都不知道晒薯丝是怎么一回事了。我们七八十岁以上的人,大多是吃薯丝熬过来的。那时水稻产量低,又有水旱风灾,田里歉收,完成秋征、统购,还要交爱国粮,农民所剩无几,就只能吃薯丝。1958年全国大跃进,强迫农民炼钢炼铁,红薯挖了,堆在山里烂掉,农民连红薯都没有吃,只能饿肚皮,过苦日子。农民忍气吞声,经常在口里叨念的一句话是“这辈子只要有一口薯丝饭吃到老,就心满意足了。”焉知到了八十年代以后,田产到户,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成功,农民们不仅吃上了饱饭,还将“薯丝饭”换成了“白米饭”。但是这红薯,曾经世世代代养我、活我祖先,传承后代,实在功莫大焉,我们怎能忘记它,不让它彪炳史册呢!

红薯又名甘薯,也称山芋、番薯、红苕等,原产美洲中部,16世纪70年代由菲律宾引种到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引起明代农学家徐光启的重视,他认为这是一个益处极多,产量极高的粮食作物新品种,亲自在家乡上海种植,效果极好,撰写了《甘薯疏》一书,大力宣传,在江南地区普遍种植。我们平江据说在清朝康乾年间,由姓谢的县令从广东引进。这是一种旱土作物,在我们南方山区的红土壤上大面积种植,产量尤高,亩产可达万多斤。它皮薄味甜,脆嫩爽口,淀粉含量高,维生素丰富,在稻谷产量低的年代,是山区人民的主粮。

红薯含有大量的淀粉和水份,生吃,清脆、甜润、爽口,可以当水果吃;但吃多了,不易消化,还有蛔虫卵,会闹肚子病。煮熟以后,红薯变得柔软、细嫩,甜腻腻的,容易吸收,因此农家多煮熟吃。

红薯产量高,但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不耐寒,一到冬天,气温降低,就会腐烂变质,连猪狗都不吃。因此下霜结冰以前,必须从地里挖回来,放进地窖里储存起来。最好的办法,是将红薯晒成干薯丝,可以储存一年以上。

晒薯丝是一项费时、费力、劳动量大、要趁好天气的农活。农历九十月间,秋高气爽,是晒薯丝的季节,也是农村一年中最热闹、最繁忙的时候。为了赶季节,赶天气,真是抢收如抢夺,人人参战,男女老幼都上阵,女人小孩割薯藤,拆薯,男人挖薯,一担担挑到池塘边,洗净,再挑回家。一担红薯重一百多两百斤,吃不得几斗碗饭的男人,别想干这重活。多的人家要挖百多几十担,少的也有二三十担。家家门口摆着一篓篓的红薯,红彤彤,圆滚滚,堆积如山。屋侧当阳的山头或平地,晒着一床床雪白的薯丝。蓝天万里无云,艳阳高照,幕阜山下的村庄里,一片片的薯丝,耀眼夺目,像皑皑白雪,又像山间里飘荡着朵朵白云,那真是另有一番秋兴!

晒薯丝不光要力气,还要选择好天气。红薯水分多,要趁大晴天,一两天晒干,才能出好薯丝。那时没有天气预报,农民只能凭经验观测气象。一般初晴头一二天,不敢动手晒,要等第三四天,晴顺了,天上无云,头天傍晚看西边河海干净,晚上月明或星斗满天,就动手刨薯丝,不管天寒地冻,男女都刨薯丝。刨薯丝的工具很简单,是一把长两尺、宽3寸的板子,中间挖了巴掌大的口子,上面钉着同样大小的薄铜片,其上开着四行(一行6小孔)向上隆起的筷子头大的小圆孔。刨薯丝时,用巴掌下力推着红薯在铜片上来往,从小孔底下就漏出一根根雪白的薯丝。男人能用双刨,从傍晚到半夜,可刨十几篓。另天,天刚亮,挑上晒场开晒。胆子小的人家要等天亮以前才开始刨,半夜反复起床看天气,提心吊胆,往往整夜难成眠。

晒薯丝的工具有晒簟,也有风折。晒簟是用极薄极柔软的篾片密密织成的,宽6.5尺,长1丈,晒薯丝,平铺在平坦的地面上;不用的时候,可以卷起来,堆放屋角。风折是较粗的篾丝用绳子织起来的,宽5尺,长1.2丈,晒薯丝搁在木架上,上下两面过风,干得快一些。晒簟只有一面过风,薯丝干得慢一些。晒薯最好的天气不仅是阳光朗照,如果有一丝微风,薯丝会干得更快。晒场整天要留人照管,一般是男女青年晒完薯丝以后,下地再去挖薯,或搞冬播,老人留在场里负责翻晒,驱赶鸡鸭,碰上风大的天气,要在晒簟周遭压上石头,系紧绳子,不让风吹翻了晒簟和风折。晒干一趟薯丝,最少要两天,第一天基本晒干,第二天再集中在一两床晒簟晒燥,要晒得笔直干燥,收起来有喳喳的响声,再挑上楼倒进木桶里踩紧,储存起来。一家最少要晒几百斤,多的要晒两三千斤,可以吃一整年,吃不完,用来喂猪,蒸酒。

晒薯丝如果碰上阴天,真急死人。几天才出干的薯丝,不仅搬进搬出多么费力,而且薯丝会减色减味,失去营养。如果碰上雨天更倒霉,湿漉漉的薯丝一两天见不到太阳,就只能喂猪,或者熬糖。没有大型锅灶,没有柴火,只能眼看着白花花的薯丝变黄,变黑,发臭,烂掉。让到了嘴边的粮食糟蹋,多么揪心!

晒薯丝前前后后、没日没夜地干,要一个多月,接近尾声,妇女们还会掀起一个小高潮,那就是晒薯膏。她们早就选好了清秀、光鲜的大红薯,少也有一大箩筐,选定一个大晴的日子,头天刨掉薯皮,剁成块状,放在大锅里蒸熟,然后铲到一只大木盆里,均匀地撒上芝麻、橘皮、茴香,叫男人用锅铲或木锤用力将熟薯捣烂成浆糊状,趁热盛到豆腐箱里,严严实实铺满,盖上盖子,用砖头压紧。第二天清晨,搬上晒场,邻家的妇女们听到消息,都会不约而同放下自己手头工夫,主动去帮忙。她们带着磨得锋利的菜刀,聚在一起,将豆腐箱里的薯膏先切成豆腐块,再切成极薄的三角片、四方片、菱形片,各显手段,切出不同的花色。妇女们一起干活有说有笑,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高声大笑,还有小孩蹦蹦跳跳,好不热闹。有诗曰:

手持锋利刀,帮嫂裁薯膏,

姐妹同欢聚,晒场笑语高。

薯膏晒干以后,可以放在砂锅里炒,也可以油炸,吃起来又香又脆又甜,是农家孩子最喜欢的副食产品。

嗮薯丝还有一件副产品。农民伯伯将刨出的一篓篓薯丝倒进大木桶里,用清水将薯丝上的淀粉洗下来,再将薯丝捞上来去晒。洗过了淀粉的薯丝,会干得快一些,但吃起来甜味要淡一点。木桶里的薯水要用布片过滤一次,将薯渣子滤出来喂猪,喂鸡,留下来的薯水沉淀一天,到傍晚将上层的水放掉,底层就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淀粉,用锅铲铲起来,晒干就是雪白的薯粉,可以用开水泡成糊糊,能抗癌、防癌,是极好的营养品;可以再加工成薯粉丝、薯粉片,是非常可口的美味佳肴。

红薯一身是宝,甘为人类献出一切。它的块茎可作人的主粮。还有薯蔸、薯藤、叶子,切细,煮熟,是极好的猪饲料。过苦日子,农民伯伯自身难保,没有能力养猪了,这些薯藤、叶子,便煮熟自己吃了。如今生活好了,但因为叶子有抗癌作用,也有人摘了炒熟当青菜吃。

(作者系南江镇人,平江四中退休教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