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我想看景德镇美食

景德镇,不是一个镇

它是一座城市

而且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

因为它由陶瓷和无数有趣的人共同构建

瓷器渗透进了景德镇的方方面面

上天赐予它“水土宜陶”之异禀

域内水系发达、富蕴优质高岭土和瓷石

以及漫山遍野的燃料。

大家都知道这里是“瓷都”

知道这里充满了艺术文化气息

却不知道,抛开这些高大上的艺术、展览

更迷人的是这个陶瓷之都

独有的美食和烟火味。

说起当地美食,饺子粑、冷粉、街边排档……

可以说东南西北、酸甜苦辣应有尽有

满足每一位本地或外地人的口味需求

其中滋味令人难忘。

但要说起最能代表景德镇的文化的美食

就不得不提到这一碗

经常出现在景德镇人餐桌上的“志士肉”了

这也是景德镇人习惯的口感和记忆中的味道

谈到这道菜的做法

就跟做瓷器的手艺人一样

看起来做法朴实无华、没有任何

绚烂的的烹饪技巧

但考验的是大厨们同样需要极高的专注度

“志士肉”也称“知四”肉,

景德镇的陶瓷民间传说中

除了节日、祭神方面的内容与地方饮食风俗。

相关的民间传说

这也是极富景德镇地方特色的

历来圆器业窑工们的饭菜都有窑主负责

当时这种菜叫做“窑菜”

窑菜质量差

一般都是辣椒炒豆豉、腌菜咸萝卜等

吃饭时,由打杂师傅分饭分菜

没有油水、盐分重

当时坯房里流传这样两句话:

“一粒豆豉咬两边,端起饭碗望窑烟。”

“志士肉”的由来

清光绪二年景德镇发生一次瓷器工人大罢工,为的就是改善伙食。罢工头领是一位姓熊的志士,南昌人,为打杂师傅,平时为工人分饭分菜。他当时联络的各大打杂师傅以改善伙食为名,告官求助,他们要求:1、废除发窑菜,改发铜钱;2、每人每天铜钱三文、每旬猪肉四两、每月菜油半斤盐一斤。当时官府觉得条件比较合理,要求各窑主讨论执行。

但在窑主迟迟不答复不改善的情况下,发生工人们辞工下乡的现象,逐渐形成辞工潮,窑主开始惊慌,于是全部答应第一条,部分答应第二条,要求砍下一颗人头来以后,满足每旬四两猪肉的条件。想以此吓退这位熊姓志士,没有想到,这位熊姓志士当场答应献上自己的人头,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工人们的四两猪肉。

为了纪念这位熊姓志士,瓷工们把他的灵位安放在师主庙内供奉祭奠,从此圆器业每逢初一、初十、二十都可以吃到猪肉。

“志士肉”的美味

志士肉对肉质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挑优质土猪肉,还一定要有五层,因为这样的肉制作出来就有层次感,吃起来肥而不腻.,满口留香。豆豉是这道菜的灵魂,它主要就靠豆豉提出豉香味,加入各色辣椒,通过不停地翻炒搅动,让肉充分的吸收进去,滋味也就更加的浓烈,用筷子夹上一块,肉质Q弹,爽滑劲道,鲜辣可口,佐以烈酒,简直是人间美味。

此肉的吃法是,将肉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块,先用水煮,再捞出用大蒜、豆豉爆炒,其汁煮豆腐,烹饪由打杂工负责。在吃之前,用泥做成砖块状,放在晒架上,装三支香,点一对蜡烛,烧三张黄表纸,放一封小爆竹,肉摆在圆板上,然后大家作揖下拜,齐声说:“请祖师爷前来受用”,吃时,每人夹一块,轮完为止,再就是每人一碗豆腐汤。

工人们还把熊知四的灵位安放在师主庙,逢年过年都要去祭奠,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景德镇的美食是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除了本土美食以外,美食的汇聚,风味的碰撞,令人难忘。跟随着传统美食的脚步,我们一起探寻这座城的美食,专属的记忆、气味、温度,不仅丰满了大家对这座城的爱,也让诸位看客深藏于街头巷尾的乡愁无处隐身,流连难忘。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