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术中输血

很多人都认为麻醉医生的工作就是打一针,其实他们是患者整个手术中的生命守护神。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麻醉医生的一个重要工作——术中输血。

1、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输血的目的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身体缺血时就需要输血。

红细胞最主要的功能是向各个组织器官运输氧,术中失血过多导致红细胞大量丢失,或者术前就存在贫血的患者,需要输注红细胞保证各个组织的供氧。

大量失血、凝血功能异常或着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的患者,为了保证手术创面的顺利止血,避免发生术野或其他重要器官的出血,可能需要输注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等血液成分。

2、输血会感染传染病吗?

输血或血液制品存在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近年来通过加强无偿献血挑选安全的献血者、提高检验技术、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等,输血的安全性有了明显改善。

然而不能否认,输血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依然存在,这主要是由于病毒检测多是检测抗体,但是病毒感染至抗体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窗口期,此外受到检测灵敏度的限制,以及新病毒的不断出现等因素的影响,输血离绝对安全仍有一定的距离。

窗口期:献血者在接触病毒到其血液中能检测出该病毒抗体之间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作窗口期。

3、输血可能引起的其他不良反应?

除了传播传染性疾病,输血还可能会引起其他不良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较为常见,此外还包括:细菌污染,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血容量超负荷、免疫抑制等。

4、怎样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①“缺什么,输什么”

目前临床上输血多采用成分输血,也就是说把血液的不同成分分离提纯,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缺什么,输什么”。同等输血量情况下患者得到的有效成分浓度和效价更高,提升输血治疗效果。某些致病因子可藏在白细胞、凝血因子中,大多数不需要这些成分的情况下,成分输血可避免输注不需要的成分,不仅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减少了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输血安全性。此外成分输血实现一血多用,有效节约珍贵的血源,减轻社会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②“能不输,就不输”,利用自身输血

临床上多使用限制性输血策略,也就是说“能不输,就不输”。自身输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自身输血有多种方式:

贮存式自体输血: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可以手术前一段时间采集并贮存部分自身血液,刺激自身造血功能血液再生,手术时再把贮存的血液输回体内。自身输血是一种安全的输血方式。

回收式自体输血:这种方法是使用特殊装置把手术术野出血收集起来,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输回体内,补充红细胞。但是如果是恶性肿瘤、感染等手术,是不能使用这种方法的。

此外还有一种自身输血的方式,手术中主要出血操作前抽出部分血液在手术室保存,通过输液补充,使血液稀释,这样单位体积出血丢失的血液成分减少,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时机把保存的血液回输。

5、亲属输血能防止传染病,而且使用方便,需要输血的时候亲属献血是不是最安全?

NO!很多影视剧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个人急着用血,家属二话不说就撸起袖子为他献血,但是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科学。直系亲属间输血可能会发生一种严重的输血反应,称为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这种输血反应尽管发病率很低,但死亡率却高达99.9%。育龄期妇女也不能接受丈夫的献血,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妻子接受丈夫血液后会产生针对其血型抗原的抗体。怀孕后抗体到达胎儿体内,胎儿就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作者:王朔 “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授权转载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探访新青年医学之家(微商城)!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