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非遗制香传承人

哈喽哈,豆妈又来和大家

一起沉浸式体验非遗啦~~~

“宋朝人的四大雅事,

分别是斗茶,焚香,插花和挂画,这便是他们茶余饭后的生活,因为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玩具呢......”

上周,豆妈与一群可爱的宝贝和粑粑麻麻们

跟着非遗药香技艺传承人韩老师

闻香知雅,走进一个全新的香香世界

开启五感品香,研习唐代篆香礼

发现海丝之路的进口大户-香料

亲手制作“行走的香薰”——香牌

亲子共享气味学治愈系生活

原以为宝贝们可能对香道没有那么了解

结果,孩子们在现场玩的不亦乐乎

回答老师的问题,尽显童真

原来在孩子们的眼中

香道和香学是这样的fashion——

本期将邀请

哇,宝贝们第一次课前要洗手手的呢!

是的,这可是开启香学文化的必备仪式感。净手焚香,心正诚意是古代留下来的一种习惯,做正事之前要净化身心,表示尊重和敬意。

▲粑粑也有认真净手呢

“香”是什么?

香味、香料、香气 ……

“一炷香”、“书香门第”、“国色天香”与“香”有什么关系呢?

自古便与茶道、花道并称“三雅道”的香道,是如何成为三道之首的呢?这个古装剧里常常见到的“真香”场景,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对于孩子来说,香文化绝对是一种全新的事物,那不妨带着这份“喜新”的好奇心,

跟着非遗药香技艺传承人韩老师,

一同走进香文化的历史画卷中,闻一闻,看一看,这风靡古代文人圈的仪式感是如何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的。

中国香文化发展开始于春秋

成长于汉代,完备于唐代,鼎盛于宋代

你绝对想不到,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进口商品最为大宗的,居然会是这些天然香料,因此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香料之路”。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香料是妈妈厨房里的那些调味料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呢?

沉香

白檀香

丁香

乳香

龙脑香

龙涎香

跟着粑粑麻麻一起开启五感,以观、触、闻、品,发现大千香料大不同,比比看谁认识的香料最多,最正确。

▲你们是不是觉得药香就是中药呢?

哇,原来香道和茶道一样,都有自己的品鉴章法和礼数,香香老师现场表演篆香礼仪!

这可得认真学着,一会我们自己做好香了,也可以有模有样的表演一回~

我们都知道每逢端午,古人常以香囊相赠,随身佩戴它,以驱虫驱邪之用。

这次,我们香道初体验的这个不一样的“香囊”-香牌,虽历史晚于香珠,但制作的皆用名贵香料,故也是旧时供皇帝、妃嫔养生之用,随身闻玩,以期达到通经活络、安神养心之功效。

哇,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是的呢,而且这次,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药粉也都是适合孩子健脾胃的呢,最适合这个冬藏之际了。

·比例调制

药香那么多种,我们要怎么调制呢?这个味道要放多少?那个味道要放多少?水要加多少?

这里面可是有大讲究的呢!宝贝们,要仔细听老师说~

·揉捏香泥

调好的香泥团,像极了奶奶平时做馒头的面团。和粑粑麻麻一起合力,我揉,我揉,我揉揉揉......

揉好的“小面团”可一点不粘手的哟~~宝贝们,一定要用点力呢!

·入模成型

孩子们小心翼翼把香泥团压进模具,

压实,扣出,哇,粑粑麻麻,我们的香牌做好啦!

小朋友眼看着不同的香粉,

经过自己的双手,变成香泥,再变成美好的香牌,亲手做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油然而生的那种满足感,真的可以持续好久!

Tips:做好的香牌和香珠,因为还没有干透 所以可以装进我们准备好的小盒子带回家再晾干哦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写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称为宋代“文人四艺”,即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后来,这成为文人士大夫的必修课,也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

古时有文人以香会友,

今日,香也成了孩子们社交沟通的一种新模式。

从挑选药粉开始,再到模具的使用,尝试与第一次见面的朋友沟通,商量着先后,斟酌着用量,交流着经验,分享着心得,自然而然,沟通能力就UP UP UP了!当然,交到新朋友的乐趣必须杠杠的!

X共想社

主理人 豆妈

最初,是希望自家儿子,可以多体验多了解这些日益缺失的传统文化,希望他和他的伙伴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一起玩,创造更多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简单而美好的回忆,以及他们对传统非遗文化的新理解新解读。

这些浅显易懂的非遗活动体验,也并非希望他以后真的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希望他们这些新生代,在接受着外面世界的精彩的同时,也能依然自信且自豪的向大学室友、向外地朋友、向国际友人,介绍家乡特色,展示我们的优越感。

好吃 | 好看 | 好玩 | 好用 | 好礼

一站式非遗体验平台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