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河蟹养殖新技术

湖北河蟹一龄蟹种培育技术

李杰等

河 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动物分类系统中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 目、爬行亚目、短尾部、方蟹科、绒螯蟹属。

目前将河蟹在地理分布上区分为长江、辽河、瓯江几大水系群体,其中尤以长江水系河蟹个体生长快、规格大、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并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养殖对象。

蟹种通常是指一龄蟹种,即是将当年Ⅴ期仔蟹培育到翌年的3月底,规格在100-200只/kg左右的蟹苗,大小和纽扣差不多,所以生产上常称为扣蟹。一龄蟹种的培育是当前河蟹养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一阶段的特殊点是培育周期较长,蜕壳次数多,个体发育快,体重增加多。一龄蟹种培育模式通常有池塘和稻田培育两种。

一、池塘培育一龄蟹种

1.蟹种池的条件与建设环境条件:蟹种池不同于鱼种池,宜选择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源无污染,用电、交通方便。同时,一龄蟹种对环境要求较高,如何创造一个适合一龄蟹种生长发育的环境尤为重要。主要环境因子有温度、溶氧、pH、营养盐。养殖过程中,幼蟹适应的水温是15-30℃,最适宜水温为19-25 ℃;水温低于10℃进食减少,甚至进入冬眠;水温超过30℃,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如果水温低于15℃,虽然其他条件满足,脱壳也会十分困难。水温在19-25℃的适温范围内,水温愈高,幼蟹成活率愈高,生长愈快,增重愈多;适宜溶氧为5mg/L以上;适宜pH为7-9;由于蟹种生长阶段蜕壳次数多,对营养盐要求严格,特别是对钙、磷盐的需求,需要通过施有机肥和适量微量元素来调节和补充。

培育池大小:一般为 1000-5000m 2 ,考 虑 操 作 方 便 ,通 常2000m 2 为宜。

培育池深度:由于蟹苗或幼蟹是在池底爬行觅食,因此水深不宜超过1.5m。

进、排水系统:由于蟹种培育过程中需要经常注入和排出池水,所以要求进水和排水方便。

防逃设备:永久的培育池防逃设施,采用砖砌呈“厂”字形的防逃墙,一般高0.6-0.7m,亦可根据各地情况选用钙塑板、玻璃、石棉板、玻璃钢、白铁皮、尼龙薄膜和网片加尼龙薄膜等材料。

清塘消毒:Ⅴ期仔蟹放养前15天,蟹种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生石灰用量75-100kg/亩,溶化后全池泼洒。如果蟹种池为老鱼池,则必须经清淤晒塘后才能放养仔蟹。

移植水草:4月中旬开始,种植水草。在池底撒播和移栽苦草、伊乐藻等水草;在塘埂内侧坡上栽亲水植物,同时在培育蟹种的池塘内保持一定量的芜萍。

2.Ⅴ期仔蟹的放养

Ⅴ期仔蟹的放养应首先取样确定规格,然后根据样本结果称重、计数,放养密度50-80只/ m 2 。每只蟹种塘放养的Ⅴ期幼蟹要规格一致,一次放足。对于从外地采购的Ⅴ期仔蟹,特别是从沿海购进的Ⅴ期仔蟹的放养量可适当放大,规格应整齐,体质要健壮,严禁带病。

Ⅴ期仔蟹放养的时间应衔接常规蟹苗的放养时间,以5月底至6月中旬为宜。

3.饲料投喂

投饲:Ⅴ期仔蟹活力大大增强,摄食率增大。加之五期仔蟹放养时,水温升高,仔蟹生长速度加快,因此,投喂饲料上也应相应做些调整。一是饲料品种,应减少动物饲料,不能超过30%;底栖生物丰富、仔蟹规格大的塘可以不喂动物性饲料,以豆腐、豆渣、面粉、水草为主食。后期到10月,再加喂一点小鱼、螺、蚌肉等动物饲料,准备越冬。二是投喂量,在幼蟹快速生长时,为防止早熟,饲料投喂量在中期都应控制,日投喂率在5%以内。三是投喂时间,每日傍晚前投喂1次。四是投喂方法,将饲料用面粉做成颗粒状,均匀撒在池塘的四周浅水处。

幼蟹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每天傍晚至晚上八点是幼蟹摄食高峰期。投喂过早,幼蟹未开始摄食,饲料浸泡在水中,散失很大,而且会降低味道和适口性;过晚,会使幼蟹处在饥饿状态。

4.水质调控

蟹苗下塘后,水质过肥、过老易造成幼蟹缺氧浮头。表现是幼蟹大量爬上水草和四周塘埂,轻者夜间出水,重者白天都不下水,这时即将和刚刚蜕壳的幼蟹都会死亡,必须引起足够警惕,防止缺氧浮头。方法是早换水、大换水;高温季节,可多放些浮萍覆盖遮阴,净化水质。

5.日常管理

巡塘:蟹苗下塘后,应坚持天天巡塘,主要观察水质变化和幼蟹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防逃:幼蟹爬逃能力很强,尤其是加新水时,或者塘埂渗漏水的地方,幼蟹会随水而上,顶水或打洞逃跑,因此,一定要严加防范。

防害:老鼠和鸟是幼蟹最大的敌害。消灭方法一是加固防鼠网;二是人工追打;三是下鼠药或灭鼠器械;放置驱鸟器具等。

防盗:幼蟹价格很高,蟹塘要日夜有人看守。

防野杂:养蟹塘的蛙、黄鳝、泥鳅和幼蟹争食,要及时清除。

6.幼蟹的起捕

通常采用诱捕、流水、地笼网、干法及竹丝笼或杨柳枝笼等方法。

诱捕法:根据蟹种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在原有池水排放以后不再进水,而在池内投放数个长 1-1.2m,直径 0.3-0.4m 的黑色塑料袋或用稻草编织的草袋(也可用编织袋),袋口撑开,袋子内堆放一部分水草,并投放河蟹喜食的小鱼、小虾或动物内脏做诱饲。诱饲最好经过蒸煮,使其香味四溢,对蟹种更有吸引力。

由于袋中有蟹种爱吃的食物,又是温暖、黑暗的隐蔽场所,所以蟹种入袋后一般不再外爬。晚上8-9点钟开始收集1次,夜间12点和早晨4-5点钟再收集1次,如果蟹种太多可适当增加收集次数。

这种诱蟹入袋起捕蟹种的方法,省时、省力、节省开支,蟹种肢体完整无损伤,放养、蓄存成活率高。诱捕一般3-4个晚上即可完成,但起捕时间不能安排太晚,夜间气温低于8℃以下时,蟹种一般不再出洞觅食,诱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夜间气温10-15℃效果最佳。

流水法:利用河蟹的逆水性,用流水集苗。

竹丝笼或杨柳枝笼法:捕捞前每池均匀投放20-30只竹丝笼或杨柳枝笼(也可在放养大眼幼体时提前投放),竹丝笼或杨柳枝笼用细绳与浮子相连。用三角抄网捕获,捕捞时要做到快、轻、准。

每天捕捞2次,早晨日出前和下午日落前。每池捕捞2-3次后,排干水隔天再注满水,重复2次,起捕率到达92%以上。本方法捕捞效果较好,较为实用,但制作竹丝笼或杨柳枝笼和捕捞时劳动强度相对较大。

网捕法:本方法在刚开始捕捞,捕捞的量不需很多时较为适用。沿池塘四周放置一定数量的地笼,一般每亩放30-40只为宜,每隔4-6小时收一次网,收网捕捞后将网具重新放回。此方法的特点是省时、省力、简便,但起捕率不高,最多能达到60%。

干捕法:此方法只能在用其他方法捕捞后,剩下数量不多时采用,效果较好。方法如下:排干池水,人工下塘捕获,一般宜多人沿一个方向用手抓、挖、抠等方法“摸索”前进,以免“漏网”。

其他方法:灯光诱捕法、陷井法、挖洞法、药驱法等。

二、稻田培育一龄蟹种

1.稻田建设

稻田选择: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土地较肥、保水性好的田块。

稻田改造:将稻田分成小区,小区之间以田埂隔开。在离埂2-3m处开挖围沟,沟宽0.8-1m,围沟每隔8-10m开挖与围沟相通的条沟,条沟比围沟略浅、略窄。在进水处附近设一蓄水池,面积 10-20m 2 ,用于缓冲入田水流,并可兼作蟹苗暂养池,条件恶化时还起到“避难所”的作用。畦面种稻,沟中不种稻。

防逃设施:防逃是养蟹成败的关键。田埂加宽夯实,宽大于0.5m,埂顶比畦面高0.5m,防逃墙设在田埂的斜坡中部,经木棍铁丝做成支撑架,固定双层聚乙烯薄膜(或网片加薄膜)。

清整消毒;田块修整好后要清田消毒,用生石灰75-100kg/亩化浆泼洒,驱除并杀死一些敌害生物。

2.水稻栽培管理

施肥: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按300kg/亩施基肥。在水稻生长盛期追施1次尿素,按5-7kg/亩,并坚持少量多次原则,防止水质污染。

水稻移栽:选择水稻生长期长的品种,该品种抗病性强,整个生长期无明显病害,亦不用施农药。

3. 蟹苗放养

水稻移栽定植后,根据Ⅴ期仔蟹出苗时间选择晴天放苗,每亩放苗1.5-2kg。

4.饲料投喂

养殖扣蟹过程中要合理搭配饲料,除前期多投动物性饲料外,之后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适时调整饲料的种类与用量,并引进芜萍等水生植物,严格控制其规格。

5.水质调节

初期3-5天换水1次,以后7-10天1次。夏季高温季节,适当降低水温和换水次数,定期泼洒石灰水和过磷酸钙杀菌驱敌,并可补充钙及调节酸碱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