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电竞比赛项目的剖析

如果除去作为目前国内电竞赛事金字塔顶端的LPL,包括NEST在内的绝大多数比较“边缘”的电竞赛事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虽说表面上现在国内“电竞从业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院校也开设了相关的专业,社会上也有了不少“电竞培训”相关的机构,但是似乎整个电竞环境距离真正的“专业”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电竞赛事的底层规范

或许有不少的玩家和观众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国内的很多中小型电竞赛事的举办经常会延迟数个小时,甚至是数日呢?为什么拖出来的比赛却还是充满了暂停,“毫无游戏理解”的糟糕解说,又或者连现场音响效果都会爆音的“观众噩梦”呢?

其实,一场电竞赛事的几乎所有症结,归根到底都和赛事策划与执行的架构、流程有关,很多观众并不知道,国内很多电竞赛事的准备过程中,下面这些糟糕的情况经常会出现:

1、赛事举办当天早上才开始搭建比赛用的网络;

2、解说用的麦克风可能比赛开始前一个小时才拆封,没有做过任何前期的测试;

3、赛事要求选手使用赞助方的笔记本电脑进行游戏,但是并没有提前告知选手自带游戏外设;

4、赛事组一个关键人员的离职,会导致几乎所有的商务资源又要重新对接,因为他在离职的时候并没有留下任何的书面信息和档案;

5、赛事最终只能实现计划中不到30%的预期效果;

6、你和所有人都知道这场电竞比赛所包含的内容,但是却没有人可以说出它的看点在哪。

这些也只是我曾经听到过的例子,很多更加荒诞的情况还在不断上演。从经验积累的角度上来说,也许所有的电竞赛事团队都必然要交这样的“学费”,但可悲的是太多的人交了“学费”仍不反省,依然采取侥幸态度忽视赛事初期设计的作用。也因此,我们今天看到国内电竞赛事的成功者依然寥寥无几。

要避免临近赛事正式举办日产生的混乱局面,在赛事筹划的初期,就需要首先把电竞赛事当作一项工程来对待,并且建立工程开发规范化的概念。这个概念包括了三个要素。

首先,确立目标,举办符合社会主流道德观,具备观赏性,以及成本适宜的电竞赛事。

第二,在过程上,明确举办一项满足需求且达到目标的电竞赛事所需要的具体步骤。

第三,确定围绕管理、技术以及设计(美学)在赛事筹备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电竞赛事的策划与筹备其实跟大多数工程开发工作一样,都需要符合相应的规律。电竞赛事是否可以顺利举办,取决于它的结构是否符合工程规范,这是降低电竞赛事筹备难度和项目复杂程度的前提。因此,我认为电竞赛事的策划符合工程开发要求,是电竞赛事专业化的一个基本条件。

而这对于现在国内大多数的电竞赛事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刻薄的要求,或许更有人会说这在目前的国内电竞行业是个空想。但是我们不妨去研究一下美国的NBA篮球赛事的规范,你会发现类似这样的一些硬性规定:

NBA的球场尺寸是长94英尺(28.65米),宽50英尺(15.24米)。球场的丈量是从界线的内沿量起,线宽为2英尺(5.08厘米)。 球场两端标有长方形的罚球区,长19英尺(5.79米),宽16英尺(4.88米)。 球场两端标有3分投篮线,划法是:从底线引出两条平行于边线的线,各距边线3英尺(0.91米),与以球篮中心点为圆心、以23英尺9英寸(7.24米)为半径的圆弧相交。WNBA的圆弧半径为19英尺9英寸(6.02米)。 圆圈的半径是6英尺(1.83米)。中圈内圆圈的半径是2英尺(0.61米),一条中线横贯其中。 另有4条垂直于边线宽2英寸(5.08厘米)的标志线,各距底线28英尺(8.53米)向场内延伸3英尺(0.91米)。

但是很显然的,大多数国内的民间电竞赛事并没有任何关于硬件设备的规范,很多都还停留在“让赛事组中的某人和赞助商协调解决比赛用机/场地问题”,在承办了这么多年赛事之后,从来没有听说过类似“承办《星际争霸2》赛事至少需要如何规格的电脑主机”“承办《英雄联盟》赛事至少需要如何规格的电脑主机”这样的规定,场地的话更是五花八门,有室内也有室外,有大如鸟巢也有在网吧举办但对外声称“非常正规”的赛事,并且由于缺少相应的隔音设施,很多赛事的解说员也不敢在现场说出太多的信息,这无疑让现场观众的观赛体验变得更加糟糕。

一张典型的量化管理流程图,电竞行业要借鉴非常简单

电竞赛事筹划符合工程开发的要求,需要赛事负责人有基本的项目工程知识,并有相应领域的从业者予以配合。很多管理层的人都喜欢拿到提案书就开始督促手下的人开始干活,但事实上,假设给大家几周的时间实现一个规范的工业设计,就可以避免之后大量的问题,节约很多处理临时性问题的成本。

“面向过程的管理”这是电竞赛事举办在未来所必需的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电竞赛事工业设计规范所不可缺少的部分。长久以来,电竞行业的管理是“面向人的管理”或者是“面向目标的管理”,甚至有的连目标管理也没有。有月表、工作日志并不等于有过程管理,因为并不是表述了过程就是进行了过程管理,也不是每天盘查大家的工作进度就是做了过程控制。“面向过程的管理”包括了很多细节,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去研究和控制。

二、赛事筹备过程中的乱象

在电竞赛事的筹备过程中,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整个赛事的细节越来越多,但是没人知道整体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自己要干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愈发感觉到没有积极性;不停对方案进行修改和返工,然后不断去和赞助商进行沟通。其实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说的,整个赛事项目的无序性正在提升,如果不做干涉,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进入完全无序的状态。其实不管赛事的负责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电竞赛事是否可以成功举办,是否可以达到立案时候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赛事执行团队对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能力。

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最先提出了“熵”的概念

之所以熵增原理对电竞赛事的举办这么大,是由电竞赛事策划与筹备的特殊性决定的。用制造业作为参照,制造业发展到现在是高度成熟的,整个工程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并不会随着其规模的增加而发生质变,理由主要有五点,

1、产品各个部件的质量标准非常清晰(目标清晰,需求明确);

2、每一道工序对于最后产品的作用易于进行量化评估(比如一个保暖壶把手是否容易脱落和木塞是否与壶口适配可以独立进行评估);

3、成熟的过程管理机制;

4、真正做到了团队的专业化;

5、足够的学术理论基础以及经验积累。

以上是传统制造业免受熵增原理侵害的几个关键原因,但是电竞赛事的承办显然不具备这些因素,导致的结果就是,制造业在常规状态下可以完成产品的量产,但是能够正常按照立案之初效果举办的电竞赛事寥寥无几。

“鸟巢观赛”最后却成了“在现场用手机看直播”

中型和大型的电竞赛事从立项到出方案,再到具体的赛事流程,商务资源对接,舞台设计,宣传海报设计,再到整合工作与资源,像极了河流在流动中不断吸收支流,最终流入大海。在资源的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的层次很多,在语言和文字表述不足够精确的情况下,多次的传递不可避免会产生遗漏与误解,每一层资源在传递中出现一点偏差,汇总到最后可能就会出现巨大的错误。

在缺乏成熟管理机制的电竞赛事领域中,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此“肆意妄为”。有的工作人员懒得书写必要的文档,依靠口头说明办事;部分团队不定期做工作总结;很多工作人员不知道能够通过非文字的手段(拓扑图、表格等)表述信息;还有很多“电竞公司”在赛事筹备期间甚至不写会议纪要和讨论纪要;不少赛事负责人也没有项目关键词定义的概念。

因此,要先重视定义,才可以确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论坛或者别的一些网络社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说:“如果这个比赛能把XX环节给去掉就好了”。我们可以用“模块”来表示观众们提到的这个点,比如“cosplay环节”“歌舞表演环节”等。

很多观众都表示可以省略赛前的表演环节

一个模块往往代表了赛事的某个方面,当一定数量的模块被整合以后,观众们看到的就是展示出来的赛事状况,很多赛事策划人员试图堆砌足够多“好看”的模块来形成一个“有看点”的电竞赛事。由于每一个模块都会对整个赛事的进程产生影响,在时间和视觉感官上可能会和其他的模块产生冲突,甚至可能直接消磨掉观众的耐心,因此从理论上讲,任何新的模块被整合到系统内时,赛事策划都需要考虑该模块对于整个赛事的影响,这在赛事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带来了另一个熵增的根源,赛事项目的复杂程度随着模块数量的递增而成倍增加。赛事负责人对项目的控制力和把握程度也就随着赛事规模的加大而迅速降低,当复杂程度达到一个阈值的时候,赛事组追加任何的模块,其整合成本对于团队都是无法承担的,在这种状态下,依靠堆砌的赛事负责人会突然发现,大量问题突然集中出现。

相对稳妥的做法是,确认赛事的核心(比如“女子对抗赛”,核心就是“女子”),并且围绕赛事核心设计必要的外围需求,避免堆砌出大而全的四不像,突出赛事重点。

女子赛事的看点就是“女子”

熵增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整个项目缺乏计划性。由于国内电竞赛事目前缺乏学术指导,经验总结方面也显得不足,再加上电竞市场其实是在快速变化的(比如某些“实力派战队”向“偶像派”战队的转变),所以在赛事筹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经常被迫频繁地调整策划细节,这种无视计划性的做法让赛事的不确定性递增,然后这种不确定性对团队产生反作用,让工作人员疲于奔命,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最终没人再把工作计划当一回事,因为这个计划随时可能被丢到垃圾桶。一种极端情况是,有的所谓“电竞赛事团队”连工作计划和里程碑都没有,每周的工作完全由一些“带头人”进行临时安排;另一种情况是,一个既定的计划不被严格贯彻,隔三差五就会遭到修改。很显然,这两种情况下赛事的筹备已经失控,其无序性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整个团队必须付出更加大量的时间成本甚至经济成本才可以保证赛事达到预期效果,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为了节约成本,很多赛事在失控之后直接就选择“摆烂”。

“鸟巢观赛”最终摆烂到底,大妈和小孩全都拉进来充数了

所以,请像对待结婚誓言一样信守工作计划——不要轻易和他人结婚,但是一旦结婚就要忠贞不二。

上面说的都是一些电竞赛事策划和筹备中的常见现象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之间的关系,其实代表的是赛事筹备过程中的乱象和秩序,而对抗熵增乱象的关键就在于,追求计划与规范的约束能力,减少无序的不确定性。

三、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

我们回过头去看很多中国电竞行业的所谓“发布会”和“大佬讲话”,会发现其中不少人的言论数据都过于片面,没有联动到更深层次的其它数据,甚至没有提出太多具体的案例,只是在讲各种貌似很有道理的结论。事实上回过头去看他们的发言或者访谈,除了结论似乎什么都没有。对于一个行业来说,除了结论以外,论证过程是否存在,是否合理更加重要。

赛事策划以及筹备过程中的陷阱,往往就来自于这种看似理直气壮,但是无法抽象,无法量化也无法证明的结论。举个例子,一旦某项赛事的方案在前期阶段不被认可,很多“资深”电竞人都会归咎于“我们这次请的‘大牌’太少,影响力不足”,结论就是“我们需要请到一支LPL的队伍,或者知名的退役选手来现场助阵”类似的论调往往可以得到很多支持的声音。确实,这样的结论可以把赛事组所有人之前的锅全部甩掉,也能够为混工资多拖一些时间,但是这个结论到底是怎么考虑出来的,并没有人关心,甚至没有人敢去多问一嘴,就算问了,很多时候也是以“这是我的经验”完成所有的论证过程,赛事也由此开始坠入失控的深渊。

如果不能知晓问题推导的过程,那么思考的结果很可能是某些人武断的直觉。电竞行业发展如此迅猛,所有凭借个案经验,但是不能将其抽象成模型的总结,作用上都应该被打一个问号。

然而现阶段的很多人,都喜欢“干货教程”一样的“成功流程”,乐于研究很多事物的表象而不是本质,因此那些只有结论的填鸭式“干货文”反而成了被追捧的对象。填鸭式的“干货教程”给所有懒于动脑的人一个泡影,在这个泡影的背后,反映出了国内电竞行业多么缺乏真正专业的赛事策划者和管理者。

我们先来考虑一个问题——电竞从业者和电竞爱好者的区别是什么?

比如电竞行业工作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电竞项目的海报设计师(除了LPL那批顶级的)是否以专业海报设计师的标准要求自己?电竞项目经理是否具备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技能?电竞赛事的硬件测试人员是否制定了专业的反馈机制和反馈流程?如果以这种标准来看的话,国内专业的电竞从业者、电竞公司又有多少呢?甚至又可以反问,国内现在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电竞培训”“电竞教育”机构所教的内容又是否合格呢?

电竞从业者必须把自己先从玩家、爱好者的身份中升维,总结他们的各种反应,可以把一场赛事杂糅在一起的系统分解为单个个体,可以把具体事件抽象为理论,可以把“情绪”量化成具体的数据,如果一个从业者只是单纯把自己代入为玩家或者爱好者,那么这个从业者的实际价值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这些事情其实玩家和观众自己就能做,还需要从业者干嘛呢?

对于不同岗位的电竞从业者,我们并不能用一种死板的专业标准要求他们,但不管是赛事负责人还是设备调试员,我们都希望他们可以去追求最科学的工作结果。

在目前的电竞行业中,有自卖自夸的,有嘴臭谩骂的,有假装大佬大谈成功经验的,但是好好总结点经验思路并拿出来分享的人真的特别少。现在很现实的状况就是,由于LPL的红利,国内电竞表面上欣欣向荣,但中小型赛事一直在反复犯同样的错误。于是在此整理了一些自省的东西,希望能够和大家共勉。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