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庖丁解牛启示

庖丁解牛这个故事不论从思想和技术角度,还是从理想和现实角度都能给我们以深刻启迪,读它、品它,会越来越发现庖丁解牛不只是一篇故事,它有完整的思想轨迹,总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

首先第一句当梁惠王问庖丁时,庖丁是这样说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实际上表明了庖丁的人生态度或对待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庖丁的人生理想就是追求“道”,但是怎么追求呢?就是通过知识、技术或技能的逐渐进步,这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进一步追问,什么是道呢?没有人能够清晰地说出来,也就像我们要面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又有谁能够会猜到是什么样子的呢?虽然确定不下来,但它真真切切地存在着。只不过它遵循着某种规则,并按照这种规则一点一点地刻画出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所以《老子》才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给这个不知名的东西起个名字吧,就叫“道”。虽然我们对“道”,对事物的认识是模糊的、不清晰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追求,并不影响我们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只不过要实现这种理想和目标的追求,就需要“进乎技矣”,就需要我们对知识的积累、对事物的不断思考。于是,第二句就告诉了我们庖丁是怎么让这个“技”不断进步的。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句话告诉我们,庖丁在最开始的时候对牛的印象就只是一头牛,这和我们对一个新事物最初的认识一样,也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感官层面,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只不过镜子中的影像而已。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三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以前经历过的事情或事物,在不自觉中就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才有庖丁的“未尝见全牛也”,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另外,大家也可以想想为什么是“三年”,我们可以理解为越过了这个“三”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万物,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要理解万物,就必须将“技”推向更高层次,庄子告诉我们,“不以目视,官知止”,不需要用“眼、手、口、鼻、耳”等感官,只需心神想一想就能“神欲行”,就知道怎样“解牛”了。可是,到底是怎么“解牛”呢,怎么“神遇”法呢?接下来的第三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法子,也是理解万物的一个具体线索。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微碍,况大骨乎”庖丁说,他是顺着牛身上的自然纹理,按照牛自身的结构来刨骨解肉,哪怕遇见纵横相连的关节也不会感觉到任何困难,而那大骨缝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纹理和规律,只要我们遵循这个规律,顺其自然,因其固然,既无为又无不为,浑然一体,以这个方式方法来看待这个世界并处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哪里还能遇到哪怕一丁点的阻碍?但现实生活中,人生百态,大家处理同样一件事情往往有不同做法,导致了不同结果,于是,庄子他老人家又以不同人为例说了第四句话。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有的人技术能力稍好点,他能避开大骨头用刀将肉与骨头分离,也不曾碰到大的阻碍,但他仍需要用刀来割,肉与刀之间仍然不断摩擦,这样他需要一年换一次刀;有的人技术能力不够好,看见大骨头就用蛮力去砍,那他遇见的阻碍就大得多了,这样的人每月都要换一把新刀,而我的刀已经19年了,都肢解了好几千头牛了,刀刃还像新的一样。为什么良庖和族庖都在不停地换刀?或许对于有些人,由于生活的惯性已经逐渐习惯了更换“刀”,也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面对某种现象,已经视之为理所当然了,怎么还会去思考其背后的原因?这就告诫我们,不论对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思考应贯穿始终,而不是将目前的沉沦不顺意或陷于泥沼视为命运使然。可是,该怎么办呢?一层层抽丝剥茧,庄子在第五句话用庖丁的例子,也就是通过解释19年刀仍然“若新发于硎”的原因,给出了具体且正确的做法。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到这里,可以说庄子已经给我们完整地指出了从“技”到认识并理解“道”的具体路径和整套方案。但是,庄子仍然担心后人拿着文凭后到处“纸上谈兵”,或不切合实际地“侃侃而谈”,或者只是局限于对“刀”和“牛”这两个具体实物特殊认识上。《易经》上说“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我们是不能单单局限于“刀”和“牛”这个具体事情上的,是要化而裁之,要有变化,灵活;也要推而行之,要举一反三,所以,庄子很严肃地告诫我们,要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物,不论你以前是否遇见,现在是否轻车熟路,都要以敬畏之心来认识世界万物,于是就有了最后一句话。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本来庖丁在解牛时已经游刃有余,很多人都望尘莫及了,但每每遇见节点、难点的时候,仍要怵然为戒,仍然胆大心细。正如《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既使在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有忧患意识,也要有认真态度。当庖丁以四两拨千斤的高超技术,牛肉像土一样謋然堆积在地上的时候,也就暗示着我们在某件事情上取得“成功”的时候,这时,作为有情感的人们,自然会环顾四周,升腾出“踌躇满志”的骄傲情怀,但也正是这个时候才更应该牢记“亢龙有悔”,务必善待我们所依持的“刀”,要感谢给我们以帮助的力量。《老子》上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我们要像小鸟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珍惜自己所依侍的资源,把“刀”妥善地保藏起来了。

从上面简略的介绍来看,庖丁解牛这个故事确实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很完美的“养生”之道,从刚开始的朦胧的也是对远大理想和抱负(道)的追求,经过实践(技)的逐步积累和磨炼,慢慢实现了认识境界的渐渐提高,但面对大千世界,仍然要毕恭毕敬,善待良师益友,善用资源资产,以图保持长存长青。当然,这个养生不同于现代人的养生,是达到“我”与“物”的完美结合,是内在与外在的彼此统一。

(完)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