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牛肝菌,其实还是名字的问题,原本牛肝菌是一种野蘑菇的独有名字,不知道从哪一年起,在媒体的普及或是生物学家的划分中,当然也和各地的叫法有一定关系,有的叫这种蘑菇牛肝菌,有的叫那种蘑菇牛肝菌,牛肝菌自此变成了一类野生菌的名字,云南官方对外宣传介绍的牛肝菌也变成了一个大门类,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蘑菇,牛肝菌家族变得非常庞大,但其实所谓的牛肝菌里面的各种野蘑菇都各有名字,我还是打算采用我们当地的习俗给大家介绍,首先界定一下,牛肝菌,只是一种蘑菇,并非一类蘑菇。
真正意义上的牛肝菌,炒熟后香味浓郁
牛肝菌属于炒菌,炒着吃更能体现出牛肝菌的特色,炒干后香味扑鼻,吃在嘴里是干香的味道,牛肝菌有毒,需要通过高温爆炒使毒性消散,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火候。
炒熟后的牛肝菌
牛肝菌很容易甄别,菌盖呈现棕黑色,菌杆偏黄色,一旦出现破口,就会变成青色,因为菌盖呈现黑色,像猫的眼睛一样反光,也被有的地方的人称为“猫眼菌”,所以对蘑菇的命名,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在云南,根本无法把一种蘑菇的名字统一起来。
用牛肝菌炒饭,我觉得是将它的美味发挥到极致的一种做法,牛肝菌炒熟后下入米饭,经过不停的翻炒,有的牛肝菌变成碎末附着在米饭上,一口米饭下去,唇齿留香,全都是牛肝菌的味道。
牛肝菌也是菌窝特别明显的一种蘑菇,在菌窝以外,并不会生长,它的菌窝也特别的复杂,有的和松树伴生,有的和某种不知名的小灌木伴生,有的和蕨菜伴生,有的和紫茎泽兰(俗称的飞机草)伴生……是我见过菌窝最为复杂的蘑菇了,想找到牛肝菌菌窝,还是那句话,靠经验,去山上的次数多了,总有瞎猫碰到死耗子的时候,你在某地捡到过一次,大概率那一片也就是这种蘑菇的菌窝了,只要菌窝不消失不转移,往后许多年,可以一直到这个地方捡这种蘑菇。
牛肝菌肥瘦差异很大,涂掉的地方有别的蘑菇,为了大家好区分
这种蘑菇也是我见过肥瘦差异最大的蘑菇,有的地方出产的牛肝菌很瘦,菌盖薄薄的一片,菌杆筷子粗细的一小根,而有的地方出产的牛肝菌则完全相反,菌盖肥厚,菌杆特小孩的手臂那么粗,卖相特别好,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说,大概率会觉得他们不是一种蘑菇。
牛肝菌,破损后呈青色,有毒
牛肝菌的香味是毋庸置疑的,在官方的牛肝菌分类中的有一种我们称为老人菌(后面介绍、一种称为假黄濑(后面介绍)的野蘑菇,炒熟后都带着酸味,如果加入部分牛肝菌,味道立刻会变得很香,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不赞成官方的牛肝菌分法,而建议牛肝菌就是一种单独的蘑菇的分法。
牛肝菌的售价在蘑菇中属于中高档,仅次于松茸、鸡枞,干巴菌等野蘑菇,紧俏时大约140—200多一公斤,平时可能还会便宜些。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