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海鲜江鲜河鲜

春分时节来临,气温上升,春雨绵绵,在郊外田野之上,随处可见春耕播种的忙碌场景。

在春意盎然的田野上,各色的花朵争相开放,蝴蝶蜜蜂绕花翩翩起舞。偶尔能见黑羽的燕子飞上飞下,甚是活泼。玄鸟至,春分而来。

在大地复苏,春暖花开之时,另一个重要却不惹眼的春水下面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和的水温唤醒了越冬的海产河鲜,水里的生物又恢复了生命力。春分之后,正是鱼、虾、蚌、蛤等水产肥美之时。

郁达夫在《饮食男女在福州》里曾写道:“福州海味,在春三二月间,最流行最肥美的,要算来自长乐的蚌肉与海滨一带多有的蛎房。”

海蚌是福州的特产,而在福州各合区各县当中,又以长乐漳港的海蚌为佳。漳港的海蚌相较于其他产地的海蚌,个大壳薄,肉质更为脆嫩、甘甜。

福州名菜“鸡汤汆海蚌”尤为出名,是闽菜中著名的汤菜,素有“闽菜之后”之称。

在传统技法之中,这道菜需要用老母鸡、咸牛肉和猪里脊吊出淡黄清澈的三茸汤,然后将沸汤淋在处理好的蚌肉之上,其味鲜美无比,让人唇齿留香。

说完海蚌,当然就得提福州人餐桌上的牡蛎了。牡蛎,又称蛎房、生蚝,在我国养殖历史悠久,自汉代起就有“插竹养蛎”的传统。优质的牡蛎肉质肥美,汁水饱满,带着浓浓大海的味道。春分时节,牡蛎开始肥美,是食用牡蛎的好时节。

而对于福州人而言,牡蛎是一种亲切而又离不开的食物。福州人习惯把小的牡蛎称为海蛎,把大的牡蛎称为生蚝。小海蛎适合煎蛋、捞化以及制作海蛎饼。有人说福州的清晨是从一碗锅边糊和海蛎饼开始的,锅边糊和海蛎饼的搭配是绝佳的春日美食。路过热闹的早点摊位,不由得上前点上一份。

近年来,碳烤生蚝、生食生蚝之风逐渐盛行。深夜走进大街小巷,约上三五好友,不来个一打半打生蚝,这顿宵夜不算完整。而吃生蚝关键在于一个鲜字,因此选取的生蚝一定要新鲜。生蚝又称“海里的牛奶”,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人体所需要的锌。食用牡蛎可防止皮肤干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分解黑色素,是难得的美容圣品。而蒜蓉生蚝又是烧烤摊上很受欢迎的一种做法,做法很简单,只需将大蒜用油煸炒,加上生抽调味,铺在碳烤的生蚝上,称之为黄金蒜,经过碳火的烤制,香气扑鼻,让人欲罢不能,

春分过后,天气逐渐热了起来。而在这个时候,农村的水田里又有一种野味可以吃了。那就是田螺,三四月起,经常能看见在河塘水田弯腰摸寻的身影,为的就是这二两肉、一口鲜。田螺在农村非常常见,鱼塘、小河里、稻田里,一般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

老话说“清明螺,赛肥鹅”,认为清明前后的田螺最为肥美。因为福州的春季较为炎热,因而田螺生长得也快,春分时节逐渐肥美。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春分前后正是田螺孕育的时节,不宜食用。不过虽然小田螺肉少,但胜在口感弹牙清脆,且螺肉尚未孕育出小螺,吃起来更加利索弹牙,因而也颇受欢迎。

吃田螺向来属于大排档的特色,猛火快炒,辣椒调味,香辣扑鼻,让你食指大动,生津允指,停不下来。爱好喝酒的,来上那么一盘,妥了。

作为山多、水多的福州,河虾也是很多人心中无法忘怀的春日美味。尽管现在的大街小巷已然成了小龙虾的天下,但河虾凭借其细嫩鲜甜的味道,仍然成为福州人餐桌上的宠儿。

河虾又被称为草虾,春分后水草丰美,这时河虾进入生长旺季,肆意生长。和大多数时令食材一样,河虾只要经过简单的水煮,就能得不凡的风味。但因河虾无法人工养殖,如今市面上出售的河虾少之又少,菜市场能遇上算是运气,遇上了可千万别犹豫,买它就对了。

河虾体型偏小,吃起来颇为麻烦,因而油爆河虾也成为最常见的一种做法。韭菜花炒河虾,虾壳经过炒制可以连虾肉一起食用,甚是美味。

进入春季,尤其清明节之后,本地的虾菇大量上市,价格也随之稳定。春季是其产卵的季节,此时食用最佳。虾菇营养丰富,汁鲜味美,也颇受福州餐桌的欢迎。

虾菇是福建和潮汕的叫法,有的地方叫虾爬子、琵琶虾、皮皮虾、赖尿虾,总之每个地方叫法都不一样。早先年虾菇的价格还是比较低的,比螃蟹的价格还便宜。这几年虾菇的价格一路高升,甚至比螃蟹还要贵。尤其春节前后,福州市场上价格大都在一百多。要想吃到肉肥膏满的虾菇挑选很重要,一是取个头比较大的,颜色深的;二是要懂得辨别虾菇的膏是否丰盈。母虾菇是有黄的,将虾菇的背部背对着光线,如果能清晰的看见一条黑痕纵惯头尾,即是母虾菇中比较肥美的上品。不过,我们现实挑选中很难去一只只去辨别,还是要靠平常的经验来判断。虾菇的做法很多,可以清蒸、白灼、椒盐、煮汤,味道各有千秋。尤其是椒盐虾菇受到大众的喜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