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臭、鲜!
鲜味是什么?
一锅原味鸡汤、水煮小豌豆、糟猪蹄、牛肉炖菌菇,想想就很鲜美。鲜,靠着新鲜的食材、简单的调味、原始的烹饪方法,经过时间洗礼诞生出的人间尤物。游离的氨基酸游走在味蕾中。在人类不知道用火之前,估计也只应天上有了。山顶洞人如果知道有此等美味,一定后悔世上来早了。
鲜味需要三种表达模式,一是烹饪,二是咸味,三是发酵。
笋
疫情下的笋绝对是山珍
笋发鲜,这是无需质疑的,其中的氨基酸丰富,这是发鲜的元素(蔬菜中荠菜发鲜也是这个原因)。宋文人杨万里写到一种笋的极致吃法“夏初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
笋,简单分类有春笋、冬笋,冬笋比较有名的是炒二冬(冬笋、冬菇),作为增鲜配菜。春笋的预制笋有笋干、扁尖、酸笋等,熟制零食有红油笋丁,因笋的附味性强,菜式从北到南有酱白菜炒冬笋,宁波烤笋(酱油笋),香醇的腌笃鲜,竹笋炖猪肉(苏轼名菜),螺狮粉臭名远扬是因为其中的酸笋。
笋的嫩头鲜嫩多汁,鲜品被文人墨客称为“玉笋”、“玉兰片”。腌制后就是扁尖,扁尖老鸭汤,夏日好清凉。笋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可以“刮肠油”,适合高血脂人士食用。
但是笋中的植酸、草酸较多,食用前最好焯一遍水。也正是因为草酸多,尿结石、高嘌呤、过敏者要极少食用新鲜笋。
豆
中国人不能不吃豆制品,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被称为地中肉的大豆,有着丰富的植物蛋白,且做成各种豆制品后口感好,更易于消化吸收。也正是因为蛋白质的水解,善于欺负食客的味蕾,恍惚间能吃出肉味,所以仿荤的素菜馆里的主角是豆制品。
《红楼梦》、《儒林外史》、《浮生六记》中都有豆腐的地位。亚洲人吃大豆,乳腺癌的患病率低于不吃的欧美国家,素食本身没有雌激素,又含有蛋白质、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异黄酮,舍豆其谁,何况衍生品又多,做法多样,愿意和豆制品做搭档的不乏螃蟹、火腿等热门明星,还有各种肉类、素菜。
所谓白菜豆腐,各有所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川味麻婆豆腐是考验厨师的一道基本菜,讲究麻、辣、烫、鲜、香五味;蟹粉豆腐,低调的奢华。豆腐菌菇煲、皮蛋拌豆腐、臭豆腐、豆皮包肉、烫干丝、腐竹白果糖水、南咸北甜的豆花,都是亲民实惠的小菜和甜品。连咖啡里面都有用豆奶替代牛奶的喝法了,中国饮食的“侵略性”可见一斑。
聪明的古代人民早就用了有益菌做出了腐乳、臭/毛豆腐、老北京豆汁儿、豆豉。所有的食材一发酵,预分解了蛋白质,这鲜味又上了个台阶,豆瓣酱、酱油就是杰出代表。乾隆皇帝尝的“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菠菜豆腐有没有存在“食物相克”呢?其实不然,菠菜中的草酸已经明显不如从前了,而豆腐(被水稀释的豆制品)中的钙很少,两者能结合的机会更少。
所以相克?不存在的。
蕈
蕈就是菌藻类。化学家知道菌菇的鲜味是因为其中的鸟苷酸,这名字常常在酱油中可以找到(5’-鸟苷酸二钠)。
从前的从前,云南人民就知道丛林中大树下采菌子,而且当地品种多,鸡枞、羊肚菌、青头菌、牛肝菌、干巴菌、鸡油菌。松露和鱼子酱、鹅肝并称世界三大珍肴,其营养价值就远远没有价格的边际那么高了,云南人只会吃自己的菌子。
常用的菌菇性价比高,草菇的VC较多,香菇是补维生素D2的好帮手,金针菇中的赖氨酸有助于小孩子发育,口蘑补硒,猴头菇养胃,杏鲍菇肉质厚,适合做仿荤菜,也叫鸡腿菇。另一种叫地皮菜的藻类,空旷的地表都有生长。
空山新雨后,出门采地菜。
通常下过雨后,这些繁殖力强的藻类就会冒出来,虽然薄薄的一层,但是大片大片的。收集回来后清洗干净,用大蒜爆油和肉末一起翻炒,有股大地的清新和鲜美,一点不造作。蕈类植物本身的多糖高,一是提高免疫力,二是膳食纤维丰富,三是老少皆宜。
河鲜
不得不提两样,一是螺狮,二是河蚌。“明前螺,赛肥鹅”。
有湖泊、溪流的地方就有螺狮,繁殖力很强,喂饱了不少饥馑年代的灾民。广西的螺蛳粉用的就是河螺吊的高汤,汤色呈淡白,螺肉化无形。这就是为什么一份好的螺蛳粉比一份蔬菜粉贵的原因,出身是小荤汤啊。如果遇到无良商家用的现成汤料包(螺蛳粉膏),那可能是满口味精的味道。
湖南人喜欢辣炒螺蛳,无锡人把螺肉取出切碎,混合着瘦肉末子一起预调味,再塞回螺蛳,颇有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感觉。扬州人将螺肉取出炒韭菜,鲜上加香。苏州和上海就是爆炒螺蛳了,滋啦滋啦的声响伴随着十指和味蕾的开动。
正月螺蛳二月蚌,春天两种廉价河鲜争“鲜”上市。郁达夫称蚌肉是“神品”。蚌肉性凉,滋阴,和黑木耳同炒可缓解痔疮。蚌肉最佳搭档是春天的金花菜,其实就是酒香草头的升级版。蚌肉炖豆腐,豆腐也成了河鲜味。吃点和蚌肉,夏天不生痱。
海鲜
海洋里生物自带鲜味,它们为了对抗海水的压力,体内产生出一种调和剂,为了缓冲海水和生物体的细胞液,这层缓冲物质恰恰满足了人类的口腹之欲,一种销魂的鲜味。
盐度越高,鲜味值越大。中国的海岸线非常长,由北至南,靠海吃海,吃法也是百花齐放。东北人的海鲜重口味,什么都是酱爆的,蒜焖的,辣炒的。
比如旅游城市大连有一种味似鱿鱼的贝类软体海货,有两只小耳朵(触角)似兔子,做法就是酱焖海兔,口感弹牙,酱油并没有抢走海兔原本的鲜味,反而更上了个档次。辣能刺激味觉,并且增鲜,使口味更丰富一层。
活海兔
熟海兔
广东人则完全相反,认为清蒸和水煮保留了海鲜的原味,是对新鲜食材的尊重,少许盐和豉油(生抽)还原海鲜的鲜味。处理大龙虾是蒜蓉蒸、芝士焗;生姜炒蟹已经是最大火候了。
生吃是最好的,因为烹饪的高温会带走鲜味,不过另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香味。牡蛎(生蚝),生吃有自然鲜,最接近海洋的味道。最早在语文课本《我的叔叔于勒》中看过,那种是原味生吞,混杂着海洋气息还有金属元素的味道。
贝壳类本来就自带了丰富的锌元素,如果生长的海域金属含量高,那蚝肉也会有强金属味道。法式做法有松露酱芝士焗生蚝,生蚝焗饭。广东人喜欢用蚝油,比普通酱油价格贵一丢丢的调味料,发挥着小身材大味道的作用,这是牡蛎一种出神入化的表达方式。任何馅料、汤煲、红烧做法中都可以用到蚝油,提鲜又不咸口。蚝油汁炒生菜明显鲜味浓郁。
小牡蛎另一种化有形为无形的方式,就是做成蚝仔煎饼(台湾人叫柯仔煎)。用的木薯淀粉加鸡蛋,加一点点绿叶菜,调料可茄汁可咸香。一口咬在牡蛎处,正是爆浆好时机。挑食的孩子可能是缺锌,平时如果多摄入一些贝壳类食物那会大大帮助提高食欲,小小孩则用牡蛎粉加在面条里或粥里伴着吃,天然增鲜神器,同时又补到了锌。
海鲜离开原来生存环境后,构成鲜味的物质会和动物代谢蛋白一起,堆积在海鲜身体表面,这些好吃的鲜味物质和蛋白同样是微生物的最爱,微生物会产生三甲胺、含硫化合物,都是恶臭的,同样也是警告人类,海鲜本身已变质,请勿靠近(嘴)。
自从人类学会了用鼎、炉等容器后就知道食物在水中煮熟后,汤汁、卤汁更鲜美。蒸、煮、炖、烧皆有汤汁,拌饭、拌面条一绝。
自古都有各种汤羹类菜肴,洛阳更有流水席,24道汤汤水水。因为肉类食物的蛋白质遇到高温烹饪和水煮后,其中的单位氨基酸会溶解小部分出来,形成了汤的鲜香曼妙。鸡汤发鲜的物质为肌苷酸,在干鲣鱼中含量最高,被称为强力味精。
鱼羊混合当然就是鲜咯,另外东北菜中的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大白菜炖冻豆腐、德莫利炖黄花鱼都是经典炖鲜菜。
美食散文家汪曾祺曾说过,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食物之间互相联盟,达到1 1大于2的效果。
在宋朝炒锅发明之前,鸡鸭鱼肉几乎都是炖物,基质是水,水加上食材就是鲜汤。
广东人至今保留了老火汤,顿顿饭前喝汤,食材之间各种混搭,外人看不懂其中奥妙,也不懂为什么赤豆能煲龙骨,海带却是煮了绿豆,广东人在食材的搭配上自有一套,有着玉米、胡萝卜、荸荠等,口感是清淡、甜鲜为主,功效上滋阴平补为主。
江西的瓦罐汤同样透露着养生密码,比如玉竹老鸭,滋阴清火;人参鸡汤,补中益气。女人在月子期始终充斥着汤汤水水,仿佛都能通过机体的转化为营养奶水,喂饱下一代。鲫鱼豆腐汤、花生猪蹄汤、丝瓜蛋汤、通草肉汤、生姜羊肉当归汤等,鸡得是公鸡,吃一顿让人通体受益,口感上的大满足,也是对女性生育后的一种犒劳。
海鲜炖汤是怎么极致法?
闽南有一道菜叫福寿全,各种名贵海货和高汤的搭档,靠时光熬成的美味。
高配:高汤配鱼翅、海参、鲍鱼、猪肚、蹄筋、墨鱼、瑶柱、冬菇等各种搭配。
低配:芋头,鱼皮、排骨、金针菇、红枣等
没错,这就是菩萨闻到了都要跳出来吃的“佛跳墙”,海鲜集结号,一道海陆盛宴。那么多种名贵食材在一起,汤汁又浓又稠,“多少鲜味在其中”。
小贴士:味精本身无毒无害,一开始从海带中提取。但是尽量少用。因为味精单位浓度高,钠含量高,使用后容易使人依赖这种鲜味,而忽视了食材本身的味道,丧失对食物的探索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岁以下孩子的饭菜不要添加味精。味精焦掉后会发黑,其中谷氨酸钠会变为焦氨酸钠,失去鲜味,但是并没有毒。从成分中看出,凡是带有谷氨酸的食物(多数为荤物)不需要添加味精,只需要盐即可,因为盐的氯化钠会和谷氨酸结合成为谷氨酸钠,这就是天然“味精”。味精替代品:酱油、蚝油、鱼露、虾米,上述文中提到的一切鲜物皆可。
《世说新语》有云,千里纯羹,未下盐豉。苏轼曾拼死吃河豚。中国人对食材的追逐永无止境,从挖野菌,到拼死吃河豚。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鲜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