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书画装裱全过程图解

浆糊是书画装裱过程中重要的黏合材料,也是书画装裱优劣及成败的关键。书画裱件出现的虫蛀、霉变、瓦患、翘曲、中空、重皮,无不与浆糊的调制水平、使用技巧有关。因此,历代装裱家和收藏家,都对制糊、养糊、调糊和用糊极为关注。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装褙裱轴》一章中强调:“凡煮糊,必去筋,稀缓得所,搅之不停,自然调熟,余往往入少细研薰陆香末,出自拙意,永去而牢固,古人未之思也。”明人周嘉胄在《装志》“用糊”一节强调,“裱之于糊,犹墨之于胶,

墨以胶成,表以糊就,胶用善,则灵液清虚;糊用佳,则卷舒温适,调用之宜,妍媸赖”。由此可知,我国书画装裱早在唐代就对用糊有了比较明确的技术规则,并对去筋、浓稀度、操作、火候、防腐、防虫等都有具体要求和一套规范的工艺规程,把浆糊使用适当与否视为裱件质量优劣的关键。因此做为一个书画装裱师,善于用糊,包括制糊、养糊和调糊等内容是必须要掌握的技巧。装裱用糊,由于地区不同,用料不同,制作方法也各异。大体上说,有粉浆与面浆之分。

一.粉浆的制作

▼(一)洗制小粉素

又称洗粉,就是将面粉中的麦皮和所含的面筋等杂质提出,留下淀粉,以备制糊的过程。北方地区因为天气干燥,如果不提取面筋,会使浆糊胶性太强,凝固力过大,且易发酵、发霉、发涨,从而使裱件反卷、招虫并出现霉点。将面筋提出来后,即可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洗制小粉的方法:用富强粉1公斤放入盆内,加适量的水,揉成面团,不能太软或过硬(比包饺子所用的面团稍软一点为宜),太软在洗粉的过程中面团容易零碎,不成一体,而过硬又不宜洗粉。面团要反复多揉几遍,面团和好后,可盖上湿毛巾稍等片刻,约15分钟左右,称之为“醒面”这样可以使面粉颗粒得以充分溶解,面粉成分有了凝结的过程,洗起来比较顺利。将醒好的面团放入盛清水的面盆中,用双手慢慢抓洗。注意不要将面团抓碎,边抓边捏和,以免面筋遗落在粉水中使面团始终保持一个整体。面团在水中抓洗,淀粉便溶于水中,将洗出的淀粉水倒入细箩中,并用手在

细箩底部旋几遍,使淀粉水过滤到另一盆中,再将清水倒入盛面团的盆内继续抓洗。如此反复几次,直至淀粉洗尽,剩下的只是面筋为止。也可以将面团放入较薄的白布内扎紧,浸入冷水盆中揉洗,渐渐揉出白汁。将揉出的白汁倒入另一缸内沉淀,然后在原来盆中加清水继续漂洗,至使布包内揉不出白汁为止。再将布包内的面筋取出,将布包洗净晾干,以备下次用。然后,在洗出的淀粉水里加2钱明矾,帮助沉淀,12小时后倒掉黄水,换上清水,反复几次,直至淀粉浸水变清,说明淀粉筋性已失,即可作为制糊原料。如果暂不需要制浆,淀粉可用水浸或晒干保存,水浸可隔些日子换水一次,防止淀粉发酵变质,冬季则应防冻,称之为“水浸法”。也可以将淀粉取出晒干。为了保持清洁,应在粉子上面罩盖一层纱布,以防蚊蝇停落。刮风天尘土多,不宜置晾。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因捂盖或潮热而出现霉变。晾干的粉子,存入容器里,防其受潮。

▼(二)制糊

又称制浆,现在多采用水冲法和锅熬法这两种方法。

※1.水冲法

将洗好的淀粉,去掉浮水,用浆棒搅匀,使之成为粥状,就是术语中所说的“浆头”。如果是干性小粉,可按5:1的比例用水搭配。为确保制糊质量,在将水与粉混合搅成粥状后。随后用3500毫升左右的沸水用水壶边冲边用浆捧按顺时针向一个方向搅拌,直至浆糊由薄变稠并呈乳黄色,停止冲水,继续快速不停的按一个方向进行搅拌,直至搅拌均匀,浆糊出现小气泡,浆面光亮,用浆棒挑起浆能够拉丝为止。新冲制的浆糊不能当时使用,隔日使用最为理想,因为那时淀粉的分子得到充分的溶解。

冲制浆糊要十分注意火候和稠稀度。一般认为装裱所用的浆糊以九成熟为最理想,太熟(过火),浆糊有一层鸟光,亦失去黏性;不熟(欠火),浆糊没有光泽,也拉不起浆丝,会影响浆糊的黏度。如果冲制的过稠和过熟,其浆性太大,往往含有小疙瘩,会影响使用。冲制浆糊的生熟程度和稠稀程度也要因季节和地区而异。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和南方地区,浆糊可冲制的稍熟一点,因较稀和欠火候的浆糊更容易发酵;而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和北方,浆糊可冲制的稍稀一些,火候稍欠一些,才便于使用。

(按顺时针方向不断搅拌)

(直至搅棒可以直立与浆糊中)

一般干稀程度,大约每公斤面团用3500毫升水为宜。

※2.锅煮法

取淀粉1公斤,按水冲法拌好浆头,使淀粉溶解,注意不要出现死疙瘩,逐渐加清水,不断搅动,制成浆头。用铁锅或其他缸盛水2800-3500毫升左右,放置火炉上煮开。水开后先放明矾10克融化,再将捣好的浆头慢慢倒入锅内加热,随倒随搅动。至呈透明状,由稀变稠略呈轻微黄色且能拉起浆丝即为熟浆。另外,还有借用蒸气热力吹熟浆的蒸气冲法。上述两种制浆方法,以水冲法最为方便,一般多采用水冲法。

▼(三)浆糊的保养

浆糊冲制好以后,应浇上一层清水,以漫过浆糊为宜,此为“养浆”。在夏天也可割成块状,一块块放在冷水中保存,这样不至于结硬皮。为保持久储不坏,要注意天天换水。夏季天热易发变质,可每天换二次或多次水,也可放入电冰箱储存。冬季要保温防冻,因为浆糊一旦结冰,即失黏性,不能再用。

为了保证裱件质量,对浆糊保养要注意清洁卫生,不得有杂物混入,取用时要用干净的竹启子从上面劈取一层切取,不可用手乱掏。

▼(四)浆糊的调配方法及水量的比例

书画装裱用的浆糊,需要根据各道工序的不同需要,调成稠稀不同的浆糊方可使用。为此,我国古代装裱家对浆糊的选用和调制十分重视。《装潢志》谓:“糊用佳,则卷舒温适,调用之宜,妍媸攸赖。”意为浆糊用的恰到好处,书画裱好之后,不论卷拢或展开,都会平滑爽直。浆糊的调和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裱件的优劣。

调配方法:取熟浆糊放入盆内,用木棒捣碎至无块时,加少量的水再捣,并搅拌使水和浆糊完

全融合,再加水搅拌。不要一次倒入很多水,以至于搅拌不匀出现疙瘩,不好使用。根据不同工序的不同需要加适量的水,调配出稠稀不同的浆糊以备使用:

浆糊配比表

加水量

浆糊(150克)

用途

20毫升

浆糊(150克)

镶活,装天地杆

80毫升

浆糊(150克)

托绫绢,贴签条,夹口纸,转边,搭浆,贴墙

180毫升

浆糊(150克)

覆托,飞托生宣画心,覆褙,平托熟宣画心,包边

750毫升

浆糊(150克)

平托生宣画心

此图列举的数字仅供参考,在工作中要看托裱件是生纸还是熟纸,是生绢还是矾绢,根据托裱件的厚薄及吸水性能去调配适当的浆水。比如,托画心或托染镶料;如果用质地厚实的纸和绢及矾性足的熟绢熟纸,用浆则需稠些。如果画心质地薄而松,如高丽纸、棉连纸、一般生宣纸以及托手卷、上覆褙,浆水则要稀些。不论是托料纸、托心还是覆褙,浆糊的稠稀度一定要调制适中,过稠和过稀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那么调制的浆糊以什么为标准呢?以浆水为例(0.5公斤浆糊+2400毫升清水)是直观浆糊的稠稀度,用排笔在盆内搅匀浆水,因为调制后的浆水容易沉淀,用时要先以排笔搅匀,在提起排笔时,流下的浆水,以形成一种帘状似半透明的薄粉皮为最佳;二是用手指试一下刷在宣纸上的浆糊是否有一定的黏度;三是凭排笔刷在宣纸上运行时的感觉,以不滞不滑为好。

调制浆糊时,要注意随用随调。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一旦过夜,便容易发酵变质,失去黏性。冬天过夜的稀浆糊则会明显变稠,使用时不可凭直观现象掺水,而应检验其在使用时的感觉,适量掺水使用。

由于粉浆没有麸皮,杂质少,黏性适中,加之剔除了面筋中所含蛋白质成分以及葡萄糖成分,不但洁净适用,还减少了虫蛀机会,适用于北方地区和新画装裱。

二.面浆的制作

直接用面粉制作的浆糊,称之为“面浆”。

▼(一)面粉的选择

以精粉为佳,因其麸皮少,所制浆糊无杂质。富强粉也可,其他等级的面粉,须经细箩筛,去其皮,否则,所制浆糊呈黄色,用其托绫、绢料会呈现出若干小斑点。面粉受潮之后,便失去了应有的黏性,不宜选用。

▼(二)面浆的制作

将1公斤精粉放入饭锅,加入少量的清水,搅拌使面粉充分溶解。

可以逐渐的往里加水,不断搅动,最后打成稀粥状,俗称捣“浆头”。直接放在炉子上加热,火不要太大,用慢火加热,不停的搅动,浆头逐渐开始变稠,按顺时针方向快速搅动,一直搅到浆糊变稠、微黄发亮、能拔丝为止,然后用清水养起来备用。

(熬至浆糊粘稠,微黄发亮)

这种制浆方法简单易行,免去了洗粉等许多麻烦。但是,面浆未去筋,黏度大,搅动时需要多用气力才能搅匀。面浆也可以使用粉浆的冲制方法制成。

浆糊的保养与粉浆相同,熟浆的调配与同等的粉浆略稀一些,因为面浆黏度大、性暴,比较适于阴雨的南方地区和旧画揭裱。另外,黏合个别质地厚、面积大的画件,也有满意的效果。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