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广西设计大师

通过摄影师对光影的绝妙把握与运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设计与生活大刊《卷宗Wallpaper》,在五六月合刊的主题大片里,呈现了广西某一处秘境极具中国意境的时尚诗意。

图/微博@卷宗Wallpaper

照片中,“超模”雎晓雯背倚山水,缓慢歌舞,舒展着诗情画意一般的曼妙姿态。

几乎全黑的服饰、头上包裹着黑色布巾、带着神秘的民族色彩,裙摆散开,迎风而立,光影交错,时尚先锋与传统的完美融合,让人惊叹连连。

图/微博@卷宗Wallpaper

杂志封面大片一经发布,就引来火热的围观,微博上、小红书上爆火推荐,时尚大片的视觉效果,让人直呼“爱惨了”“美哭了”“绝了”“美得不可思议”……

这个被顶级设计与生活杂志青睐的地方,以震撼而惊艳的方式,被带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这里是“黑衣壮”世代生活的地方,这里是中越边境广西境的深处,藏着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秘境风光……

这里便是那坡。

这一次,跟着文旅君走进百色那坡,感受中越边境黄金旅游路线中,广西境内一处秘境的风光。

重新认识古老而又神秘的壮族支系,感受顶级杂志大片镜头下的精彩世界。

图/视觉中国

可能正是因为被时光掩藏了太久,那坡总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

延绵碧绿的深山、清新舒服的空气、古朴传统生活、静谧安静的小城,一切都是那么神秘、缓慢。

不管外面的世界变化得多么快速,那坡的美,总有自己的节奏,拥有着满分的度假感。

图/红豆社区

#百布河瀑布#

隐藏桂西的“小九寨”

图/图虫@让星晴飞一会

从那坡县城出发,只要1.5h车程就可以到达百布河瀑布,一路顺着北平线弯弯曲曲,穿越小镇、穿越村庄,进入百布屯之后,未见瀑布,先闻其声。

图/图虫@让星晴飞一会

这是一条地下河喷涌形成的瀑布,没有多么壮观磅礴,胜在清新治愈。

瀑布落差不大,但一层叠着一层,从高处蜿蜒而下,分叉的细流在不同缓坡汇聚成串串碧潭,像一颗颗天然翡翠,镶嵌在山坡之上,美得那么吸引人,又有着让人不忍去惊扰的矛盾感。

图/图虫@让星晴飞一会

因为没有经过人为开发,百布河瀑布的美,带着天然的野趣、原生态的纯净。

周围是葱葱郁郁的林木,以竹居多。夏季是瀑布水流相对丰沛的时候,从上流冲泻下来的细流,在断层处飞散而下,像挂满断坡的珍珠帘子。

图/图虫@让星晴飞一会

瀑布的水帘冲起的水雾在空气中飞散,带来一阵阵清爽的凉意,站在瀑布面前,可以明显感受到凉意扑面。

让人完全舍不得离开,想一整个夏天就在这里戏水游玩,享受大山无价的纯天然制冷空调。

图/图虫@让星晴飞一会

因为自然、原始、瀑布水潭在阳光的映照下映射出迷人的翠色,因此被人们称为“那坡的小九寨沟”。

没有纷扰喧嚣,一草一木都简单而干净。

图/图虫@让星晴飞一会

#感驮岩遗址#

每一眼都穿透千年时光

图/ 网易号@那坡人家

感驮岩遗址是那坡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静静坐落在城北一隅,碧水清潭、红砖高塔、钟乳石壁……都在静静地讲述着时光的故事。

你看过去的每一眼,好似都能穿透千百年的时光。

图/搜狐网@一路南风

图/搜狐网@路灯摄影

在这里可以品读那坡的过去,感受古镇安府的气息。

感驮岩遗址原本是一处洞口,依托洞口建立起来的景观,依山临水、优雅开阔,洞口的石壁在上千年风雨的侵染之下,已形成一幅天然大气的彩画,如花似锦,非常壮观。

图/网易号@那坡人家

图/ 搜狐网@一路南风

遗址洞口修建了正殿大门、侧墙走廊龙门、月台等古建筑,红色的大门墙体在岁月的洗礼中,呈现出沧桑而厚重的朱红色,门前大树垂挂,红与绿渲染出极致的对比色,只是站在门口,便能拍出大片感满满的照片。

让人误以为,这不是个城内寻常休憩的小公园,而是误入了充满氛围感的古镇名居。

图/网易号@那坡人家

图/那坡电视台视频截图

感驮岩遗址到处都能见到历史的痕迹,历代的文人墨客喜欢在石壁上咏诗题词镌刻,以舒感怀,如“驮岩滴翠”“福荫边陲”“别有洞天”“吸尽云天”等大量石刻。

行走其中,触摸着千古的石壁、聆听百年的清风,让心灵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百年前的时光,窥见那坡先辈生活的画面。

图/搜狐网@一路南风

图/那坡电视台视频截图

图/ 小红书@婚礼策划师LingToo

说到黑色,第一印象会想起叛逆的少年、酷炫的心情、影视大片里即将迸发出高潮片段的地方。

但是,在那坡壮族居住的地方,看到黑色,心中充斥着的,只剩下神秘、诗意、浪漫、震撼这些感受。

这里的壮族,能将黑色演绎得如此唯美又壮丽。黑衣壮是那坡的另一个代名词。

黑衣壮妇女 图/图虫@sy15418

黑衣壮的老人告诉我们,黑色是先祖留给后代的智慧与庇佑。靛蓝染衣,驱邪去病。

黑衣也背负着民族对于过往抗争的记忆。身穿黑衣,黑衣壮的子民们世世代代把历史穿戴在了身上,或许正是这样的庄严与隆重,才会让人第一眼就心生敬畏。

图/ 小红书@达达有浪

#吞力屯#

只想在这里和你虚度时光

或许正是因为深居大山,与世隔绝,吞力屯至今保留着相对传统的生活方式。

村里还有不少石木结构为主的干栏建筑房屋,放眼望去,一砖一木,保持着鲜明而浓厚的历史韵味。

那坡干栏建筑 图/马蜂窝

吞力屯 图/小红书@碗儿响叮当

人们性格朴素而好客,走在路上,碰到屯里的黑衣壮老人,他们会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知道是远方来的客人,还热情邀请客人进家中喝茶休息,亲切得就像家乡的老奶奶,让人忘记拘谨,好似回到了奶奶家里。

图/小红书@北纬

图/小红书@达达有浪

山中温度偏低,到了夏天,大山就是天然的空调,让人度过一个舒爽而愉快的夜晚。

清晨,看阳光穿过树梢、屋脊,金灿灿的光线编成了丝网,在愉悦的鸟鸣声中,在晨起的袅袅炊烟里,开始新的一天。

就像回到了老家,毫无负担地开启一场城市逃离计划,只想在这里和你虚度年华。

那坡人家 图/小红书@北纬

#尼的呀#

古老的“阿卡贝拉”还在传唱

黑衣壮是好歌的。唱歌,是刻入民族基因的本能。

或许,正是大山清脆的鸟鸣、无数次掠过耳边的清风、清泉流淌的叮咚声孕育了黑衣壮人动听的歌谣。

图/小红书@达达有浪

高亢激昂的过山腔,男女合唱,歌声自带大山子民的豪爽轻快、悠扬质朴,一开嗓,就有一种能穿透重重大山的力量。

多声部民歌“虽敏”则调性悠扬、歌声缓缓、古朴深沉,用了大量的衬词,好似缠绵的情歌,怎么唱也唱不完,总有下一句词,让你接下去。

阳春三月好对歌 图/李永锋摄影

黑衣壮歌舞 图/李永锋摄影

黑衣壮民歌的内容很丰富,有迎客歌、敬酒歌、欢庆歌、喜事歌,无所不能歌。

民歌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壮族民歌原滋原味的特色,古朴悠扬、音调完整,因此,又被称作“壮族民歌的活化石”。

图/小红书@三蜜婚礼

一曲“尼的呀”,古老的“阿卡贝拉”,回响在大石山的深处。

听一听阿奶沙哑的嗓音,唱一唱古老的时光;听阿哥阿妹缠绵的嗓音,唱一唱含蓄的情义;也听稚嫩的童音,唱一唱不知事的童谣……

如果这世上有一座音乐的殿堂,那么,大石山深处唱出了“尼的呀”的黑衣壮,应该是这座自然殿堂的精灵吧。

图/小红书@北纬

大石山孕育了一个神秘的民族,也滋养出了不少质朴的食材,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用勤劳和善良的心灵,创造出了一道道流传至今的美味。

这些,是自然的恩赐,也是那坡的滋味。

图/图虫@杨惠光

#白头翁糍粑#

吃不腻的软糯清甜

三四月的春日时节,那坡人的餐桌上,经常见到一道美食——白头翁糍粑。

这是用白头翁草和糯米粉一起做出的美食。白头翁草的学名是鼠曲草,因为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所以又叫清明草,当然,在别地方,人们也有叫佛耳草、蒿菜等的。

白头翁草 图/品藏天下

白头翁草 图/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做糍粑的白头翁草一定要新鲜采摘的,洗干净之后榨成汁或者蒸烂捶碎与糯米粉一起搅拌,加白糖、红糖揉搓成面团,放在蒸笼里蒸熟,即成一道美味。

白头翁糍粑做法 图/小红书@诺nuo酱

软糯糯、微粘牙、甜滋滋,带着白头翁草木特有的清香味道,吃一口回味无穷,再吃一口,欲罢不能,可以连续吃好几个都不觉得腻,是一道天然健康的美味。

中医还记载,白头翁草具有非常好的医药疗效,茎叶可入药,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内服还有降血压疗效。

所以,来到那坡,一定不能错过这道美味。

那坡白头翁糍粑 图/百色市广电文化和旅游局

#酥角#

简简单单也是极致真味

酥角是那坡街头常见的一种民间小吃。金黄酥脆,看一眼还以为是炸过的饺子,细看才发现,还是有所区别的。

那坡酥角 图/搜狐网

酥角好像处处都可以做,但那坡的酥角是祖传的手艺。

面粉加入鸡蛋、山油,揉得软硬适宜,捏出一小团压成面皮,再配入白芝麻或花生等馅料,包成饺子状,入油锅炸至金黄就能出锅。

图/小红书@爱唱歌的高清酱

酥角制作过程 图/小红书@妞妞仔仔多多

那坡街头的酥角没有特定的摊位,但这一口美食,却不会轻易被人遗忘,循着香酥的味道就能找到贩卖酥角的地方,“咯嘣”一口下去,酥脆的味道冲入鼻尖,弥漫在舌尖,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图/小红书@晨光微曦313918

#牛干巴#

那坡香辣界“永远的神”

牛干巴原本是云南的一道美食,但与云南邻近的那坡人,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味道。

这是腊肉与腌肉两种技艺的结合,精选的牛肉,先用花生油腌制,在撒盐与胡椒粉,后放入葱花与花椒粉等香料佐料搅拌均匀,涂抹完整,腌制12小时以上。

图/搜狐网

牛干巴的制作,腌制是一道重中之重的工艺,佐料的先后顺序有一套那坡人自己的要求,腌制之后,再用那坡山间种植的耐烧少烟的油茶木烟熏8~10天,方算完成。

图/搜狐网

牛干巴是那坡人待客的佳肴,干而不柴、辣而不燥,只需要将制作好的腊肉切薄,与香茅、蒜片、姜丝、花生一起入锅干炒,就是一顿活色生香的美食,味道香辣,让人欲罢不能,一家炒肉,隔壁的小孩都能馋哭。

因为制作工艺特殊,牛干巴也是一道易于保存的美食,干炒过后与花生油一起装罐密封,能保留几个月不变质,是一道辣呼呼、香滋滋的小零食。

牛干巴/小红书@屿

#沙糕#

饱含小城四季的滋味

别看那坡这座小县城还是一个小众秘境,街头巷尾的小吃,却数不胜数。

品尝过酥角的香脆,不如也提一包沙糕,一边吃一边感受小城的烟火气息。

图/那坡融媒体

沙糕是一道传统手工制作的小吃,精选的糯米经过浸泡、沥干、铁锅炒米、打成米粉。

传统的制作工艺里有一道很有意思的流程,就是要把米粉铺在芭蕉芯里,这是为了让糯米粉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酵柔软,便于后期的制作。

沙糕制作工艺 图/那坡融媒体

沙糕的制作过程漫长且艰辛,但这样纯手工制作而成的沙糕风味独特,食而不腻,香甜味美,松软可口,吃一口,唇齿留香,是任何现代机器都无法创造出来的美味。

沙糕 图/百度图片

那坡的美食,有自己的独到风味,因与越南相近,又有着边关的特有风味,在那坡,无数美食,非一餐能尝过。

糯米蒸鸭、糯米包鸡、腊猪脚、龙合面条、平孟千层糕……

腊猪脚 图/搜狐网

越南糯米鸡 图/搜狐网

这座安静淳朴的小城,在岁月的变迁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人们在遵循传统和不断前行之中生活着变化着,恰是这些流传下来的美食,记住了这座小城的味道,记住了那坡生活的点点滴滴。

那坡,这个小众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游人见识过了“小九寨沟”的惊艳、品读了千年的韵味、尝过了诸多的美食,听过那一首动听的“尼的呀”。

而那抹神秘的黑,则留下了极致深刻的印象。

淳朴、简单、安静……遗落人间的净土,仍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和挖掘它的美。

综合整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设计| 罗琳 黄伊莹

校对| 甘维良 凌雪丽

责编| 雷鑫莹

总编| 才巍 李志雄

运营| 广西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删除。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