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代理方守龙白茶的有哪些人

方守龙老师是福鼎白茶的代表性茶人之一,时隔9年《茶源地理》再次对他专访,我们发现他无论是做人,还是做茶,都有“吾道一以贯之”的精神,从他道法自然地对待土地、对待茶树,同时,在制茶工艺上不断创新,我们看到福鼎白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可能。

时隔九年重游太姥山,在太姥山的半山腰,我们和方守龙老师汇合,把随行的设备放到他皮卡的尾箱,换他的车上山。这台大皮卡,到了方守龙老师的手里好像野性也被驯服了一般,上山的路上,无论坡缓坡陡感觉都是保持一个速度,不急不慢、稳稳前行,坐他的车,即便在这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似乎也很难晕车。

车停在「中国白茶山」的牌坊附近,我们穿过牌坊往方守龙老师的茶园走去,沿途经过的水库和白茶神庙前的水池,水位都低得可怜,白茶神庙前的水池可以说都见底了。

穿过「中国白茶山」的牌坊,徒步前往方守龙老师的茶园会经过一个小水库和白茶神庙。

前往方守龙老师的茶园需要先徒步穿过一片树林,由于几个月都没怎么下雨,干枯的落叶、松针堆积在山路上,非常的滑,方老师不断提醒我们要注意脚下,小心滑倒。

坚持有机种植18年

自信如果检测结果有问题,那一定是检测设备出了问题。

方守龙老师的茶园在海拔500多米的太姥山中,80年代国营茶厂在这片山林中,东一块、西一块地开垦了几百亩的茶园,随着国营茶厂的关闭,这些茶园也被荒废了多年,直到2004年,方老师寻找合适的茶园建厂,相中了它们。

从接手茶园开始,方守龙老师就坚持用有机农法管理茶园,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有机种植茶园,亩产只有70斤左右,只有现代农法的1/4到1/5,而方守龙老师坚持有机种植至今,已经有18年了。

上山的路上就听方守龙老师说今年特别干旱,他们茶园有不少茶树都因为干旱枯死了。来到方老师的茶园,我们马上见识了干旱的严重性,大片枯萎的、树干颜色如死灰般的茶树在茶园中显得特别扎眼。

今年福鼎的干旱异常严重,方老师的徒弟林逢阳说:“我们福鼎人,这么多年来第1次盼望多来一两个台风。”

太姥山的山体主要是花岗岩,大部分枯死的茶树是长在巨型花岗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层之上,底下就是巨石,由于土壤层薄、含水量低,再遇上极端干旱,很多茶树就撑不过去了。

方守龙老师说也有专家让他采用喷灌技术,和吴垠主编站在这片枯萎的茶树中,方老师却依旧对吴主编说:“虽然今年茶树损失惨重,我依然不支持用‘喷灌’的技术。”

他认为从植物自然规律的角度去理解,采用喷灌技术未必对茶树的生长是好的。因为茶树和人一样都是有惰性的,当你用“滴灌”“喷灌”,根系在靠近土壤表层的地方就可以吸收到水分,茶树就懒得往下扎根了,当遇到这种连“滴灌”“喷灌”的水都无法保障的极端干旱气候,枯死的茶树可能会更多。

太姥山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很多茶树就长在这种石头风化形成的、薄薄的土层之上。

在《茶源地理·福鼎》中,我们写到方守龙老师要远赴400公里外的山村搜集羊粪作为茶园的基肥。后来,很多福鼎的茶农学习方老师的做法,导致不吃饲料、在自然放养的山羊粪价格水涨船高。9年间,方守龙老师基肥的山羊粪供应地从400公里外的山村,转到了陕西,如今又转到内蒙古才找到稳定可靠的供应。

说到自己的有机肥,方守龙老师蹲在茶树边,抓起一把土壤聊起之前一位德国人来他的茶园考察,问起茶叶检测的问题,方老师很自信地跟他说如果他们检测出结果有问题,那一定是他们的检测设备出了问题,而不是自己茶叶出了问题。

回归土地看见茶。这次回访方守龙老师,我们特意带上了一套瓶子是空的「福鼎大地套装」,大地套装一共有4个瓶子,其中一个瓶子是用来装茶园土壤的,在离开茶园之前,吴垠主编特意装上一瓶方守龙老师茶园的土壤。

方守龙老师对自己的有机肥有绝对的自信,曾经一位德国人来考察,问他关于欧盟检测的问题,方老师很自信地跟他说如果他们检测出结果有问题,那一定是他们的检测设备出了问题,而不是自己茶叶出了问题。

不墨守成规

从春夏秋冬到小菜茶,始终对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茶叶保持好奇与探索。

方守龙老师的茶室从他时光隧道般的日光房下面,搬到了新建的两层楼房。跟着方守龙老师从茶园回他的新茶室,我们再次品味了他的代表作「春」「夏」「秋」「冬」。

四款茶同时放在一起,春茶嫩绿身披银毫、冬茶颜色乌褐油润叶片较碎,都比较好辨认;夏茶和秋茶叶片绿的、褐的、灰白的、半白半褐的都有,相对来说比较难以区分。方守龙老师说他做茶不在意茶叶的颜色,只是顺其自然。

椭圆形如「时光隧道」般的是方守龙老师的日光房,也是他做茶的重要空间,日光房下方是他原来的茶室。

春,茶汤给人的感觉像太阳照进春天果园中的小溪,香气犹如一个暖春的清晨,果园花香散发的芬芳;夏,茶汤滋味明显要比春茶的重,茶汤的热力感让人有在夏天骄阳下的感觉;秋,茶汤入口让人有秋水般平静的感觉,然而茶汤的热力却像秋天的太阳一样极具穿透力;冬,干茶就闻到一丝丝“熟”的甜,像焦糖,又像烤过的柿子,茶汤入口,感觉连牙龈都生出甜甜的感觉,竟然有点老白茶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命名的影响,我们在两个小时内按顺序品饮「春」「夏」「秋」「冬」,茶汤给人的不同感觉,真的像让人在一个时辰之内经历了四季。

方守龙老师为我们介绍他的代表作之一,「春」「夏」「秋」「冬」。

除了春夏秋冬,方守龙老师还给我们试了用小菜茶做成的秋茶。这款茶和春夏秋冬又很不同,吴主编一试茶汤便感觉这像七、八岁的小姑娘,茶汤清纯饱满,甘润清雅,犹如小家碧玉。茶汤一泡一泡,表现非常稳定,并不输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制成的白茶。

如今制成福鼎白茶品种主要是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然而,追根溯源,这两个名优品种最早也是从当地群体种的所谓“菜茶”中选育出来的。好的品种需要人去发现,而茶人不墨守现成的名优品种,对当地原生的菜茶保持好奇心、探索菜茶制作成茶后的风味、陈放后的表现,没准哪一天又能发现一个名优品种。

和方老师喝茶的下午,我们称赞他的茶的时候,方老师只是谦虚的表示:“只是表现出这款茶应该有的样子。”

方守龙老师的茶,虽然每款茶的风味各不相同,有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和」,茶汤喝到口中、喝到身体里,都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茶很和谐、茶让人也很和谐。

传说中神一样的奥运砖

方守龙老师表示只是刚好做出来,恰好茶友们又喜欢。

在做茶这件事上,方守龙老师并不标榜「纯手工」制作,事实上,他不仅善于合理利用机械设备,还是一位制茶设备的发明家,这和他年轻时的工作经历息息相关。

《茶源地理·福鼎》曾写到当年在福鼎国营茶厂,到现在还从事茶叶相关工作的得不到20人,但留在茶行业的如今都是精英,方守龙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谈起进入国营厂的工作经历,方守龙老师很自信地表示,由于从小严格的家庭教育养成了让他较强的动手能力,进入国营厂后自己的工作表现是最优秀的,没有之一。从钣金工,做到总厂的机修车间主任,方守龙老师说常年跟机械接触,不能出分毫差错,也养成了他做事认真的习惯。

在他做茶的日光房,所有机械设备都有精确显示设定的参数。而早前他带我们去茶园时,就注意到他工作服的左上臂插了3支笔,方便随时记录气温、湿度及观察到情况。

这两天无论带我们去哪里,方守龙老师都穿着他的工作服,左臂上的几支笔也从未缺席。方守龙老师谈到家庭教育对自己的影响,他说正是家庭这种既重视文化熏陶,又不忽视动手能力的教育,让他在参加工作后,迅速成为国营茶厂负责工艺设备最好的员工。

改革开放后,有一段时间国营厂推动科技创新,方守龙老师为国营厂的制茶设备做了很多工艺改造、创新,为新的自动化车间做了许多事情,再加上在总厂时经常用心观察茶叶工艺设备,当后来方守龙老师自己出来办厂时,很快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机械设备方案。

很多茶友知道方守龙老师做了很多款与别不同的白茶,却不知道他手头上还有包括自动化窨花、自动化日光萎凋等十多项发明专利,茶界传说中「神一样的奥运砖」其实也是方守龙老师的创新之作。

其实,奥运砖是一系列产品,最为著名的是长2008厘米、重达448斤、正面印有“同一个世界,同一梦想”献礼北京奥运的纪念砖;还有1000斤的万两白茶砖;另外就是当时做来当随手礼送给运动员的100克小砖。而在茶友圈中传得神乎其神的「神一样的奥运砖」,是规格350g的纪念砖。

白茶在传统上并没有压制成饼或者砖的做法和工艺,为了研制奥运纪念砖,方守龙老师提前一年研发白茶制砖的工艺。「白茶砖祖」是方守龙老师成功研制出来的初代白茶砖作品。

在方守龙老师茶室的一个角落,放着一块用玻璃罩罩着的大茶砖,上面有一张红纸,红纸上方守龙老师用毛笔写着「白茶砖祖」,还有关于这块茶砖的介绍。

白茶在传统上并没有压制成饼或者砖的做法和工艺,为了制作北京奥运的万两纪念砖,方守龙老师在2007年就开始研究用白茶制作茶砖的工艺,这么大的尺寸,要放多少茶进去刚好能不松不紧,这些都需要反复试验,最终先试制出这块30斤重的茶砖,作为一系列奥运纪念茶砖的参照。

这块「白茶砖祖」在茶室里随意摆放,因为谈奥运砖聊起白茶砖祖,方老师特意让徒弟林逢阳撬一泡给我们尝尝。

做完奥运纪念砖后,方守龙老师也没喝过。在08年奥运会之后,随着福鼎白茶越来越火,在市场上少量流通350g奥运砖也越发珍贵。后来,一位茶友听说方守龙老师竟然没喝过自己制作的「神一样的奥运砖」,那位茶友就把他手头上剩的小半片寄回给方老师。

虽然只剩下小半片,方守龙老师却很大方地拿出来和我们分享,有意思的是方老师泡给我们喝后,自己试了一口,他反问我们:“你觉得有很好喝吗?我觉得也没有很好喝,就是正常的茶。”

茶友给方守龙老师寄回的小半片奥运砖。

无论是选择做茶的原料,还是制茶的工艺,方守龙老师一直在进行创新,做出来的产品推出市场后又很受欢迎,对此,方守龙老师表示那只是刚好做出来,恰好茶友们又喜欢。

但对于某些创新,他自己并不想对它们做过度的宣传,他说有些创新是自己做着玩的产品,也许产品也受市场欢迎,可毕竟没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验证,他不想因为过度宣传个别的创新而把白茶的传统工艺带偏了。

师徒传承

女婿辞去公务员成为其弟子,种植理念、制茶技艺终有传人。

这些年,有不少茶人跟方守龙老师学过做茶,坊间有很多人说自己是方守龙老师的徒弟,方老师说其实大家都是在一起做过茶叶:“到底是我是他徒弟,还是他是我徒弟,还是我们是师兄弟,这些都无所谓。”直到2020年,他的女婿林逢阳辞去公务员的工作,回来跟他专心做茶,方守龙老师终于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徒弟。

对于到底是方守龙老师要求,还是林逢阳自愿回来跟方老师学茶。林逢阳说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喜欢茶,原先在单位的时候,也是天天要喝茶,那时就经常会想要不要像岳父那样静心、沉下心来做茶。在他心目中岳父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认真做好茶的茶人,他希望也相信自己能够传承他的技艺。方老师补充其实逢阳在做公务员的时候,并没有把茶放下,他在业余也有继续进修审评师、评茶师,从初级考到高级。

师徒俩谈到自己的事业的目标,他们说他们想做中国最安全的有机白茶茶园,致力于推广有机白茶。这些年方守龙老师管理有机茶园的方法,其实福鼎最大的茶企已经在复制;而他们希望从自己所在的方家山开始,推动方家山的完全有机化,希望方家山所有的茶园都成为福鼎种植的一个示范。

方守龙老师定制版的福鼎大地套装的书和装有其银针、牡丹、茶园土壤的玻璃瓶上签名后的合影。{方守龙老师(中)、林逢阳(左)与吴垠主编(右)}

编者按

茶源地理成立九年来,我们团队深度走访了中国多个名优茶区,行程超过6万 公里,而我们走过的路,化作了300多万字、12本《茶源地理》系列丛书,收获了60万 读者的认可。

在茶源地理即将跨入十周年之际,我们启动了回访各大茶产区的计划。我们行走的第一个茶区是福鼎,于是,福鼎自然成为我们回访的第一站。在福鼎白茶发源地、核心产区之一太姥山,我们再次和福鼎白茶的代表性茶人方守龙老师深度访谈了两天。

关于方守龙老师的传说有很多,大部分爱喝白茶的茶友都知道他的茶价值不菲,知道他是「神一样的奥运砖」的制作者,由于方守龙老师常年都居住在太姥山上,更多的茶友是只知其茶,不知其人。

和方守龙老师再次深入交流,我们发现不管外界传得多神乎其神,方老师和9年前一样,是一位只管认真做好茶的茶人。

而从他道法自然地对待土地、对待茶树,同时,在制茶工艺上不断创新,我们看到福鼎白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可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