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潮汕葫芦茶

紫金有句顺口溜:“紫金三朵花,椒酱、铁锅、葫芦茶。”说的是紫金三种土特产。其中的葫芦茶(也叫竹壳茶),海外侨胞称”仙茶”,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葫芦茶用山林中采集的10多种珍稀草药,通过特殊加工配制而成,用竹壳包装成葫芦状。其性味甘和可口。具有清热解暑、消炎去滞、利尿除湿、健脾胃、降血压等功能。系列产品有竹壳茶冲剂、袋泡保健茶等。因它具有清热解暑的功能,很受群众欢迎。1989年荣获中国消费品博览会金奖。

说起这葫芦茶,还有个曲折的来历。据说,明末清初,永安县横坑社(今紫金县乌石镇横坑村)有一农民叫范源,到罗浮山下姑丈家探亲,与表弟张浩结伴登罗浮山。

罗浮山,峰峦奇艳、古木参天、寺观错落,令人留恋忘返,不觉已是日落西山,他们俩只好借宿于山上的“冲虚观”。

午夜,范源突然上吐下泻、畏寒怯冷。张浩无法,只好叩开冲虚观道长清虚子的房门,说明原委。清虚子说:“施主莫慌,你将这两粒药丸让你表哥服下即可。”范源服了药丸后,顿觉似一股清泉下肚,接着出了一身汗,疴呕顿失,安然入睡。

翌日晨,范源和张浩来到客厅,见到清虚子道长与另一道士闲叙。范源上前向清虚子深深一鞠躬道:“感谢道长昨夜治好我的急病!”清虚子用手一指:“善哉!你要谢就谢这位峨眉山云游道士五谷子道长吧,是他配好的丹丸治好你的病!”范源听后,向着五谷子又是深深一鞠躬:“感谢道长治病之恩!像我昨夜急病,在我老家时有发生,因无药救治,不少人丢了生命,恳求道长,以慈悲为怀,赐予药方,我必广传峨眉山道长之功德。”

五谷子见范源心善,便取过笔墨,将“救必应”、“鸭脚木”等20多味草药的药方列出交给范源,范源双手接过,向两位道长深表谢意,偕同表弟下了山。

范源回到横坑老家后,便和妻子戴氏上山按药方采药,然后将草药晒干捣粉,制成丹丸珍藏。

有一年,永安地区流行疴呕急病,有的人不治身亡。范源将丹丸送与邻居试服,果然灵验,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均来求药。尔后,范源拜名医为师,成了远近闻名的郎中。他在永安县城开了一间“和生堂”药房,又先后生了五个儿子,取名仁、义、礼、智、信。

范源七十有三时得了重病,弥留之际,将五个儿子和媳妇叫到床前:“孩子们,你们知道为父的药房为什么叫‘和生堂’吗?这是和气生财的意思,我希望在我过身后,你们五兄弟要同心协力经营好‘和生堂’。现在我交给你们每人各一个药方,以后你们按药方采回草药,交由你妈统一配制丹丸,才能使家业兴旺。”五个儿子都说:“爸爸,我们明白了,你放心吧!”范源听清了儿子们的回答,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五子和五媳妇却各怀心事,都想另起炉灶,戴氏经不起五对子媳大吵大闹,只得变卖了县城的“和生堂”药房加上多年积蓄,分给了五个儿子,最后便回娘家凤凰岗的蓝塘村暂住。

范家五子分得钱财后,都想发财,便办起五间药房,谁知由于配方不齐,所制丹青丸疗效太咸,店铺前门可罗雀。正在五子生意萧条之时,传来母亲戴氏在蓝塘新办的“和生堂”生意兴隆的消息。这时五子和五媳才想起先父“和气生财”的教导,于是五子五媳一起来到凤凰岗蓝塘村,跪在母亲戴氏面前,请求母亲原谅。

戴氏见儿子和儿媳回心转意,心里高兴,便回到了横杭村,手把手教会五个儿子及媳妇扎竹壳茶的方法,将苗眉竹壳浸软,再将药粉均匀地撒在竹壳上卷好,用黄麻绳扎成5个圆鼓,表示五子同心。

从此,永安(紫金)县城和蓝塘两地都盛产竹壳茶,成为紫金县闻名于世的三大特产之一。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