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瓷器口沿种类

口沿是瓷容器口部及其边沿的统称。

器物口沿的形状和成型工艺,是鉴定其时代及烧造地点的重要依据。

不同时期的不同器物口沿形状各异,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瓷器器型中的主要口沿,一起欣赏古代工匠的艺术之美。

敛口

多见于钵、碗、罐等器,特征为口沿处渐向内收敛,有的器壁先向外撇,近口岸再向内敛。

敞口

亦称侈口,形状为接近口沿处逐渐开阔宽敞。历代的碗、盘、尊、罐等器多为敞口,敞口器物的器壁有弧形与斜直形之分。

喇叭口

造型特点是从细颈逐渐展开,从细颈逐渐展开,比敞口深度大,作管乐器喇叭状。此类口式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壶、陶尊上有所见。

直口

口作垂直的筒形。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罐、瓶等器物,后代的碗、罐、壶、瓶等器均有直口的口式。

花口

把圆形或椭圆形的器口用连弧线分成若干等分,形若花瓣。有四瓣、五瓣、六瓣乃至十瓣以上花口。按花瓣曲线不同,又可分为葵口、菱花口、海棠式口等多种形式。

撇口

造型为口沿为向外翻撇,略呈喇叭状。这种口式多用于瓶、壶等器物,碗、杯等偶有撇口的。

唇口

器口边沿凸起一道浑圆似嘴唇的厚边,因此得名唇口。唐代邢窑白瓷碗和历代一些罐等器物都有唇口。

盘口

器型似盘,直壁,折收,下接细的直颈。汉代陶壶已有盘口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盘口壶盛行,隋代仍有烧造,唐代变得渐为小巧,至宋代为洗口所取代。

洗口

瓶、罐等瓷容器的口部形式之一。源于六朝壶的盘口,形象接近而略深,更似文具中的笔洗;一般为浅直壁,折收,下接细颈。始见余宋代。

束口

器口边沿以下约1厘米向内束成一圈内陷的凹槽,该凹槽俗称"注水线"。多见于杯,罐等物。

子母口

盖内凸圈小于器物口沿,可插入器口,用以固定盖子。亦见有器口小盖圈大,盖圈套住器口者。多见于盒、罐,放置胭脂,粉末等物,防止受潮。

复口

即内外两重口,外层口似浅盘,内层为略高的直口,两口之间为环形浅凹槽。西晋青瓷罐即有这种口式。后代民间的泡菜坛也是这样的结构。

折沿

造型为直口,向外翻折出一周窄沿,一般都有一道较硬的转折线。折沿多出现在盆、盘、瓶、罐等器具。

泛沿边

造型为直口向外翻折后再向下折出内凹的弧线,形似于倒扣的盘,在徐源若的《哥窑与弟窑》一书中有记载。

板沿

于直壁器物上做出较宽的水平折沿,有的布满器口一周,有的而只位于口部一侧。

注:本文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