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石狮市的小吃

来源:泉州网

有众多“古早”味传统小吃,有港味、南洋风味,有平民的夜市海鲜排档,也有高端的空中旋转自助餐厅,从早晨到深夜,石狮都有能慰藉你的美食——

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老街,守护许多“古早”味美食。

台海网12月31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2021年的第一个小长假,你准备好去哪跨年了吗?如果还没打算好,来石狮吧,用一个温暖难忘的假期开启新的一年。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石狮,在漫长的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史上,本土的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地饮食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成就了其博通古今、融汇中西的丰富与多元。石狮美食令央视等全国性主流媒体及一众美食公号、美食博主、旅游达人等老餮眷恋不已,甚至获封“泉州最懂吃、最好吃的地方”“闽菜博物馆”。

除了是美食的富矿,石狮这座滨海风尚旅游城市,有山有海,有古城旧街,有海丝古迹,有绝美海岸线,有主题乐园,有丰富的非遗项目……能满足每个年龄层的旅游者关于旅游的所有美好需求。

好吃、好玩还有时尚服装、丰富伴手礼可以买买买的石狮,还等什么?快上车!

央视频频聚焦石狮美食

今年以来,央视二套的《消费主张》、央视十套的《家乡至味》等多次聚焦石狮,石狮美食从全国浩如烟海的特色美食中脱颖而出,频频登上央视,成为石狮继服装名城之外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这里是石狮市的金相夜市,长约300米的街道上摊位林立,美食形形色色,品类繁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也有很多当地特有的。”10月6日央视二套播出的《2020中国夜市全攻略:福建石狮》专题,将镜头对准热闹的金相夜市、古浮大排档和八卦街,从香煎青蟹、白灼沙虾、油炸小鳗鱼、炣杂鱼等大排档必点菜,到拳头母、牛肉羹、芋圆、海蛎煎、花生汤等琳琅满目的古早味小吃,石狮美食,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实力圈粉。

令央视频频“回头”的石狮美食,既保留魏晋时期士族“衣冠南渡”带来的中原古老烹饪技法,坚守着闽式美食的鲜香与精致,也保留着宋元时期阿拉伯人携来的异域风味,还包容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华侨所带来的香港味、南洋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迥异的饮食方式,在1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元、特色的石狮美食,石狮美食也因此被誉为“集闽南舌尖文化之大成”。

荣誉国际酒店的高空旋转自助餐厅,也是品尝石狮美食的好去处。

充满人情味和乡土味的“古早”美食

“跟我小时候阿嬷做的味道一样!”“对对对,我外婆做的也是这种味道。”许多第一次来到石狮老街的人,当各种小吃入口,都会发出这样的惊呼,有的人甚至悄悄湿了眼眶。舌尖连着心尖,石狮浩如繁星的传统小吃,不仅承载着石狮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包裹着道不尽的乡愁。

石狮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众多传统习俗、民俗、节庆,无论是各种年节还是人生的每个节点,都有特定的仪式,由此产生了许多风味小吃。义兴甜粿、煎粿、蛋黄饼、信杯饼、肉丸、肉燕、鱼羹、芋圆、蒜蓉枝、麻粩……很多其他地方没有的传统小吃,在这里都找得到。

石狮老街,也称“八卦街”,共有“九街十一巷”,这里不仅是石狮的发源地,也是石狮最热闹的地方。沿着凤里庵、城隍庙往石狮最早的菜市场许厝埔旧菜市方向走,骑楼两旁店铺林立,一家家许多人从孩童吃到白发的古早味铺子散落其中,糕饼炸物、山货海味、水果蔬菜,蒸的煮的煎的炸的……不少作坊现做现卖,热气腾腾、油香四溢,不少人边买边趁热吃,一路买过去,不一会儿就大包小包。

宽仁社区的老街坊洪天温回忆说,早些年,在今天许厝埔旧菜市里,入夜后会有一摊摊“卤肉担”,许多石狮人晚上会约上几个好友,“老板事先把酒温着,你到了就点上一些猪头肉、灌肠、卤豆腐等小菜,大家开始‘话仙’谈笑,那个时候的‘卤肉担’有点像现在的酒吧。”如今,传承了三代人的吴家“卤肉担”仍在这里,此外,旧菜市里还有两家老字号“网红”:福记阿明海蛎煎和王川花生汤,都是来石狮的人必打卡的。

除了老街,石狮各个乡镇,也都有自己的代表性美食:永宁的阿潭煎包、国平牛肉、老街肉羹,祥芝的明祥烤鱼片、古浮紫菜,蚶江的老街扁食、三合面、螺仔,宝盖的塘头甜粿、龙穴信杯饼、上浦苏坂牛肉,锦尚的厝上扁食、厝上啊三小笼包……

如果你也想寻找童年的古早味,来石狮的老街巷走一走吧。

许多传承了几代人的老字号

海洋孕育的多元美食

石狮美食既是最闽南的,也是最世界的。三面环海的石狮,除了濒海多鱼鲜,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宋元时期从这里上岸的各国商贾,还是从这里出发披荆斩浪的石狮人,都让这里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元且带有异域风情。

靠海吃鲜,石狮海岸线漫长,自古吃的便是一个鲜字,因此,来石狮,海鲜是一定要尝的。石狮的红塔湾大排档、古浮大排档、金相夜市及散落在城市各地的海鲜酒楼、酒店、排档等,都是品尝海鲜的好去处。清蒸、白灼等简单的烹饪方式,最能体现食材本身的味道,如果你问老板海鲜够不够新鲜,老板可能会跟你说,这些鱼虾蟹,上餐桌的半小时前,还在大海里欢腾。此外,马加羹、海蛎煎、拳头母等海鲜制品,也别错过,吃不完可以打包。

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千年古渡林銮渡,是宋元时期泉州外港的重要码头,彼时,各国商贾、水手、传教士等从这里登岸,带来了各地的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其中,波斯人、阿拉伯人,三餐都离不开牛肉,牛排、牛肉羹等牛肉小吃随之传播开来,运用咖喱、沙茶、芥末等香辣型调料等异域烹饪技法与食材,经与本土饮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牛肉美食。石狮街头的牛肉店比卖菜店铺多,一碗牛肉羹、一份咖喱牛排、一碗咸饭,是石狮人最常见的一餐。

石狮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十户九侨”的说法,很多华侨回到家乡,在寻觅记忆中古早味的同时,也把海外的很多美食带到了国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石狮便繁荣无二,“有街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港台最时尚的时装,别的地方没有,已率先一步在石狮销售、生产,那时不需要出境出国,在石狮便能买到从香港以及海外各国寄过来的录音机、打火机、服装、电视机等各种洋货,石狮也因此被称为“小香港”。

香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香港人喜欢饮早茶,上世纪80年代开始,石狮街头便出现了时髦的港式茶餐厅,闻名遐迩的石狮冰岛茶餐厅就是其中的一家。除了冰岛,石狮的大街小巷,还隐藏着许多人气港式小店,甚至不少是几十年的老字号了,港式风味不知何时已深深种在石狮人的内心深处。

10处石狮美食必打卡点

王吉螺仔摊

地址:新华路88号

王吉是石狮夜宵的一个网红点,他家的招牌是长钉螺,几乎每桌必点,秘诀在其特制的花生酱,香甜中带点微辣,爆炒后浓郁的酱香融于长钉螺中,吸吮时,螺肉的鲜香与花生酱的香甜、辣融为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石狮老街里的百年老字号海蛎煎

福记阿明海蛎煎

地址:许厝埔旧菜市场

这家被誉为石狮最好吃的海蛎煎,已在一家四代人手里传承了百年,真正百年老字号。在高高串起的火苗中,老板飞舞着锅铲,短短不过三四分钟便出锅了。从东石来的海蛎新鲜饱满,炒好的海蛎煎外焦里嫩,配上特制的甜辣酱以及菜头酸趁热吃,各种滋味碰撞,十分惊艳。

花生汤是许多石狮人记忆中的乡愁(黄宝阳 摄)

王川花生汤

地址:许厝埔旧菜市场

这家有60多年历史的花生汤,很多从石狮走出去的侨胞,都是喝他家的花生汤长大、变老的。熬了8个小时的花生汤,非常浓郁,看起来颗粒分明,其实入口即化,打颗鸡蛋,冲下滚烫的花生汤,喝起来满嘴都是香甜细滑,冷冷的冬日里特别满足。

港式茶餐厅冰岛的招牌炸鸡翅

冰岛茶餐厅

地址:人民路132号,其余分店可自行导航

石狮开店最早、历史最久的港式茶餐厅,是上世纪80年代由喜爱香港茶餐厅的侨胞传入,从装修到口味,都是满满的港味,菜品很丰富,从小食、正餐到点心甜品都有,值得推荐的是炸鸡翅、墨鱼丸、西多士、港式奶茶、冰淇淋等。

绿岛海鲜酒楼的松茸包让多少海内外石狮人念念不忘

石狮绿岛海鲜酒楼

地址:石狮市九二路447—451号

石狮坊间有句谚语“穿在石狮,食在绿岛”,创办30年的绿岛海鲜酒楼,在石狮人心中,特别是海外华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舌尖上的中国》圈粉无数的萝卜饭,便来自他家。除了远近驰名的萝卜饭,侨乡松茸包也是绿岛的招牌,软糯的外皮带着淡淡的葱香,肉松的咸香在舌尖恣意舒展,也是食客必点的压轴菜。

金辉煎粿店

地址:城隍街37号

煎粿外表有点像炸枣,却和平常吃的炸枣有点不一样——里面是中空的,软软糯糯的很有嚼头,还有淡淡的蒜香味。除了煎粿,这里还有米粿等闽南古早味小吃,许多到观音亭、城隍庙拜拜的人,都会买上一袋。

石狮芋圆(邱南国 摄)

阿凸芋圆

地址:上帝街11号

20多年的老字号,每到饭点都要排长队。芋圆蒸好后,老板熟练地用剪刀插起芋圆,再剪两刀,加入少许高汤,一勺甜辣酱、一勺花生碎,晶莹剔透的芋圆变得红黄相间,滑嫩又有嚼劲的芋圆,咬开可以吃到口感很清晰的芋丝,瘦肉加荸荠的内馅十分爽口。

王记润饼菜

地址:糖房街21号

在石狮的地位相当于西街亚佛在泉州的地位,他家的润饼菜沿袭石狮传统的做法,跟泉州不一样的是,里面还包了麻粩,轻咬一口,各种脆的、甜的、咸的、滑的、酥的馅料在口中跳跃。

马脚桥肉粽

地址:马脚桥43号

石狮最有名、最好吃的肉粽,当推马脚桥肉粽,有40多年的历史了。个大馅儿多,糯米香而饱满,大个的卤肉,吃之前要把蘸酱拌匀,酸甜酱料与卤肉的嚼劲和糯米的松软碰撞出奇妙的口感。

老锁牛肉店

地址:石狮市民生路473号

老锁牛肉店早上10点之前卖面线糊,面线糊卖完后马上变成牛肉店。招牌菜有干拌牛杂、牛肉羹和干拌牛肉。他家牛杂有嚼劲却不会太硬,干拌牛杂非常香,牛肉羹也很脆。

(记者 黄宝阳 詹伟志/文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石狮文体旅游局提供))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