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吸先祖祭祀的血

南北朝诗人庚信写《周祀方泽歌》描写祭地的礼制:“质明孝敬,求阴顺阳,坛有四陛,琮分八方。”周代贵族男子行冠礼的时候,主政的有司即“宰”,告诫他要“质明行事”,“质”是正的意思,“质明”就是正明。“孝”是开宗明义德之本。“敬”即警,能保持肃穆警示。“君子敬以直内,义以外方”,君子内心正直,常常警示自己,这是立身之道,遵循礼义以此方正外物。

地为“阴”,天为“阳”,祭祀祷告顺应天地,阴阳调和。庾信在诗里写到的“坛”,有四陛,就是有四层。“琮”,分八方,是说有八角。《周礼*春官*大宗伯》说用玉制作六种礼器,“以黄琮礼地”,郑玄作注说琮是“八角”的。《周礼》中关于祭地非常神秘,不像祭天写得那么清楚明白。“大司乐”里说“奏大蔟,歌应钟,舞 ‘咸池’以祭地”,太蔟为徴调,阳律第二律;应钟是羽调阴律。奏起太蔟以应钟相和,跳起咸池之舞,这就是祭地的礼仪。“夏日至,于泽中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祇皆出,可得而礼矣。”夏至这天,在北郊泽中的方丘上演奏这样的礼乐八遍,地神就出来了,可以献祭。

那么掌握礼仪的“大宗伯”为什么只言禋祀昊天上帝,不言祭地?其实“大宗伯”的职责里有“以血祭祭社稷”,这就是祭地之礼。“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祭社稷就是祭地。《中庸》里说“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朱熹作注:郊,祭天;社,祭地。祭天包括: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祭法要用禋祀、实柴、槱燎等等。大致来说基本就是先堆柴,再往上加牺牲玉帛,然后烧起来生烟,受祭的神闻到烟气就算是已享祭。

祭地包括:祭社稷、五祀、五岳。五祀是“五官之神”,也就是五行之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国魏氏宗主魏献子向晋国太史墨在关于晋国都绛郊野出现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提到了“五行之官”。太史墨说,“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五行之官有姓氏,封爵上公,地位很高,是祭祀时的贵神。木官之长叫句芒,火官之长叫祝融,金官之长叫蓐收,水官之长叫玄冥,土官之长叫后土。金、木、水三官都是少皞氏,火官是颛顼氏,土官后土则是共工氏。

五岳是指:东岳岱宗,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祭地用血祭和埋沉之法。血祭用的是牲血,先荐而后灌,就是说先进献,然后灌地,这样可以使血气直达于地供地神享祭。埋沉则是说把牺牲玉帛或埋于山,可沉于河。用来礼地的“黄琮”献祭时用的就是埋沉之法。

玉琮作为礼器很早就开始被使用。黄河中游山西襄汾作为龙山文化代表的陶寺遗址就曾出土过玉琮。玉琮、玉璧作为礼器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特征型玉礼器,陶寺不但也拥有玉琮,而且还有玉圭、陶簋、特磬、鼍鼓等庙堂礼器,这是礼乐制度的雏形。

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大量出现,到殷周被纳入礼制的象征,玉琮曾经是原始时期通神的灵物,是殷、周礼乐制度的重要承担者,秦汉至以后则渐渐罕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