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泸州市单碗广场

凌晨被几个玩通宵的年轻人的大声吆喝声唤醒,钻出帐篷去旁边的卫生间方便,惊奇的发现今晚没下雨。

回想从二十二号开始的每个夜里都会或大或小下会儿雨,今天有点小庆幸,心想巴山夜雨的说法也许就是这样来的吧。

上午八点三刻,告别单碗广场,告别醉美泸州,继续踏上旅途。无数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来这里过冬。

这些红嘴鸥并不怕生,只要有人给喂食便成群结队飞过来聚集啄食,大快朵颐一番后又展翅飞翔于附近水面,在消食过程中等待下一次食物的到来。

走过泸州东门和沱江流入长江合流处的临江仙网红打卡地,当地人称之为“管驿嘴”。

长江水源于青藏高原的雪山水,相对于源头处于热带温湿气候的四川盆地区域西北缘九顶山的沱江水要冷好几度。

今天有泸州当地的户外俱乐部,乞丐驴行天下和醉美泸州陪伴同行。

今天又有泸州当地醉美泸州和乞丐驴行天下的部分驴友加入队伍陪走。其中有三人重装,当地驴友FG摄影在自己脚踝关节部位受伤未愈的情况下,还帮我们的队友小精灵背会儿包。

过国窖大桥,转而下到江边行走。发现一处废弃的船厂,比昨天看到的废弃船厂规模更大更荒凉,厂前的杂草丛生,都有人一样高了。

陪走的当地徒步爱好者,在欢声笑语中行进。我一路听着“川普(此川普指的是四川普通话,并非大洋彼岸那个愣头青)”

其实我能听懂的话还是有效,估计在三分之一左右,至于什么“蝌蚪”叫“棒槌”,“青蛙”叫“奇猫儿”都是一再问了才知道的,有如昨天的景点“胖孩儿”,他们解释了好久才知道是“螃蟹岩”

当地驴友“FG摄影”说四川人部分平仄音和卷舌音,而且早前识字人少,文盲多,识字读一边,不是左就是右,有左右边旁读中间。

走了一段滨江路后下江滩走,满眼又是鹅卵石铺满。不远处正在建造的大桥据当地同行驴友说已经停工好几年了。

一段路后,除了领队怀念外其余的队友都上到岸堤路走了,一直走到几乎无路可走才上来。

“鹅卵石滩怎么样?爽不,跟战场上躲闪着怕踩到地雷有何区别?”见他一路规避跳跃着走路,我调侃道。“怕!比地雷还怕。踩着地雷一下子啥都不知道了,这满河滩的鹅卵石却虐我千百遍,还不得不继续踩着它前行。”

五六公里后又进入一大片油菜地,这些天来穿行于江边油菜地和鹅卵石滩似乎是我们每天的标配。

每个人都对此无可奈何,走得生无可恋。今天已经多人脚起泡,一人崴脚去了医院。我由于这几天负重超限,昨天两侧锁骨处起了四个水泡,今天在登山包背带接触锁骨处各贴了卫生巾以减少摩擦到。

过了油菜花地,又沿着江边农民种的各种菜地走到一片荔枝树林里,领队发话停止前进,原地下包休息一下。

不远处又是一座大桥,问陪伴徒步的当地驴友老泸州,他说这是泰安大桥,以前也叫太安大桥。等走近发现桥墩立柱上写着1573大桥,才回过神来,发觉此地的大桥一般都有至少两个名字,有的甚至有三四个叫法。

发现这里因地理优势,位置得天独厚,只要占得先机,啥都可以称第一,连弄个果园也不例外。

上公路向老泸州方向前进,路上三只鹅给我们带路,一直到露营地……瓦窑滩村。网名叫“老泸州”的当地驴友提前联系了他在瓦窑滩村委会工作的战友。

晚上的菜肴都是由泸州户外爱好者彼岸花去几公里外的菜市场买来的,还有她早上带过来的自制腊肠,山菊和上甘岭两再次顾不得扎营,晾晒衣物帐篷睡袋,卸了包就钻进我们临时营地……瓦窑滩村委会食堂忙开了。

“老泸州”则忙着安排扎营地,并拿来了拖线板给我们的设备充电,并联系他的朋友买酒过来。

看似简陋,对我们来说却又是一顿丰盛的晚餐,免不了还有好酒助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