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古建筑顶梁柱

中国古代的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时间一久,木头就会产生糟、朽等情况。所以不论古人还是今人,都需要对木结构建筑进行定期维修,于是就产生了很多专门的建筑行业技巧和术语,例如今天要说的“偷梁换柱”。

我们今天大多数人知道的成语“偷梁换柱”,是它的引申意:指暗中玩弄手段,以假代真。

这个成语出自三十六计。说的是秦始皇突然驾崩后,赵高和李斯合谋,制造假诏书,用偷梁换柱的手段,赐死秦始皇原定的继承人扶苏,扶植昏庸无能的胡亥为皇帝,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

但其实,“偷梁换柱”的本意不是这个。

它源自古建筑的修缮技法:指在不动整体建筑结构的情况下,更换大梁、柱子。

“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它是一段横断面大多呈矩形的横木。

“梁”几乎承托着房子上部构架和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如果“梁”变形了,房屋就面临着坍塌的风险。

“柱”是建筑中的垂直主结构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比如屋檐,是建筑的承重部分。

为防水、防潮,在主柱与地基间,建有柱础,并在木柱的柱础之上,垫以石櫍。

柱础和石櫍

我们福建会馆富有地方特色的柱础和石櫍。

但是,古建筑的结构就像搭积木一样层层紧密咬合,抽出一根木头都容易造成塌陷,别说是更换梁、柱这么重要的构件了,一个不小心,就会在修缮过程中导致房屋塌毁。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别的建筑构件没问题、只需要更换梁架、柱子的时候,聪明的古代匠人们发明了“偷梁换柱”的方法:

“偷梁”,现在也叫“抽梁”。具体做法是先准备好新的梁架,搭好承重架木,把梁放在承重架木上。再用千斤顶等工具把梁上面的构件、和与梁有关的构件全部都支顶牢固,通过打楗转移梁上的荷载,使之调整转换到支顶的架木或千斤顶上,然后实施抽换梁的作业——水平移动抽出破损的梁,同时更换上已备好的梁,对榫卯节点进行整修加固,最后分层次、按部就班地把架木或千斤顶上的重量卸载,把荷载重新转移至新替换的梁架之上。

“换柱”,一般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用木杆将柱子周边的梁架顶起来,卸掉柱子的重量,然后把柱础石挖出来,再把新柱子安上。

第二种,不动柱础石,只是将梁架顶起,然后更换柱子。

总体来看,动梁架不需要动柱子,而动柱子必须要顶起梁架才行。

目前已知最早的记载关于“偷梁换柱”的记载,是在山西芮城元代永乐宫的三清殿角柱上,曾留有元代“偷梁换柱”的题记。

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必须知道的是:修古建筑不等同于修普通的房子,不能拆了重新建,要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文物修缮原则,在尊重文物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传统营造的做法,尽可能多地保留和利用原有建筑构件进行维修工程重点难点的处理。

现代用“偷梁换柱”进行过修复的古建筑有:

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前(左)和修缮后(右)的对比

福建建瓯文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青礁慈济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