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我和粽子的故事200字

文/张云仙

昨天用盆子泡上了十斤软大米,准备明天包粽子。孩子们工作在外,一年也轻易回不了几趟家。听说端午节儿子和姑娘外甥要回来,我包些甜枣粽子迎接他们,想想一家大小人围在一起吃凉粽子,那才叫真的爽,真是其乐融融。进入夏天,胃里应储存凉一些的食品,以免炎热的夏天人们上火。

说起包软米吃粽子,不由想起了八四年夏天的往事,那时候,虽然改革开放农民分得土地好几年了,但农村人种地的经济效益还不是太好。六全瓜五分钱一斤买不起,冰棍五分钱一根买不起,一件五元钱的白花花半袖和一条五元钱的黄裤子,只有去娘家过唱才舍得穿。第四年端午去娘家给母亲送粽子,气的母亲鼻子也快歪了:“孩子不用败兴了,还不如不嫁咧,在家里每年还能穿件新衣服。”我鼻子酸了一下,看了看胳膊上抱着的孩孑,把眼里转着的泪珠擦到了孩子身上……

在经济缺乏的时代,年年过端午对农村人来讲是个大节日,孩子们快到端午节就闹的要吃粽子,幸好地里割了麦子常种糜子,老能吃上小米粽子。要不,还真是买不起软大米和红枣。

说起买粽叶,还有段笑话,好粽叶街上有卖的,可惜买不起,挑最便宜的买,一个粽子差不多需要九到十个粽叶才能包住,一位在我家帮忙的邻居香香包了一上午粽子,尽笑了一上午,说她不是包累了,而是笑累了,她说,包了几年粽子,没见过今日的粽叶,就象地里的芦子草,有长儿没宽儿,说的把我也笑的前仰后合。其实她说的对,但我真的很无耐,一个钱字缺,逼的人就出洋相。

我很羡慕香香,她的孩子比我多,但生活上她很宽裕,每年包粽子老是包十斤大米和蜜枣,当时的十斤大米对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子。常常想,如果我也有一天能给孩子们放开手包上十斤大米蜜枣粽子就等于过上了天上的生活。

香香运气不错,嫁的老公会挣钱,听说跟着本村的一位在铁路上带工的头头,在铁路上劳动,虽然辛苦些,但一个月要挣到百元,村里人人人眼红,香香也确实会生活,穿衣打扮挺时髦,再说人也长的白净好看,走起路来精精干干,年龄虽然不大,但她会生活的习惯人们很羡慕。

后来,由于生活所迫,我不得不搬出旧院去另找房子住,精神上压力小了,心情也舒畅多了。去地里时,常把街门一锁,就独自走了,而锁在院里的孩子们,一见我要走,就哭喊着挤在门缝里要钻出来,我拼命地推进去,然后一狠心走了地里。心情好时还好说,心情不好时,泪和锄一起下地。

在村 租住房子的那几年,生活稍微有些好转,每年凭卖棉花籽麻等经济作物维持生活,每年过年时还能卖两头大肥猪,于是,用卖了猪的钱,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又买了一台旧电视,出门劳动有了骑的,回到家有了看的,生活上了一个小台阶。

改革开放后,村里人小麦年年种,白面有了保障,村里有加工白面的磨房,去加工面时特别方便。就因为种的小麦多,年年割了小麦再回茬种糜子和谷子,再种一些蔬菜之类,虽然一年两季收割忙一些,但能从忙碌中获得丰收的快乐,确实给农民们增添了热爱生活的信心。

有一年端午节前,我包了十斤糜子的粽子,等我去了地里,孩子们在家又跳高又跳远,玩的开心热闹,饥了吃粽子,渴了喝水,好家伙,只用了三四天时间,粽子吃光了,连邻居们也担心孩子们怕消化不了,结果没事情,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看着昨天盆子里泡上的软大米,往事不由得象电影在脑海里飞速地演。以前的事放到今天说就变成了笑话,但那时的主观确实改变不了客观,只能听天由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今天,农村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山区和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采取一系列的扶贫政策,逐步拉近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距离,以前梦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生活,现在在农村也基本实现了,就拿给亲朋好友们送粽子这件事说吧,也是汽车来汽车去。现在,国家富强了,人民富有了,老百姓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每逢过时过节,农村人有车,全家人多远也要聚集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聊聊家常,谈谈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9 . 6 . 1

包粽子

文/刘丽春

走在街上不见人,忽然闻见粽子香。

铺铺日走一趟,人们说今天已是初一了,明天就是初二,我和妈妈约好了,明天和她一块包粽子。说是包哩,其实是问她学哩。说起来也不怕大家笑话,我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连个粽子都包不好。小时候奶奶包粽子时,总是爱蹲在旁边看,看见奶奶熟练地包粽子,包了一个又一个。我还情不自禁地说,奶奶,我也会包了,你看,拿两个粽叶并在一起,然后往回一收,打成个三角形孔,里边放上枣和米,不就行了吗?说得容易,其实并非如此。吹牛吹大了,直至今天我还包不下一个精精干干、有棱有角的粽子。

那是因为结婚后,我婆婆她也是个包粽子高手,街房邻居都让她给包粽子,她包的腰酸背痛,但不好意思拒绝。她们都说,婶包得好,又大又好看。后来,我婆婆因病去逝了,人们还怪想念她呢。

我由于地里活儿忙,又加上有依靠。

我有个好母亲,干活儿利索,永不认输。

妈妈今年八十多岁了,身体还不错,不过,我前两天给她送了些韭菜,让她包的吃饺子,她说,不吃,这两天累哩,买粽叶到戏庄日跑了好几回,买软米又跑了两趟。我听后觉得我妈真得老了,我妈以前从不说这样的话,好象累字与她无缘,这回的确说了,累哩,不吃。于是我决定明天早点儿去,跟妈学会包粽子,让她把技术教给我。妈妈耐心地告我说,孩子,只要把粽叶捏紧,围成个桶桶,放上一个枣,然后再放上些米,再放上两个枣,然后上面放上些米,然后再插上两个粽叶,握得紧紧地,把粽叶弯过来,然后将粽叶折住弯下来,把露着的米包紧,最后用马连紧住,这不就是个完美的粽子吗?是的,我跟上妈妈的步骤认真地学,包得比以往好多了。妈妈说,久见不如做一遍。爸爸说,耳听虚,眼见实。一次生,二次熟,三次过来熟又熟(手熟如能)。

妈妈能干。爸爸说话很有道理。

说着,笑着,不一会儿,一大锅粽子包下了。

妈妈说,不会学会会,会了学会快。妈妈又说,孩子现在赶上了好时代,谁家也是十来八斤米的包哩,不象以前包上三五斤米尝尝就对了。现在,你们好,咱孩们更好,生活就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要学会包粽子

王惠民

结婚前在娘家只吃过一次粽子,结婚后在婆家也只吃过一次粽子。

母亲不会包粽子,婆婆也不会包粽子。

我要学会包粽子。

刚结婚时,单位没房子住,只好租房子。房东婶子会包粽子,于是每到端午节,我也学着包粽子。

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的小筒,装上江米、红枣尚不大难,而用剩下的大半截粽叶包住、收口,实在太难了,一次一次地看房东婶子包,又一次一次地练,成品质量还不是很理想。有心包好,可惜一个端午,包的粽子数量有限,等不得你成为熟练工。多少次,我拿纸条当粽叶,包成空的粽子,自我感觉良好。每到端午就会这样包一气练一气的。住了房东六年房子,每个端午都包粽子,终于我成了包粽子的熟练工了。不仅给自己家里包,还给别人包。那一年,煤运宾馆包粽子,几十斤江米,成堆的粽叶,可就是没人会包。我家孩子的一个堂姑在这个宾馆当办公室主任,就请我去当了一回师傅。二十多年了,我年年包粽子,即使是这几年,孩子大了,出门在外,家里就两个大人,好像不包也罢,可我总还是要包,而且包很多。给婆家,给娘家,拎上几个到办公室,同事们你吃一个,我吃一个,说上两句恭维的话,心里美美的。有时也给要好的年轻同事另外拎几个,就觉得自己特像个大姐了。

我们这里的粽子,馅料以江米(过去农村多用软米——糜子即大黄米)为主,里面配以红枣。我曾在别人家吃过一次肉粽子,一寸见方的肉块又咸又香,可就是没有学到腌肉的方法。我尝试包现成的火腿块,可惜口感不是很理想。后来就在江米红枣里加花生,第一次,直接把花生包进去,煮熟后,花生还是发硬;直到第二年,我预先把花生用清水泡过再包,煮出来就比较松软了。这几年,我又加进去绿豆、豇豆,煮出来的粽子有一种豆香味,母亲说“好吃”。

包粽子不仅是为了吃,也不仅是为了过个节,更重要的是为了享受一种过程,传承一种文化。

端午情怀

赵永兴

“杏儿红,麦子黄,五月初五过端阳;门插艾,满院香,大人小孩喜洋洋;粽叶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蘸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万年长”这是儿时过端午节时的一首儿歌。

“神牛儿,老虎——卖神牛儿老虎!”记忆深处,听到街上有卖神牛儿老虎的人出现在街头吆喝,意味着离端午节没有几天了,要过端午节了。

紧接着,卖红枣的、卖糯米的、卖马莲的、卖红小豆的、卖艾叶的也伴随着卖神牛儿老虎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这个时候,也就是农历的四月末五月初,家家户户便也开始为过端午节忙碌开了,母亲也开始张罗,准备过端午节。

神牛儿老虎,就是两扇门对称粘贴一张虎图一张牛图。农历五月,暑气上升,进入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间,伴随着的也是各种疾病随之而来。据奶奶讲,虎是百兽之王,是辟邪驱害的镇兽。牛勤勤恳恳,耕田犁地。神牛儿老虎上面通常还贴着一张神符。神符上面是一只叼着蝎子的公鸡,公鸡是蛇、蝎、地虫的克星。门上粘贴这些神符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无病无灾,四季平安!

插艾叶,村里人是不需要购买的。地里的渠沿沟边长着许多的艾草。那个时候俺也小,太多的忙也帮不上,就帮父母去地里拔艾草。还没有到渠边,艾草散发的奇异香味早钻进鼻孔,一尺多高的艾草长着一大片一大片。不用太多的时间,就能拔一大捆,家里自然是用不了这么多,就给亲戚、朋友、隔壁去送一些。

奶奶也不闲着,戴着老花镜给我们几个孙子把五色线绳缠在手腕上。又拿出用红、黄、绿、黑、白五色细线做好的小粽子形状的小香包,再用五色线绳系好挂在脖子上。我们几个小兄弟互相攀比,围着奶奶跑呀,跳呀!奶奶乐得眼睛迷成一条缝。看着小孙子摸摸这个,亲亲那个。小院洋溢着满满的童趣、天真和开心。

最期待的还是母亲包的粽子。母亲包的粽子分两种。一种是糯米包的,一种是家乡产的糜子做的。糜子性和糯米一样,又粘又软,是做粽子和油糕的好原料。母亲开始包粽子了,搬个小凳,坐在院子里的柿子树下,母亲熟练地拿起粽叶,开始包粽子,我在旁边给母亲拿枣,递马莲,母亲时不时微笑着给我嘴里塞个红枣。那时,风儿轻轻,鸟儿鸣唱,院子里的各种蔬菜碧绿……

五月的天气,麦子收割的前夕,大汗淋漓,但是为了能早点吃上母亲包的粽子,我还是一个劲地往灶膛里添加柴禾。粽子经过了一个下午的蒸煮终于要出锅了,母亲自然知道我这个小馋嘴的心思,说:“等不及了吧。就冲俺星星(我的乳名)这么勤快懂事,第一个粽子给你吃。”我自然是迫不及待,刚出锅的粽子,等了不久便开始解马莲、剥粽叶。还是烫手,左手换到右手,右手换到左手,剥了粽叶,一会儿功夫,一个粽子下肚了,母亲看着粘在我脸上、嘴上、手上的糯米,微笑着说:“别急,还给你吃……”

晚上,母亲便吩咐我去给奶奶、隔壁张大爷、二婶、三婶家都送几个粽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沉浸在端午节的幸福快乐之中。

时光荏苒,街头巷尾又飘来了粽子的清香。虽然对于节日已没有了小时候那份热情,但对曾经的端午节的思念却无时无刻萦绕在心间,久久挥之不去……

端午思乡

冯静武

粽子香,香厨房,吃嘴里,粘手掌;

艾叶香,香满堂,端端别在大门上。

过端午节,同样花在餐桌上。的确,我们祖先就是将一些精神及信仰,寄托在饮食上,就像粽子,成了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

我出生在娄烦县下静游村,生在下静游村,确实是我的福分,因为在方圆数十里,只有我们村里生长着一片茂密的苇子林,自然也就为在端午节吃到粽子提供了便利条件。小时侯,经常去汾河滩里看那片苇子,春天吃苇芽,夏天打粽叶,秋天扭凉帽,冬天编炕席。文革后期,吃粽子也属不易,那苇子地也没人管,母亲嘱咐我打点宽的回来,我和同学就去认真地选,事实上宽的也不是很宽,母亲则要用好几个叶子来包软米粽子。母亲的手很巧,包出来的粽子有棱有角,精致漂亮,我也曾试图包几个,可我包的粽子,不是下边露米就是没棱没角。而母亲包的一个个精致的粽子,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品,排列起来简直就是一个个艺术品。

一大锅粽子要煮上四个小时以上,光是那香味就让人垂涎三尺。等到出锅,就迫不及待去叨上一个,左手倒到右手,就想先尝为快。母亲着急叫着怕烫着我的手。等吃到嘴里,软米带着棕叶的香,加上红枣的甘甜,那味道真叫个好。其香甜味飘逸在房间里,至今难以忘怀。母亲还会送给邻居们品尝,都夸赞母亲的手艺好。

参加工作去了外地,虽然每年都能吃到粽子,那叶子也足够宽,除了黄软米,更多的是白糯米,那米也足够香,不过家乡那原汁原味的粽子,还保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那片苇子地也总荡漾在我的心田。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